玄奘大師

上玄下奘大師《領悟法義》

 

 

Mornings With God.jpg

 

 

 

 

 

二O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玄奘大師開示

「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一語道出佛法之浩瀚無垠,非世間知識學習所能涵蓋。解說佛法者,若能與佛心佛願相契合,且身體力行,得受真正法益,說出所悟之佛法,令聽經聞法者心開意解,領悟法義,解其惑,知法明法而行,活出佛法的生命力,進而能將佛法弘揚於世,使佛法普益人間,得令虛空法界皆能蒙受佛法真實利益。

馬鳴菩薩所提,學習佛法勿執著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乃因一旦落入執著,便難以透徹義理,障礙見性。佛法相關的言說及名字乃是學習的輔助工具,若欲真正了解佛法,甚至見性者,能善解言說及名字所要傳達的義理,而不被文字、名字所局限,且能運用言說行教化之實。

心緣乃心之所緣。心若隨境緣而轉,乃業力之心。未得定之前,不定之心所緣之相,亦隨心而有所變異,故不可執著,以保持清淨之心。若執著便受染濁,非真實相。見性者心如如不動,不被外境所轉,而能轉境。佛為大醫王,乃因為佛法教育於身教言教之中,調心淨心轉念下功夫,而後身體狀況自然跟著轉變,更能幫助學習者、病痛者領悟法義,蒙受法利。

佛法為身與靈性合而為一之教育。經由人身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攝受入心,明瞭通達,淨化六根,尤其淨土法門於自力及佛力加持二力共力之下,得以洗淨累世所染之塵垢,身體力行,以假修真,以身體無常之假身,清淨修行得令無盡之自性法身現前。若得遇善說法者,更能將此一過程,經由聽法者能明白之名字、言說解出,得令領悟甚深法義,直至開悟見性。

佛法為心法,「心」本來即有含藏、無盡之意,雖然運用言說及名字為佛法解法,不論如何妙語如珠,窮其字義,總難言盡佛法之妙意,故將未能表達之意,盡含於「唯證方知」之語中。當時世尊四十九年弘法教化,卻言「無法可說」,乃因佛法本來無盡,本來如此,為依真理而行,隨當時之因緣,隨緣不限人、不限時、不限地而行,故於平等無心之下,可以面對任何狀況,能說萬法,不執著一字一句,一言一說,令聽聞者領悟法義,解萬事,問題自然得解。

既然法無高低之分,人皆有平等法性自性,但為何有悟性之不同?乃因累世輪迴業力障礙,而有迷悟之不同。需要用不同之法教導,解其迷處,領悟法義,得入悟處。

概括而言,如何得以領悟法義:

解說佛法者及聽經聞法者。一句法語攝受入心,便有可能改變生命。見性成佛為學佛之目地。講經說法者若為見性者,其珍貴的修行見性過程及所說之法,必能依個人根性之不同,因機教化,幫助學佛者克服種種障礙,得以領悟法義,開悟見性。

清淨淨化。念佛、拜佛、誦經是淨化修定的方法。當下能定,淨化身心。事事得明,念念清。為學習佛法,領悟法義,開悟見性重要的條件之一。

勿執著無常幻化之身與我。所有與我有關之人事物,親人家眷、財富地位、家產事業等,皆非我能永遠擁有,皆是因緣生滅之相,身體之生老病死亦是在生滅之中。而在身體裡的靈性,於佛法的學習之中,若能領悟法義,見性不生不死,解脫生西,以不負此生。

請眾,請出輪迴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超度送往西方極樂世界。請眾能解己身病苦憂惱得清明。亦是幫助身心清淨淨化的方法。

親近善知識、善導師。善知識、善導師具有正知正念,六根清淨之特性,能夠清楚看見對方的問題,改進錯誤的見解及事件,協助解決難題。

善用法寶傳法音。如佛號、佛語、講經內容等,隨時得聞法義,不令妄念升起。

信願行。信己信佛,依生西之願,實際身體力行,腳踏實地一步步,領悟法義,終有如願之時。

開發心中的慈悲智慧心量。為世間學佛最大的利益,為見性之重要條件。

「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善心善念之因,得善果善報,進而得無心無念見性之果,此為宇宙準則之一。心念波動是一股強而有力的改變力量,善用此方法,令生命得到滋潤與灌溉,創造自己見性的生機。

改個性習氣。個性習氣障礙見性,也是於六道輪迴最大的原因。當勤精進改過,得以淨化見性之機會

隨時都有悟處。時時處處都有領悟體會。小悟不斷,終有大悟之時。

人生何時得悟處?有開始便有止時,若無開始便無終。本來即無何來有。無與有皆是虛幻相,隨著因緣起起落落。若能領悟法義,而無起落波動,便是解苦見性得現清淨法身,度己度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開示訊息由佛弟子釋海澤主筆寫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