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近五萬字,請下載檔案方便閱讀。歡迎流通,法布施功德難量。
PDF檔下載: 夏蓮居老居士開示:澳洲香光大佛寺緣起 解開人體的奧妙-繁
序
吾乃夏蓮居。此時由人間香光大佛寺法師提筆收訊,寫下吾所發出之序文,實是不易。
至今約十八年前,由蘇居士發心,於香光室將淨土妙法介紹給有緣同修。而於近十四年,歷經諸多難思難議之事,若非親身參與其中,實在難以相信。先是由蔡居士能收到阿彌陀佛及吾之訊息,而後吾由西方極樂世界入於香光室看顧大家。之後因憨山大師之靈現於澳洲香光念佛堂,而開始請眾至今。蘇居士見性眼開,代眾生苦,左腿難行,而後感得阿彌陀佛下凡,將香光室轉為香光大佛寺,阿彌陀佛正住於佛寺為佛寺住持,僧團成立,至今約有六年。這六年的時間,蘇居士跟隨阿彌陀佛帶領佛寺四眾弟子,雙肩扛起佛寺教育、超度眾生之責任。阿彌陀佛與吾於三時繫念法會對大眾之開示及出家眾因空間打開而能訪問魔眾及空間眾生之內容,成為蘇佛講經說法之教材,開示淨土改個性、淨化及修行之道。
尤其三時繫念法會由阿彌陀佛主法接引蘇佛法身超度無量無邊眾生生西或人天二道,而隨時能請眾化解四眾弟子與冤親債主之冤結等事,更非平常僧眾及大眾於佛寺修行能得聞得遇,卻是對於修行開發身體六根之能力有直接之幫助,而對靈性之提升亦是重要。
如今蘇佛於澳洲香光大佛寺以開墾淨土之精神講經說法,並以身心靈療法幫助眾生不老,不病,靈性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堅毅超度眾靈之精神及超度之實,令魔眾驚恐而障礙攻身,反受蘇佛法身降伏等許多事,記載於香光紀事之中。
之後因應蘇佛之提問,吾予以解答,亦告訴大家一些身心靈之情形,解開人體的奧妙,以供大家認清事實真相。知身為幻,為短暫,為因緣生滅,輪迴之體,當看破放下,以假修真尋回自性為要,以隨阿彌陀佛、吾及蘇佛修行見性。救世度己度眾生西,承傳淨土,為淨土修行之方向與目標。
此書末後,吾對會集五本《無量壽經》原譯本之情形做個簡介。香光大佛寺以會集後之經本,經名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為早課課誦本,一日之始,於拜佛、念佛、誦經中,得受佛力加持及佛之教導,實是殊勝。持名念佛之功德法益不可思議!盼大家能信,能願能行,如願生西。
阿彌陀佛此時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行救世度眾生西之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為淨土修行見性及眾靈生西之良機。此事難逢難遇,願眾珍惜把握!
南無阿彌陀佛
夏蓮居親言
二O二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澤寫下
訪問老師夏蓮居老居士
一路走來
壹、緣起
吾乃夏蓮居,生於清末,居於山東,
生於官宦之家,學而後入於仕。
於當時科舉考試,步步考進,任得官職,
直至之後中國結束君王制度,民國建立,
吾於從政變動的大環境中,
有感宦海浮沉,人心多變,於是辭官。
當時人們為了求生存及活命,三餐不繼,
對於佛法,雖知好,但難有環境及機緣可得以清淨學習。
佛教中德高望重、德學兼具之法師、大德,
其救世心行,於當時人心動盪不安中,猶如明燈,
更為民之所需。
吾有幸接觸佛法,先入於禪密,
後有感當時之社會狀況,禪密法澤難以廣被於世,
而淨土彌陀及觀音聖號廣流於中國民間。
當時迫切需要佛法廣行救度,
淨土稱名是最方便、最直接,最適合人民,
且吾悟得於生死關頭,自力實有不足,難以不入輪迴之流,
需自力並依阿彌陀佛相助,二力相持,
方可能入西方極樂世界,得到究竟解脫,
故由禪密而入淨。
當時有「南梅北夏」之稱,
「南」指的是吾好友梅光羲居士,「北」指吾夏蓮居。
每每淨心稱念彌陀聖號時,突有感悟,心淨明朗,
以吾之愚知,尚可如此,
若令人民及有志學淨土者能得善導,
更有機會得受法益,學而有成。
當時法寶流通不易,經文更顯難得珍貴。
雖吾尋經能得善助,
但亦曾為了一覽淨土之經文論著,百尋不及,
或經文有缺損模糊,或不只一種版本,
或內文有重複或稍有出入,
難以定擇,故發心掩關深讀,
會集一本人人可誦、能知能懂、無深奧文字、義理融通之《無量壽經》會集本。
於是收集漢唐吳魏宋五種原譯本及相關論著,
精覽之後深入集字,
經多年校印,歷十餘載終於完成定版,
經題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交付學生黃念祖居士註解流通,
至今在中國及台灣等地,
已成為許多淨土修行人日課之必誦本。
經文中詳述阿彌陀佛因地修行,
四十八大願內容,依願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
西方的殊勝莊嚴,
及五濁惡世當行與不當之行,
實為淨土後學奉為終身學習之教本,
信受奉行,精進不懈,
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殊勝佛果。
吾晚年居於北京,年八十有二,
臨命終時,長聲念佛,無疾而終,
蒙我佛阿彌陀佛攜來西方金蓮,
慈悲接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吾所創立之北京淨宗學會,
歷經吾、黃念祖居士及吾孫夏法聖至今,
為接引有志入於淨土之諸方大德,為弘揚淨土而立於世。
吾於西方極樂世界,明見娑婆業苦,人心不安難明,
淨土可為心依身靠之處,
雖學佛念佛者眾,卻是生西者稀,
有緣念佛,卻受障難以生西,
此為末法業力眾生之況,實為可惜!
幸見業海中有一明珠閃耀,蘇居士見性法身得現,
成為眾生與西方極樂世界之橋梁,
令眾生之善根福德因緣得顯,
離三途苦報,得生西之願成,
轉生西方或人天善道,且法緣廣布法界虛空。
值此末法之期,西方極樂世界與人間香光無隔,
乃因蘇居士度眾之路行至今,
解開諸多佛法中未聞未知及少提之事,
蘇居士以有限之人身,證得無限法身,
實乃不易,難行能行,度眾無歇。
如今吾依蘇居士之請託,
盼能解開佛法所解之人體奧妙,非是科技所能及,
以印證佛法之浩瀚。
吾將所知,能言即言,
先提香光紀事,
以助眾等明白香光大佛寺之成長及至目前之狀況,
再提佛法、靈性及人身互相關係。
貳、香光紀事
一、石碇香光室蘇居士及阿彌陀佛佛語
蘇月娥蘇居士於四十七歲開始接觸佛法,至今八十歲。
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學習淨土,精勤不懈,
累積諸多寶貴經驗,歷經諸多考驗,悲智雙運,
以其心量、包容,腳踏實地,隨機應變,一步一腳印,
才能得到見性生死自在,
和靈性於人間及西方極樂世界之間來去自如之成就,
實為淨土修行之楷模。
蘇居士最初選擇淨土不死法門,
依淨空老法師所教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於五年期間,與外界隔離,不看電視,不看報紙,
得身心淨化,眼開、心開。
而後隨淨空老法師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古晉報恩念佛堂、
澳洲淨宗道場服務學習,
至今仍日日精進,
晨起拜佛及日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依經信受奉行,
於服務大眾時,將所學實證之心得與大眾分享。
回台後於石碇自家佛堂設立一共修道場,名為香光室。
香光室成立迄今約十八年前,
由蘇居士帶領大家分享學佛心得,並於每週日共修,
恭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及念佛繞佛。
之後,蘇居士每日擇一定時,
以淨空老法師說法內文為共修版本解說,
並將自己所知所能、實修的過程融於說法中,
讓前來香光室聽法者能夠得到靈活實用的淨土法益。
仍持續於每每週日誦經,念佛繞佛共修。
約於十四年前,經由至香光室聽經念佛淨修之蔡居士,
得聞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佛語與吾之訊息,
且能互相溝通,
於是開啟了阿彌陀佛、吾、蘇居士及香光室諸位居士之間不可思議的法緣,
是為淨土念佛度眾的另一扇門,
淨土修行向前邁進一大步。
之後吾受蘇居士之請,
而入座於石碇香光室佛堂所掛立的吾坐像中。
這些年來,得見香光室之成長,及蘇居士見性之過程,
點點滴滴皆是踏踏實實的淨修,沒有一絲毫僥倖。
雖然此過程中,
備受外界不明人士毀謗、共修居士離去等變化,
於此些逆增上緣中,
更得見蘇居士對阿彌陀佛堅定不移之信心,
及動中禪定之功夫。
絕地逢生,許多未曾見聞之事,
實為正法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現於世間方能得見,
豈是乩童之輩可相提並論?
蘇居士仍是無懼風雨,外界的誤解,
拜佛、誦經三十年來從不間斷,
依佛於訊息中之教導開示而行,
不令垢生,得淨再淨,
助蘇居士進入見性之殊勝法輩,之後廣度眾生,更是有力。
二、澳洲香光念佛堂 開始請眾
三、香光室改名香光佛地
約於十四年前,
蘇居士於澳洲昆士蘭州圖文巴擇地,親自規劃,
於護法居士相助監工之下,
歷時兩年多(二OO九年至二O一二年)蓋起小白屋,
作為同修閉關、聽經念佛之淨土共修道場,
是為澳洲香光念佛堂。
居士們於凌晨兩點起床開始拜佛、念佛、誦經作為日課,
蘇居士早中晚一日三堂的講經說法,
及一週一次的三時繫念法會,
成為念佛堂的常規作息。
二O一二年,
因憨山大師從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於澳洲香光念佛堂,
是為請眾的開始,至今約有十一年的時間。
當時的請眾,是眾靈於佛力加持之下主動前來,
範圍包含了祖師大德、出家僧人、政治名人、
演藝人員、歷史人物及四眾身中的冤親債主,
亦同時將這些前來的眾靈,
於蘇居士帶領大眾的念佛聲中,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其實當時蘇居士已經見性,具有法身,
才有此能力送眾生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以當時的狀況來看,此為非常之舉,
見聞者信之、不信皆有,
但蘇居士在堅定自己聽佛依佛的腳步前進,
對佛百分之百的信心之下,
隨順因緣的安排,
由澳洲返台之後,於石碇香光室開始每日晚間的請眾。
由西方極樂世界淨宗十三代祖師及多位祖師大德,
主動前來參與請眾超度,吾亦為其中一位。
由當時之江居士代言,
請出蘇居士以身代眾生苦之眾生,
皆是與蘇居士有緣或四眾弟子之冤親債主及有緣眾生。
當時許多民間仙神、祖師大德、政商界名人等眾靈,
前來祈請超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些眾生亦於當天蘇居士帶領大家的念佛聲中,送往西方。
此種情形,歷時約有三年之久,
無量無邊生靈,因此而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香光室成為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橋梁。
之後依阿彌陀佛指示,將香光室改名為香光佛地。
請眾至今約有十一年的時間,
這過程中,靈界知道蘇居士的能力,
能因為此機緣而得以脫離當時之苦境,
能被超度至西方極樂世界。
前來求超度之眾生,常常是一批、一批,
或是以恆河沙數前來,
於請眾念佛中,被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或依緣至天道、人道之善道。
其中發生許多不可思議之事,
見到及請出許多想不到的人物,
其中亦包括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現前,
而被蘇居士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之後孔子學生七十二賢士亦得受超度。
此等諸事若非親身體驗,
單憑耳聽或見當時紀錄,確實難信,
卻是真實地發生於香光室。
蘇居士心中清楚明白此事千真萬確!
而且許多眾生仍於受苦之中,
期盼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機會,
不可因此而停止請眾,
因為所度能度範圍是如此之廣,
於是默默地承受外界毀謗,
甚至是淨宗同修、導師的不信任及遠去,
帶領著當時受到這一波震動之後仍留下來的同修們,
繼續請眾。
且為了保護當時同修們不受外界的傷害,
曾經斷絕外緣,未與外界聯繫。
這一些過程,阿彌陀佛、諸佛菩薩及吾皆得見得知。
於此末法濁世中,
此為淨土正法有別於以往度眾弘法之方式,
以如此難信之法,救眾生離苦生西,
為淨土開闢出另一條救世度眾之路。
乃因蘇居士此時修行得力,與過去世修行之法緣及深功,
能知能明佛心與佛願,方能與佛同行。
於淨土史上及此時,無第二人能堪此重任,
承受這一段淨土度眾生西轉換階段的種種毀謗及傷害。
幸而蘇居士接受阿彌陀佛之語,
「穩住陣腳!穩住陣腳!」的精神鼓勵,
度過這一段難受難堪的度眾之路,繼續前行,
才能有如今香光大佛寺的存在,
阿彌陀佛正住佛寺,
及蘇居士見性法身超度無量無邊眾生生西的局面。
這一路走來,吾皆在旁觀之,守之。
如今的請眾,已經演變到病者、身有不適者先聽經聞法,
而後請佛開示,
以身心靈療法請眾,請出病痛傷處的眾生。
這些眾生往往是冤親債主前來討債及眾生附體,
甚至是領有地獄閻羅王之令牌,能前來索命,
於一般實無化解之可能,
卻在蘇居士眼開可見、可說出眾生過去世存在及被害情形,
能打開西方極樂世界及地獄之空間,
讓眾生得見西方極樂世界之美景,及地獄受刑之苦狀,
於善解、開導之下,化解彼此之冤業,寫出牌位,
並於三時繫念法會超度眾生,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於身心靈療法之下,
能改善病況,實在是業主及眾生雙方之福。
四、打開空間
開始訪問不同空間的眾生
訪問天道二十八層天天人及四聖法界
訪問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十三代祖師
訪問進入西方邊地疑城之眾生
訪問地獄十殿閻羅王
約於二O一四年(約九年前),
蘇居士於三時繫念法會中,
將天道二十八層天及四聖法界的空間打開,
進一步對每一層天的天人,及四聖法界聖人,
對他們進入天道或四聖法界的過程進行訪問。
由可收空間眾靈訊息之同修,將所收到之訊息說出,
並作為紀錄,實為寶貴難得之修行資料。
整理後印出成冊,與大眾結緣,
開啟了大家對無形空間的認識,
為首次打開空間所進行的訪問,
邁出了訪問空間眾生的第一步。
之後陸續打開了西方極樂世界與地獄的空間,
訪問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十三代祖師及諸聖眾、
進入西方邊地疑城之眾生,
而於二O一五年訪問原地獄十殿閻羅王。
這一些早期的訪問實錄已經整理成冊,
可以進一步印證天道二十八層天、四聖法界、
西方極樂世界、西方邊地疑城、
地獄及閻羅王確實存在於不同空間層次中。
及至如今香光大佛寺之法師能訪問六道眾生、
四聖法界聖者、
山川大地生靈、天地萬物、
天空雲端眾生、外星人,
各種動物、植物、蔬菜、水果、調味品等,
都是有靈性眾生存在其中。
所以眾生各個存在於各自的空間中,
將其空間打開,方得以脫離此時之空間,得受超度,
否則將存在於此空間中,難以得出。
這些空間本來就存在,
不會因為大家相信或不相信而有存在或不存在的問題。
打開了這些空間,並且有能力與空間中的眾生溝通,
本身須要具備淨化的能力,
這是一種淨化後自然的能力,
不是外來眾生附體而產生的能力。
這也是如今香光大佛寺四眾弟子的使命,
不斷地淨化再淨化而至見性,
開發眾生本具的靈敏覺知,
得以與大地萬靈、空間眾生溝通。
蘇居士慈悲,凡是接受訪問之眾生,皆能得受超度,
而得有念佛入西方極樂世界之機會,
若是善根福德因緣尚未具足,
亦得以入天道或人道,而不入三惡道。
此為度己度眾救世生西之大用。
空間打開至今約有九年的時間,
如今打開空間對蘇居士而言,
是每日晨間法身超度時必做之事。
被打開空間者,
包括救世團隊中每一位宇宙外菩薩、
銀河系菩薩,及新佛子(宇宙外菩薩、銀河系菩薩
及新佛子乃是受阿彌陀佛及蘇居士所降伏之魔眾,
改邪歸正後,加入救世團隊,隨蘇居士法身超度)、
西方極樂世界的祖師大德們、
受蘇居士超度送往西方之眾生、
醫治蘇居士代眾生苦之左腿及腹股溝的西方一千一百六十二位尊者等眾。
將他們在世間時所處的時代空間打開,
於每日晨間蘇佛法身超度時,
能各自超度空間中與自己有緣的眾生及家親眷屬,
讓他們隨著超度的佛號念佛,
進入佛光中蒙阿彌陀佛接引,
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或人天兩道。
若非實修實證之人間佛行者,
豈能夠得有如此難逢殊勝之功夫及慈悲心?
於是佛寺之法師及同修們將空間打開及蘇佛法身超度
所經歷的許多情況,經由訪問收訊息的方式記錄下來。
其內容對大眾有警惕教化之功能,
於是將這些內容放於網路上,
卻也因此得到不明實情只見表相者之不信及毀謗,
且受到淨宗人士的拒絕、排斥而不相往來。
蘇居士仍堅信,
這是阿彌陀佛為了救度大眾所開啟的另一條生西道路,
仍然直直做去。
五、澳洲香光大佛寺(原為澳洲香光念佛堂)
僧團成立
二O一六年,
蘇居士由台灣帶領一些同修返回澳洲香光念佛堂淨修,
同修們亦以凌晨兩點十五分為一日之始,
開始以拜佛、念佛、
日誦一部《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為日課。
一日三堂聽經聞法,
由蘇居士講經,
開示淨土修學、學佛見性、承傳弘揚淨土的重要。
阿彌陀佛於請眾開示中,
解開了宇宙及身體細胞的無限空間,
隨時請眾及週日法會超度,
令蘇居士法身超度更上一層樓。
在持續淨化後,有多位年輕學子,
在阿彌陀佛加持及蘇居士的開導之下,將空間打開,
能夠與空間中的眾生、花草樹木對話,
大家沐浴在佛光注照、積極學習的清淨環境中。
蘇居士法身觀想超度眾生日日不間斷,
超度無量無邊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為實證實修之淨土彌陀行者,
而後蒙阿彌陀佛正住此地,
開示香光室轉名為香光大佛寺。
因為有阿彌陀佛正住此地,故佛寺可名為「大」,
而地處於澳洲,故全名為澳洲香光大佛寺。
阿彌陀佛為住持,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當家,
此為聞所未聞之事,卻於澳洲香光大佛寺發生。
於二O一七年,
原香光室居士及年輕學子共五位,
發心受戒出家為比丘尼,於是僧團成立。
於二O一九年居士及年輕學子共六位,
發心受戒成為比丘,
同阿彌陀佛、吾、蘇居士及居士義工們,
為尋回自性、弘揚淨土、救度眾生生西,奉獻一己之力。
六、法身超度
晨間觀想超度 三時繫念法會觀想超度
所謂佛有三身,為法身、報身、應化身。
法身為佛所具備的三身之一,周遍法界,
所現法理之身,與山川大地、一草一木等融為一體。
報身為圓滿相,於自有之佛國土講經說法之身,
為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化身為佛為了應機度眾而來到人間,
以人身示現於世,以化身順應於人道,
同一般人的成長的過程,
示現學佛精進,見性成就,廣度眾生。
以人身行於世間,若見性成佛,可得三身一體。
所謂見性成佛,
指的是見性後,具備佛之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及救世度眾的能力。
對眾生而言,能得遇阿彌陀佛,
及受到蘇佛法身超度而生西或進入人天兩道,
或是進入佛寺之西方法性土,之後依願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多麼殊勝的法緣,百千萬劫難遭遇!
對蘇佛而言,要積極進行超度,能度一個是一個。
法身為靈性的狀態,
蘇佛有法身及千百億化身的存在,
千百億化身亦是靈性的狀態,由頭頂而出,進行超度。
此種超度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屬於靈性生命的發揮,
能夠穿越層層的空間,不受實體的限制。
蘇佛法身超度時,
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之無限威德力,
於一瞬間打開無量無邊的空間,
使空間中的眾生能夠突破空間的限制,
能與當時之超度空間銜接,
能夠聽聞佛號及得受佛光注照接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此為突破空間時間之限制,行觀想超度眾生之實,
受益的眾生無邊際。
法身超度的國家除了大陸、台灣以外,
還擴展到香港、日本、
馬來西亞、新加坡、東南亞、澳洲等地,
範圍包括大地生靈、海洋、名山高山、
都市鄉間、港口地鐵等,以及二十八層天、四聖法界,
而後進入銀河系,
最後再回到澳洲佛寺,
將眾生們送入佛寺的空中牌位,而入佛光中得受超度。
之後於阿彌陀佛隨行超度中,
隨時隨地將眾生送入佛光中得受超度。
這樣的超度日日於晨間進行,
亦於三時繫念法會念佛繞佛時進行。
七、三時繫念法會 阿彌陀佛主法
二OO七年,開始於石碇香光室每週日舉辦三時繫念法會,
週週不中斷,至今約十六年。
二O一八年開始,約有兩年的時間,
依阿彌陀佛指示,來回澳洲及香港、台灣台北之間,
舉辦講經說法及三時繫念超度法會,
參會者為佛寺的四眾弟子及當地的參加者。
阿彌陀佛為香光大佛寺住持,主法三時繫念法會。
法會從常規的一週一日,
於二O二O年開始,改成一週有三日法會,
持續至今約三年的時間。
蘇佛於法會中積極法身超度,
法身為澳洲古邦吉、圖文巴旱災求雨成功,
亦在法會繞佛時帶四眾弟子之靈性繞地球念佛。
八、送六十位獄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訪問獄卒代表
於二O一九年(約四年前)開始,
蘇佛於每一次的三時繫念法會午供彌陀大讚時,
送地獄六十位獄卒至西方極樂世界。
每次法會實行至今持續中,
並且由法師訪問六十位獄卒之一位代表,
生前之事至入地獄當獄卒的過程。
故事內容發人深省,
集中成冊,可供後學閱讀並明白因果的道理。
九、降伏魔怨及救世團隊
宇宙外菩薩,銀河系菩薩,新佛子
在蘇居士救世的過程中,
於二O一二年於澳洲香光念佛堂,
首次因憨山大師之靈前來請眾,
之後超度許多眾生往生,使得魔王波旬前來干擾。
蘇居士以無心降伏魔王波旬,
並超度魔王波旬及其魔子魔孫前往西方。
此為超度魔眾之首例。
之後蘇居士陸續以真誠、無心、慈悲、智慧、心量,包容,
降伏魔怨。
於二O一七年(約六年前),
感化以常仁法師為首的宇宙外魔眾,改邪歸正,
歸順於阿彌陀佛座下,改名為宇宙外菩薩,
同時亦有蘋果公司創始者賈伯斯、
於魔界五千年而後被蘇居士感化換名為永寧法師、
於四聖的佛法界長高法師加入,
成為佛寺及蘇居士的四大護法,協助蘇居士行法身超度。
而於三時繫念法會時,
接受來自宇宙外東方天王、西方天王、南方天王、
北方天王、上方天王、下方天王、異方天王、
天界第九層天、十九層天、二十六層天外魔界天魔王
及魔眾及銀河系宇宙魔眾的投誠,
欲脫去原本魔眾身分,改正成善,投入宇宙外菩薩,
共同組成救世團隊。
之後,有降伏或前來歸順的銀河系魔眾,改邪歸正後,
名為銀河系菩薩,
及降伏引起全球疫情的魔眾,改邪歸正後,名為新佛子,
於是宇宙外菩薩、銀河系菩薩及新佛子,成為救世團隊的一員,同蘇居士進行法身超度。
此舉震驚法界,
因為累世以來,從未聽聞過有如此之舉,
且行繞地球念佛,對於淨化宇宙及地球磁場、
改正偏邪不正的人心有莫大的幫助。
十、代眾生苦(一)左腿無法行走
賢首國師提出四德:
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
蘇居士於平日身行言教中,顯露無遺,
尤其代眾生苦,真實地發生於救世度眾的生命裡。
二O一八年(約五年前),
突然發生左腿突發性的劇烈疼痛無法行走。
請眾後得知為身代眾生苦,
為平日幫四眾弟子化解超度眾生,
眾生不願化解而入體於左腹股溝,發病劇痛。
十一、來自西方極樂世界一千一百六十二位尊者入左腿進行修復及訪問尊者
於是不斷地和這些眾生開示化解,
並且蒙來自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千一百六十二位西方尊者的相助,進入左腿修復腿部及腹股溝。
歷經幾年的修復,如今行走雖然跛行,
但能行已是無限感恩,
只要肉身仍在,隨阿彌陀佛救眾之願行永不停歇。
十二、蘇佛捨肉身,靈自在返回西方極樂世界,被阿彌陀佛勸請回人間
再訪新任地獄十殿閻羅王
蘇居士曾經允諾常仁法師等難計數的宇宙外菩薩等
救世團隊成員、十殿閻羅王、韋馱菩薩、伽藍菩薩等,
大家一同救世,
於之後返回西方極樂世界時,將帶大家一同返西。
蘇居士一直秉持著「做人太苦了,活在世上,如果不能救眾,就回西方」的理念,
在發病時,曾因為劇痛不止,
想到如此之狀,如何救眾,
於是捨肉身,靈返回西方極樂世界。
其靈出體,猶如法身超度時一般,
帶著常仁法師等難計數的宇宙外菩薩等救世團隊成員、
十殿閻羅王、韋馱菩薩等返回西方極樂世界,
卻被阿彌陀佛給勸請回到人間,
因為人間需要蘇居士繼續救世度眾。
於是常仁法師等跟隨蘇居士一同再回寺中,
地獄十殿閻羅王及韋馱菩薩則留在西方,
實現了蘇居士對他們的允諾。
於是新任的地獄十殿閻羅王上任,
二O一八年再訪問新任地獄十殿閻羅王,亦已整理出書。
由佛寺法師訪問進入蘇居士左腿的西方一千一百六十二位尊者,其修行至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的過程,
故事內容生動精采,發人深省,
亦已整理成冊出書,可供後學讀閱學習。
十三、眾生受感化,大家開始稱蘇居士為蘇佛
眾生有感蘇居士之慈悲、心量,
於是改稱蘇居士為蘇佛,實亦如此,
因為見性之身及靈與實際救眾之行誼,足以堪受蘇佛之名,
阿彌陀佛、吾及祖師大德們亦是隨緣稱蘇居士為蘇佛。
十四、西方法性土
蘇居士經常感慨,「人道難度,鬼道及靈界好度,
因為他們知道苦」,於是法身超度日日不中斷,
香光大佛寺此時已經成為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轉接地,
得到阿彌陀佛所贈予的一個,
安頓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的地方,名為西方法性土。
眾生能在這裡聽蘇佛講經,
於聽經聞法之中,明白因果,漸漸淡去心中冤結,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及阿彌陀佛,而發心願意往生。
只要眾生恭敬心誠念出南無阿彌陀佛佛號,
願意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便能夠解開被扣在蓮花座上的扣環,
而念佛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十五、佛說解義
十六、三時繫念法會阿彌陀佛開示及夏蓮居老居士的開示
於二O一七年(距今約六年前),
開始由佛寺法師收阿彌陀佛之開示訊息,
寫出的《佛說解義》,
及二O一九年(距今約四年前),
由佛寺法師收阿彌陀佛及吾之訊息,
於三時繫念法會中,
以阿彌陀佛開示及夏蓮居老居士開示之內容,
成為蘇佛講經說法之教本。
內文以現代白話文的方式,
教大家認識佛法,認識淨土的修行,
進一步認識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
並且提到,
目前淨土修行人於修行時的諸多盲點,及要克服之處,
並因應現在社會狀況,
指示要如何修行淨化,甚至於見性成佛的方法,
可以當成修學淨土者之教本。
並且於蘇佛平日週一至週四的講經說法時,
將阿彌陀佛及吾於每一時的開示,再詳加解釋,
使得香光大佛寺的四眾弟子能於淨化的環境中,
諸多護法菩薩的看顧、護持,
讓身心靈得到淨土的薰陶,
只要能信、能解、能行,並加上自身的精進努力,
得往見性證得佛道及救世度眾邁進。
十七、降伏疫情魔眾為新佛子
當二O二O年(三年前)流行疫情遍滿各國,
大家束手無策,
蘇居士於講經說法中,
一再地強調,如果要救流行疫情可以來找阿彌陀佛。
於是在講經中,突然出現了造成流行疫情的魔眾,
在蘇佛的勸導之下並且將魔眾魔形脫去,
恢復原本於人道時正常人形,而讓魔眾歸順。
那一段時期,
與流行疫情有關的魔眾及瘟神陸陸續續地來到佛寺,
而被蘇居士降伏,進入西方法性土。
共有七十四位他們接受佛寺法師的訪問,
道出了於人道時的遭遇,
及為何死後進入魔道或當瘟神的過程。
原來個個過去都有不幸的遭遇,
無法得到正確的引導及抒解,
導致死亡後會進入魔界或當瘟神,
尋求復仇以洩心中不滿及怨恨。
經過蘇佛降伏之後,個個表示願意改邪歸正,
於是在阿彌陀佛開示中將他們取名為「新佛子」,
加入宇宙外菩薩及銀河系菩薩的救世團隊,
和蘇佛一同救世度眾。
十八、為澳洲旱災念佛求雨成功
香光大佛寺所居地為澳洲昆士蘭州古邦吉,
二O二O年發生旱災無水,
大地乾枯,生靈飽受無水之苦,
動物身體乾癟無力倒地不起。
蘇居士得見生靈之苦,
於是慈悲祈請玉皇大帝、
東海龍王、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此四海龍王,協助降雨。
卻因缺水無雨為此地居民之共業,
天理如此,而無法降雨解災,
於是蘇居士機智轉境,
於法身超度時教導古邦吉、圖文巴大地生靈、土壤、
花草樹木,及空中幽靈眾生,
請大家共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
可以求雨解災,
並請大家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地持續念佛。
在一段時日的教導之後,
起初雖降的是少量雨水,但是已讓大家備感信心,
更加勤奮地念佛。
在佛號的大威神力及佛力加持之下,
轉化了當地居民的無水共業,
終於得到天空烏雲密布,
玉皇大帝及四海龍王相助,
風神、雨神、雷神、電神的到來,
在風雨交加、雷聲閃電布滿天空之下,
大顆大顆的雨降落,解除了此地的旱災,
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歡欣鼓舞。
佛曾經允諾玉皇大帝及四海龍王,
若是成功降雨,便可以將大家送到西方極樂世界,
於幾次成功下雨之後,
在三時繫念法會中蘇居士實現允諾,
將玉皇大帝家親眷屬及天兵天將、
四海龍王家親眷屬及蝦兵蟹將,
送至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現任玉皇大帝及四海龍王為接任者。
若非蘇居士有法身及自在來回西方極樂世界的能力,
無法做此允諾,而助降雨成功。
目前新任玉皇大帝及四海龍王已受蘇佛之邀請,
加入繞地球念佛求雨的行列之中,
且將玉皇大帝及四海龍王過去的空間打開,
得以於繞地球念佛時,也能救度空間中有緣的眾生。
之後因蘇佛為了求雨,導致肉身代眾生受苦,
於是轉化念佛角色,將念佛求雨的重責,
交由宇宙外菩薩、銀河系菩薩、新佛子救世團隊執行。
救世團隊隊員個個皆已投靠彌陀會下,
出家身穿袈裟,莊嚴威儀,
於二十四小時恭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中斷,成功降雨,
令原本夏季炎熱無雨轉化成清涼有雨的氣候,
是為香光大佛寺對於當地冥陽兩利的一大貢獻。
十九、代眾生苦(二)皮膚受損
就在此時,蘇佛發現身上及頭部紅癢,出疹,
疼痛,甚至於出血流湯,
於請示阿彌陀佛及請眾中得知,
此為為澳洲古邦吉、圖文巴旱災求雨時,
帶大地眾靈念佛,
而蜎飛蠕動等眾靈卻無知侵襲進入蘇佛之身,
層層累積而導致肉身不堪負荷,而出現這些症狀,
夜間劇癢難耐,無法休息,於是日日請眾。
如今左腹股溝的傷漸漸康復,
蘇佛皮膚受損的狀況,仍持續地請出之前進入體內的眾生。
又再度發現於近幾年法身超度之眾生,
甚至於遠至二十多年來所經歷過所到之處所化解超度的眾生──
未入西方極樂世界者,進到蘇居士體內,
卻是因為體內的寧靜祥和,而沒有對身體造成傷害。
於此次代眾生受苦請眾時一併被請出,
歷經兩個多月,
在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及多位護法的相助之下,持續請眾。
二十、繞地球念佛
於地球流行疫情進行時,
蘇居士於法身超度時,
發現地球偏軌運行,造成磁場混亂及人心異常,
於是將宇宙外菩薩、銀河系菩薩、新佛子救世團隊,
調動到地球外圍繞地球念佛。
並且邀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清淨大海眾菩薩、祖師大德,
及被蘇佛超度到西方的家親眷屬、地獄獄卒、
四聖法界等眾,一起參與繞地球念佛,場面盛大莊嚴。
目前仍在二十四時不中斷持續念佛中,
希望對於疫情的緩解、國際航線的復航、地球偏軌能回正的這些情形,
於繞地球念佛,持續不斷散布強大有力的佛號正能量,
及蘇佛法身超度時,不斷散布「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不斷地想好、念好、看好之下,期望大家能一同轉此共業。
參、解開人體的奧妙
蘇佛在代眾生苦的過程中,
發現身體是個小宇宙,甚至是大宇宙,
為何能夠含藏這麼多請不完的眾生?
而在三十年的學佛親身體驗中,
對於身體眾生也產生了一些問題,
希望吾能夠解答,解開人體的奧秘。
吾將於之後陸續解答,
於解答問題之前,會先說明一些與身體有關的概念。
一、自性 佛性
以假修真,是修行者要具有的基本概念,
以此假身修行見性,找回自性、佛性,是修行的目的。
人體的每個細胞都含有此人無量劫世以來的記憶,
也就是每個細胞都具有阿賴耶識,也都具有自性、佛性。
如果有足夠的能量帶動每個細胞都受到淨化,
而讓每個細胞都純淨純善,活在清淨平等中,
便能夠將每個細胞的阿賴耶識轉化成大圓鏡智,
讓每個細胞的自性、佛性都能夠顯現,
自性、佛性都活了起來,
便是此修行人見性,見性成佛時。
見性者,能將每一個細胞淨化,
每一個細胞皆是一尊佛,
都可以有單獨成佛的機會,
使細胞的靈性成為千百億化身中的一分子。
細胞中的靈性生命存在細胞的空間中,
這是科學難以探究得出來,確是真實地存在。
相信者,有機會經過修行學習淨化,而開發出自性的能力,
尋回純淨純善的自性;
若是有絲毫的懷疑者,其靈性便是受到染汙,難以見性。
二、見性者身心透明,無懼身苦
於佛菩薩的世界中,
不須要言語,一切於心念之間。
吾觀蘇居士見性之身,空間比平常人寬廣,
原因在於心,心為一切之主宰,
見性者之心無邊際,度眾無止時,心量亦無邊。
於有形的物體上,
一般凡眼只見實體,
而見性者心透明,六根透明全開,身亦透明,
透明之下能夠穿透實質的物體,
使此實體能透明地呈現在見性者眼前,於是一目了然。
身體是個實體,
身體之中含藏的任何細胞等動態及許多的生靈,
經由本能之能力,
能以文字及言語,能夠表達出所見的情形。
對見性者而言,身體是在世間救度眾生的工具。
如今蘇居士於見性之後,
廣度無邊眾生,得見眾生之苦,
而無懼身體之苦,仍然直直做去。
這種身體的考驗一般人難以承受,
因為身對人們而言,有身才能存於世間,
於是百般呵護,不令身體有毫分毀損,更不希望身體受苦。
所以若是感到生病或是附體眾生於身,
便是想盡辦法要除去或療癒,
若是提到修行須代眾生苦或是會有身苦,
便會退卻,而難以突破向前。
這是身考未過,
須長養慈悲及一體觀,才能化除對身體之自我保護,
身考過後,修行便能往前跨一大步。
身考亦包括克服昏沉、進入空間的情形。
蘇佛將所知所能及見性的過程,
於講經說法中,告諸大眾,
聽法者若為冥界眾生,
見蘇佛之身,便知修行功夫及修到哪個階段。
認識蘇佛者卻因其平易近人,
而忽略其所言所語皆是真實語,
若能聽話學習,能夠從中得到大利益。
雖然目前蘇佛之身代眾生苦所請出之眾生,
有遠至三十年前之眾生,
但因入體之後呈現安靜無擾、靜止之狀態,
故未影響蘇佛見性之舉。
猶如蘇佛身中原本之五十兆細胞,
因為蘇佛身心皆無私為眾,必然有許多細胞眾生未顯。
且愈是純淨純善者,細胞亦隨之淨善,
細胞之質量轉為正向之能量,
即使身中有附體眾生,亦隨之受身中大環境所感化,
無有惡心,不起惡念,更無惡行。
即使眾生有起惡心、惡念,及行惡,
亦會受蘇佛身心正念之感召而令轉心,轉念,轉行,
而入正心、正念、正行,
即本身正報之心行轉附體眾生依報之心行,
使得離見性愈來愈近,無老病死之態而至見性。
若是本身正報之心念及行為受業力、
冤親債主、附體眾生之干擾障礙而有生老病死,
是本身正報隨冤親債主、附體眾生依報轉,
而離見性愈來愈遠。
三、緣
緣生緣滅、緣深緣淺
緣分的持續
放眼世間所見、所聞、所嗅、所嘗、所觸及意念,
皆是假相,一切皆於無常、因緣生滅之中進行。
因緣生可以於一剎那間發生,
因緣滅也可以於一剎那間而止,
之後除非續緣,否則此緣終止。
若是緣盡,即使之前緣深,
卻因為未再續緣,彼此成為無緣,
即使對眼相視或擦身而過亦無毫分感覺。
除非靈敏覺知者及見性者能讀取過去世與對方的關係,
此世於互動中,
即使是簡短的問候或在當下擦身而過,
於極短時間即能夠讀出、抓取到,
過去世與對方的關係或許曾經相識或不相識。
這是須要經過修行才能開發的能力,
也就是蘇佛平日常提的,「這個人過去跟我認識」,
此情形若是發生在四眾弟子身上,
並非無緣不相識,是因為隔陰之迷,忘記過去而不識對方。
只要有一句彌陀聖號能進入對方耳根,
此金剛種子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即能與對方結下法緣,
能讓此眾生有解脫得度的機會。
佛門慈悲,彼此見面時,
合掌以「南無阿彌陀佛」作為見面問候語,就是這個原因。
度眾之心行必須經由身體實行,
此為有身體才能修行度眾的原因。
佛菩薩、見性者的世界是一體觀及恆常的世界,
沒有所謂的生與滅,
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隨時都是當下,都是度眾的時機,
卻是眾生是否願意受度。
未見性者活在因緣生及因緣滅的世界,
也因為有因緣生滅的存在,
才有所謂的時間、空間的不同,
輪迴中每一世所處的時間、空間不同。
目前身體所現生老病死的變化,
是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中所造的因果業力顯現。
所以能夠化解請眾、處理附體及空間的問題者,
如蘇佛,因為有法身,法身已經與時間、空間融為一體,
而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
也就是能夠不被時間、空間限制,
也不受因緣生滅的限制,
所以能夠看清楚事情發生的原因及處理的方法。
有這種能力者為諸佛菩薩及見性者。
這樣的能力,於人道,於眾生而言,是本來具有,
卻因為身處於因緣生滅的假世間,
難以突破世間的種種假相,
所以難以尋回自性。
在此難當中,
能夠因為與諸佛菩薩、見性者即使是只有一絲毫的緣牽,
亦能夠因為因緣成熟相遇而受教,
令本能得以被開發,且能夠找回自性。
所謂的緣深緣淺,
即是個體的細胞及靈性記憶中,
和對方關係的深淺、相聚時間長短及出現的頻率。
彼此的關係維持愈深久、愈密切,
出現頻率愈多,便是緣深;
彼此的關係維持愈淺短、愈疏離,
出現頻率愈少,便是緣淺。
或者在細胞記憶中,
找不到此人事物過去中跟自己有任何關係,即是無緣。
緣分的觸動就是在這些細胞記憶中發生,
讓彼此身體及靈性上產生一種難以自主的反應。
而此反應,也是身體及靈性的記憶中過去曾經發生的互動,
由最後的互動情形延續到目前,
成為雙方此時相遇時最直接的反應,
因為那是最接近目前的記憶。
在凡夫的記憶中,有時間及空間的存在,
所以遠近的記憶會發揮實質上的影響,
在最初的見面及觸動中,
即是細胞記憶中對於過去互動關係最近程的反應。
比如:過去世和此人相處情形,最後是不歡而散,
這個不歡而散是過去和此人相處時的最後記憶。
不論經過多久,
若是此世再相遇,
即使兩人原本不相識,但是於再見面的當下,
雙方的身體細胞會啟動最近程的記憶而產生身體的反應,
靈性也會啟動最近程的記憶,而產生靈性的反應,
很快地形成當下要如何與對方互動,
包括眼神、身體動作還有感覺。
不論如何,
總是會表現出過去世和此人相處時那種不歡而散,
不悅的口氣、眼神及動作。
這就是一般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受到過去業力的牽引。
而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修行見性及有修有德者,
雖然可以得知過去世與對方、與人及萬事萬物的緣分,
及互動情形,但不會受到當時互動情形的影響,
而是以清淨、平等與智慧和對方產生互動。
緣生緣滅,緣深緣淺,是宇宙準則的一部分,
而緣分的持續,不只經由過去曾經有過的接觸及互動,
也包含了念頭的波動。
有念頭波動即會產生空間中的震動,
愈強的波動,震動程度愈是明顯,
可以形成緣分的牽引,
使得空間有緣的眾生能收到這股震動的力量。
如果此有緣眾生正處於飄渺無依的狀態,
即會前往震動處,
於周圍環繞,甚至進入體內成為附體眾生。
假身
所謂的假,非永久,非永恆,隨因緣生滅而有聚散現象。
世間的所有,皆是緣生緣滅,在因緣瞬間生滅的變化當中,
所以說世間是個假世間,
身體存在於這個假世間中,
且隨著因緣生而生、因緣滅而滅,故說身體是個假身。
從最剛開始生命的起源成為個體,而後個體的死亡,
這一連串的過程都是假相,
包括身體也是個假相,
因為身體由四大地、水、火、風組成,
本身就是在因緣生中開始,亦是在因緣滅而終止。
所以身體是個假身,
這一個事實必須先要認清楚,
才能夠接受並認同修行的重要性,
才能夠實際身體力行,修行,找回真實的自性。
若是要修行淨化,
唯有放下業力的包袱,
不可對假身執著,起任何的喜愛、厭惡等等的感受,
才能尋回自性。
感受的起源來自於業力,非真實。
只要是會變會動,有念有識,不是恆常,
在因緣生滅之中進行,都是曰假。
四、個體的形成
假身與靈性的結合
男女的相遇及之後的變化,
包含時間、地點皆在因緣生滅當中。
而男眾每一個精細胞及女眾每一個卵細胞的生命
皆有不同的因緣,
其中包含了形成人體的每一個細胞的因緣,
亦是組成地水火風的一部分。
在這個基本認識之下,
男女生命的延續,牽涉到雙方過去世的共業,
此共業關係到男女的精卵細胞結合之後的胚胎,
及個體的命運。
所以有一些個體生存到某個階段,即發生與父母關係緣滅,
使得生命終止而早產或夭折,
這也是與父母的共業。
個體乃是假身與靈性的結合。
這身體假設以五十兆的細胞組成,
實際上身體不只五十兆細胞,
每個細胞都是一個靈性,
都含藏著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因子,
及父母雙方累劫累世以來的記憶,含藏在阿賴耶識,
所以若有與父母的共業現前時,細胞便會產生反應。
男女的精卵細胞結合,構成新的個體。
此個體身中的每一個細胞其本質是相同的,
具有相同的記憶,其中包含與父母的因緣及共業,
也因細胞間訊息的傳遞,
而顯出來身體的外觀及外形,具備父母的樣子。
而進入此身體的靈,帶動了身體發展,
啟動了每個細胞與此靈有關的記憶,
而產生了業力的連結。
在孩子出生後的種種因緣及遭遇,
皆與每個細胞所打開的記憶有關,
隨著因緣成熟而有不同的生命及發展,
這其中包括了與父母的因緣,
成長的過程及得遇淨土修行的因緣。
對身體的感受也是因緣生滅的一部分,也是假相,
所以修行者必須要認識何謂真,何謂假,
能夠在真假出現的當下,
便能夠分辨出事實真相,不被假相所迷惑而造業。
所謂的真相就是真理實相,
能夠依真理而行,才能夠突破個性習氣的障礙。
因為個性習氣也是在此因緣生滅的世間中,
經由因緣生滅的假身所產生的,
必須要捨棄,不執著,才能修行有成。
孩子身體中每個細胞都含藏來自父母雙方的阿賴耶識,
而靈的本身亦帶有本身的阿賴耶識,
因此孩子身體中,
每個細胞有了父母及孩子三個靈的阿賴耶識。
而於之後的生命裡,
與外界互動時,會去牽動每個細胞的記憶,
而產生不同的反應、感覺、感受、觸動,
而造作不同的善惡之事。
過去世造的因,在此世因緣成熟,而現善惡果報;
又在善惡果報之中,造作了新的因,
而於之後因緣成熟時又有善惡果報產生。
生生世世不論在哪一道,就在這善惡因果輪迴中度過。
這一些經過,都儲存在靈及身體細胞的阿賴耶識裡,
於男女精卵細胞結合時,
延續了父母阿賴耶識的記憶,傳到下一代的身體細胞中。
而進入此身體的靈,又帶有本身的阿賴耶識,
這個進入身體的靈,成為這個身體的主靈,
與身體結合成一個具有靈性的生命個體,也就是人體。
一代一代的記憶,就在男女的精卵細胞結合中延續下去。
個體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
地為骨,水為液,火為體溫,風為呼吸。
見性者細胞的靈能夠千百億化身,可以有不同的變化,
其中最簡單的變化就是變大變小,可以很高,也可以很矮,
相貌可以與見性者的相貌相同,
但實際上這些化身也可以變成與見性者相貌不同,
這是為了教化眾生可以做的彈性變化。
鬼道眾生有五通,
為了牽引業主的魂魄,
可以變化成業主所喜歡的相貌、性別,
而發揮了牽魂的作用,更何況是見性者的化身。
所以諸佛菩薩及祖師大德願力而來世間應世,
即是諸佛菩薩的化身或祖師大德的靈進入胎兒的身體中,所以此身體的外貌長得像父母。
但是靈是來自諸佛菩薩或祖師大德的一個獨立的靈。
因此讓這個身體的細胞有了來自父母的阿賴耶識,
及來自佛菩薩或祖師大德的靈智,
看哪一邊的能量強,
而讓父母的識或佛菩薩、祖師大德的智起作用,
而有不同的表現。
佛菩薩的化身或祖師大德的靈因為願力來應世,
可以不進入母體內,
就不會受到隔陰忘世之迷,而能保持身或靈的清醒,
身體細胞不受到來自父母阿賴耶識及記憶的影響,
讓靈性的力量能夠發揮而影響身體的細胞,
讓此身體能顯出靈性的能力及智慧;
而不是像一般業力眾生因為業力起作用,
細胞受到業力的控制而有生老病死的情形。
五、懺悔及改過
要緩解或解除冤親債主及業力無形的負面念頭所釋放出的負面能量,
對個體身心靈所造成的老化、疾病等傷害,
需要自力真心懺悔及改過,尤其是改個性及習氣,
加以佛力相助,請眾化解及超度。
二力雙管齊下,方能發揮最有效的身心靈療法。
懺悔須要真誠,
真誠的懺悔本身就是一種有力的正面能量,
能緩和及抵消冤親債主及業力所釋放的負面能量,
而緩解負面能量對身體造成的細胞及組織的干擾與壓迫,
導致老化、疾病、精神及情緒化等問題,
達到改善或解除問題的目標。
但是對於現代人而言,
並不容易從心中發出真誠的懺悔。
一來缺少感恩之心,
二來未能真正相信因果及冤親債主、眾生之事,
三來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這三種只要有一絲毫懷疑、不相信的心態,
主觀認為自己沒錯的看法存在,
就不是所謂的真誠,也不容易發出正面的能量。
況且冤親債主有識念,有五通,能夠辨別得出業主的心。
若是冤親債主不接受懺悔時,
於所存在的部位及所發出的負面能量,不會有所減少,
也不會造成改善及緩解的效果,
或者能有暫時性的改善,之後仍再發生,是治標不治本。
這要從根本處,由心下功夫,
並真正相信,改過,方能達到治本的效果。
而所謂的個性習氣,
大多指的是執著、主見、自私自利、保護自己之下,
所產生的負面的心念及行為,
所以招感的是負面能量及業力冤親眾生。
這樣的染汙,離純淨純善的自性非常遙遠,
要見性者不可不慎,
應該要努力精進改掉個性習氣,
而不是讓個性習氣支配著自己的心念及行為。
六、請眾化解及超度
另外一種情形是佛力的化解及超度的力量,
幫助眾生接受調和,緩和眾生的憤怒,
並且能夠有能力超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種實質上的效果,遠遠大於人類所能想像的,
但是需要有真正能夠化解冤情的能力,
及送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夫,
這樣的能力難逢難尋!
大多數的情形是能做到化解,
但是難能將眾生超度至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眾生之後可能會再回體,
造成緩解得了一時,難以真正地解決問題。
見性者兩種能力都可以具足,但是難逢難遇,
若是得遇,須要把握此次的機緣,
能夠跟隨學習,將對修行人有莫大的幫助。
目前所見澳洲香光大佛寺蘇居士具備這種能力,
請眾化解及超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沒有人時地的分別,
如此才是真實的功夫。
七、身心靈療法
眾生存在於空間中,
包括業力冤親債主、附體等眾,
亦是存在於過去世當時遇害的空間中,
才有討債報怨、生老病死的情形發生。
若要接受身心靈療法者,
當要能接受業力冤親債主、附體等眾及空間的存在,
方能夠達到化解請眾及超度的效果。
八、空間
身體空間,為何無盡中還有無盡?
對於眼未開者而言,
空間,無實體,是一種抽象存在的概念。
目前人們所知道一度、二度、三度等空間的存在,
乃是經由實體科學上的印證所提出,
但是對於無形的靈性空間,
無法用科學儀器偵測得到而被否認其存在。
最常見的是對於諸佛菩薩,及天仙神眾們的存在,
認為是迷信,敬而遠之,
也因此侷限了科學的實質發展,無法解開許多的問題。
以目前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情況,
確實有些不法之人,因人們無法得見事實真相,
而欺騙牟取利益,讓受騙的人們心性有所偏私,
問題無法得到改善及正向的發展。
但若是因此而全盤否認,
對於探求宇宙真理而言,是一種極大的損失,
這其中又牽涉到因緣及業力的關係。
以佛法眼開者的角度來看,
空間重重無盡,不需要科學驗證,
眼見的實況就是如此。
每個空間有其空間中存在的眾生,
靈性空間的存在從無始到無終,
靈性不生不滅也是無始無終。
這個無始無終的靈性生命存在於無始無終的靈性空間中。
人類的身體存在於世間的壽命有限,
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空間,猶如以卵擊石。
所以需要如見性者靠著大智、大慧、大能,
去突破身體的限制,
以靈性的力量去探索發覺靈性空間的存在,
才能夠教育大眾,
真正幫助大眾由心中發出穩定正向的能量,
讓身心靈得到安定的力量。
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是以靈的狀態存在,為靈性眾生。
六道眾生除了人道、畜生道有身體以外,
地獄、餓鬼(鬼道)、天道、修羅亦是以靈的狀態存在,
彼此之間存在於不同的空間中。
空間中充滿了眾生,
無量無邊的空間,便是有無量無邊的眾生。
宇宙虛空之浩大,絕非肉眼眾生所能思議。
所謂的靈性眾生,
因為各有不同的淨化及資質而存在於不同的空間中,
互不相侵犯,
而依靈性的淨化與染度,
在地球而言,最染著的進入地獄,
而淨化者可以進入四聖,脫離六道輪迴。
但因四聖尚未見性,
於人道修行時可以再更往前跨進,
脫離假身的束縛,
讓靈性能夠得到全然淨善,而後進入見性成佛之際,
此時已經遠遠地高於四聖之境。
人間成佛者稀,且難逢難遇,
但除了以稀為貴以外,
世間的染著,還需要這些見性成佛者來救度。
靈性世界依照靈的淨化程度,而存在不同的空間。
低層次空間的靈無法見到高層次的空間;
高層次空間的靈對於以下的空間可以一目了然。
這樣的概念,實際存在靈性的世界中。
而輪迴業力眾生的靈性中交錯地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訊息,
是一種染著的狀態,
所以無法接觸到更高層次空間的靈或收其訊息,
唯有淨化提升自己靈性的品質,才能夠突破此情形。
如此看來,對於科學研究人員而言,
因為無法突破靈性的狀況,
而對未見未聞過之現象產生了種種懷疑並說成是迷信,
可以用一種體諒瞭解的態度來接納。
以個體是由五十兆細胞組成為例,
事實上不止五十兆細胞,
五十兆是一個可以計量出的數字,
但是靈性的品質與存在,不是可以用數目字呈現出來的。
試想五十兆的細胞中,
每一個細胞都含藏無量劫世以來所含藏的記憶及遭遇,
這些記憶及遭遇又曾經是多少個念頭累積起來的。
一個念頭一個空間,
如果將每一個細胞所含藏的空間加起來,該如何計算?
那空間是無量的無量,而且是空間中又有空間。
這個現象存在於人體之中,
單以一個細胞所含藏的一世遭遇及記憶來講,
就已經有無量個念頭,無量個空間,
那麼累劫累世以來有多少空間?
以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而言,
一念,一個空間,
如此說來,一彈指可以有三十二億百千個空間,
一秒可以有四至五個彈指,
那麼一天有多少個彈指,產生多少個念頭,
便有多少個空間!
一生有幾天的生命,生生世世又有多少個空間?
試問身體中的空間如何計算,
只能夠用無量無邊的空間來表達,
所以說五十兆的細胞不只是五十兆的空間。
空間的概念,跟實體的概念是不同的,
實體有所謂的大小、長寬、容量;
但是空間不是以大小、長寬、容量可以說、可以含容的。
以大家所知道、佛法中所提到,
「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為例,
要瞭解這句話的意思,
必須要先排除芥子是小的、須彌山是大的這種實體的概念,
而把須彌山及芥子當作兩種不同卻是可以互相含容的空間,就是空間與心量的概念。
芥子裡面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
甚至於不止是一個世界、一個宇宙。
須彌山存在於宇宙中,是一個靈性的空間。
在芥子裡面的靈性空間是無限大,
在須彌山裡面的靈性空間也是無限大,
彼此可以互相含容並不衝突。
突破了這種實體的概念,而接受了空間的概念,
才能進一步瞭解,
人們所遇的及科學、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
其中也包括因果輪迴的概念。
目前的流行疫情若是想要改善或解決,
需要人們能夠接受並尊重空間中許多靈性的力量。
他們有能力影響到疫情的發展,
他們形成一股討債、報冤的力量,讓人們得病及死亡。
若是人們能夠謙虛謙卑地誠心懺悔,
懺悔往昔的無知及殘忍的心念之下所做出傷害地球、
傷害人們、傷害動物生靈的事,便是一個轉機。
在目前,迫切地需要有正面的勸導,
及降伏眾生們怨心的能力,
阿彌陀佛及香光大佛寺可以做得到。
這是佛法的力量,本來就存在,
就看人們有緣無緣能夠得遇,化解災障。
九、念頭及波動
人道的身體,
目前已知至少是由五十兆的細胞所組成。
於母體時,胎兒身中的每個細胞,
先是帶著父母累劫累世的識念,
待靈進入胎體,與胎體結合成為主靈之後,
胎兒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
除了有著自己累劫累世以來所造作的種種業力,
亦背負了自己與父母的共業。
當胎兒於母體內成長時,
細胞與細胞之間會在母體內進行訊息的傳遞及溝通,
此時即是細胞之間已經發出了念頭,
此念頭產生波動,
由母體內傳送到母體外的空間中,
便已經啟動了法界與胎兒的關係。
因為在法界中的眾生,
能夠經由念頭的波動,找到念頭的起處,
便知道胎兒已到人間,
眾生們就能夠依照自己與胎兒之間的因緣,
而開始了胎兒與冤親債主、附體之間的關係。
有些能夠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的成長;
有些齊聚在母親的周圍並未進入胎體中,
等到胎兒出生時,便集體進入,
而成為冤親債主、附體眾生,與新生兒共存於世間。
這個過程之中,
當胎兒於體內進行細胞之間訊息溝通,
所發出來的念頭及波動是與父母親有關;
待主靈進入胎體之後,
細胞溝通時所發出來的訊息及念頭波動,
便是與父母及主靈有關;
待胎兒出來之後,
正式以個體存在於世間,即是以主靈的念頭波動為主,
此時所招感的眾靈即是與主靈有關的眾生。
十、冤親債主與附體眾生
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如何出現在自己身上?
出生時,因為念頭單純,只有吃、睡的需求,
隨著成長,念頭不斷地產生,
使得進入體內的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不斷地增加,
加上與外界的互動與學習成長,
念頭波動從來沒有離開過;
也就是表示冤親債主及附體進入體內的情況從未停止過,
於是造成生老病死的情形,
形成冤親債主與附體、身體與靈性共同度過的輪迴一生。
念頭未曾停止,冤親及附體便不會止住。
有一個現象的發生,是無法去想像得到。
有一些高靈敏覺知的眾生具有五通,
能夠變化成其他冤親債主的樣子,存在於體內。
不論如何,皆需要有繼續於身體存在的緣分,
否則雖有得入體內之因緣,
卻因為無緣在體內繼續存在,而會想要離開此體。
人與人相處的道理如此,
附體與人相處的道理也是如此。
緣生緣滅的道理適用於地球、宇宙間任一空間、任一角落、任一生靈,
因為此為真理。
認識真理,有助於在世間活得心安,自在,
而不會因為不明事理而造成困擾。
所以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為何眼開者所見到的人們身體有許多附體眾生與冤親債主並存?
因為念頭打從於母胎時,就從未終止,直到生命結束。
每天有多少個念頭波動存在?答案是難計數。
而這些進來體內的附體眾生及冤親債主,
他們都有識有念地存在體內與自己有關的那個空間中。
冤親債主多數是帶著冤仇而來,
所以所處的空間就是當時所發生此狀況的空間。
而這個過程,
因為每個細胞都儲存著主靈的阿賴耶識,
因此也包含了這位冤親債主與業主產生冤情
當時的那個過程及狀況,
冤親債主可以因此而存留在這個體內的空間中,
直到業主生命結束。
而所謂的外來附體,
雖然過去沒有跟業主有冤情的存在,
但是因為此時的念頭波動,而招感了體外的眾靈進入體內。
體外的眾靈之所以可以進入業主體內的原因,
是因為這個念頭彼此的相結合,就已經造下緣分的因,
而得到能夠進入業主體內的果。
在世間所有的事情發生,
都必需要有因緣果報才成能立,即所謂的有緣,
一旦緣分建立,便進入緣起緣滅之中,
若無因緣就是所謂的無緣,便沒有後續的緣與果產生。
在這個無常多變的人間,
處處充滿了變數,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感受及心的波動。
一般波動的振幅及高低,能夠以科學的方法測得。
人心是發出波動最直接有力的出處,
往往許多的改變是由於心的改變,帶動身體的改變。
這種情形之下,
身體的改變,世間人們容易接受,如:相由心轉。
但若是於修行而言,
如此的認知是不夠的,難以突破受困的局面,
而無法得到真正的淨化及見性的目的,
需要有止住波動的能力,
也就是要有定及止住念頭的能力,方能突破困境。
十一、請眾
想想人們從出生開始到目前為止,
有多少的念頭,就有多少的空間。
念頭產生的波動,就會招感多少的眾生出現,
念頭數得完嗎?眾生請得盡嗎?
答案已經出來了!
念頭數不完,眾生數不盡,
無盡中還有無盡,於是眾生請不盡。
除了自己也是眾生之一,
眾生包括了累劫父母師長冤親債主、
附體眾生,甚至是魔界眾生。
而這些眾生們存在自己所執著的部位及空間中,
所以毛細孔中有眾生,皮膚表面有眾生,
血液、經脈中有眾生,五臟六腑中有眾生,
人體從頭頂到腳底每個細胞都有空間及眾生存在。
因為出生到現在所發出的念頭,就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
所以眾生也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
一點都沒有減少地堆積在自己身上,
之後身體便出現老病死。
至於眾生入體內之後會附著在哪個部位?
因為每個細胞都含藏了相同的過去世記憶,
其中亦包含了與此眾生過去世的關係及記憶,
所以眾生可隨所執著、所欲之部位附著,
而不會有排斥的情形。
當思惟、念頭招感而來的眾生,
及其體內原本存在的冤親債主,
層層疊疊堆積在同一部位的時候,
這些眾生們所釋放出來的負向念頭,
例如不平、抱怨、怨恨等,是一種無形的負向念頭,
釋放出負面的能量。
這些負向念頭及能量,
又會再招感體內空間中相同情境的眾生,
會對那個部位的實體細胞造成一種干擾。
這樣的干擾會影響該細胞的正常發展、運作及活化的情況,
於是產生局部的氣體淤積、循環不順暢這些問題。
從一個細胞、二個細胞,
漸漸擴展到一個部位有許多細胞有相同的問題時,
便會產生明顯的紅腫熱痛脹等症狀。
十二、老病死
請眾時為什麼眾生請了還有,請了還有,請不完?
而當身體出問題時,便會請眾化解及超度眾生,
希望緩解或療癒老病等問題;
但若念頭不止,個性習氣未改,便會招感眾生持續出現,
所以有眾生請了還有、請了還有、請不完的情形。
所以止念,不要再想了!
以念佛取代想,止住妄想雜念,
若要想,要想好,看好,想善。
不能自私,
一有自私、保護自己、為自己想的念頭或惡念出現,
或是起個性習氣,
便是招感眾生現前及老病復發時。
一般在沒有請眾的情況之下,
眾生是持續性地累積,
即使眾生的存在狀態是薄如輕煙,
在如此層層的堆積之下,形成一股極為可觀的負面力量,
能夠干擾身體運作的正常性。
試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進入四、五十年,
每一年眾生積聚體內的狀況只有增加不會有減少,
真的是密密麻麻地占據身體每個部位,
使得身體因為無法負荷,
而產生了背駝、身矮、老化及種種的疾病,
直到人間世壽緣分到期,而四大分離,
靈離體再轉入下一世。
這些進入體內的眾生及冤親債主,
能夠影響的是身體的構造及功能,
甚至於是外觀、外形上的改變。
而主宰體內靈性狀況的主靈,
可以因為身體所作所為造成因緣果報的不同,
而於壽終之後靈有不同的去處。
這樣看來,還要有思惟、自私,起妄想雜念?
還要有惡念嗎?還要有個性習氣嗎?
答案讓自己去解。
十三、善惡因果
每個細胞含藏著累劫累世的記憶及遭遇,
這些記憶及遭遇含藏的空間,
出生之後,可以把它當成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但是隨著成長,開始跟外界溝通之後,
念頭漸漸地產生,
若是這些念頭觸動到身體細胞中的記憶,
記憶中的這些空間就被啟動,而發出了空間中的能量。
善的念頭啟動的是善的空間,發出善的能量,
惡的念頭啟動的是惡的空間,發出惡的能量,
形成一股善或惡的能量存在於體內,
自然能夠招感外在的善緣或惡緣。
能夠對善念、善能量或惡念、惡能量有感應的眾生,
必然是過去與自己有緣的眾生,
若是無緣,不會對這個善惡能量產生感應。
這些有感應的眾生又會與自己產生互動,
互動是緣,當中因為過去所結的因,
在互動的緣中,而呈現出善或惡的果報。
這是因緣果報的道理,
形成因果循環不斷的狀態,
輪迴業力的眾生就是在這種因果循環中度過生生世世。
若未接觸到善知識的教導及開發,
人們無法知道自己的身中含藏有自性寶藏。
若尋回自性,
便能夠擺脫輪迴業力之控制的無法自主的人生。
所以蘇佛及諸佛菩薩,甚至於民間的各種信仰,
共同點就是教導人民善,
而佛法更是不只要教育人們善,
更要淨化到純淨純善,找回自性。
因為這是宇宙中的真理,
也是蘇佛為何一再強調,
「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的重要。
這個善根指的是從心的深處發出來的所有念頭都是善的,
才能夠形成一股善能量,能夠淨化惡能量,
而後將全身細胞的惡能量皆轉為善能量,
才能夠達到純淨純善而後見性。
這之中,若是有一絲毫的惡念頭產生,
便是染汙,就不是所謂的善念及善能量,就無法見性。
這是想要見性者不可不知的一件事。
讓自己分分秒秒時時刻刻都處在淨與善之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人的一生最常見的情形,
是依照輪迴業力,由命運安排的人生──
思惟、念頭、冤親債主、附體所造成的一生,
不論是高低起伏或平順安穩,都包含在業力、命運之中。
十四、消災解厄
另一種情況是在人生中努力想要突破,
向外學習世間法的種種轉變業力及改變命運的方法,
包括算命改名,看地理風水。
這些改變,如果體內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並未離體,
則這些外來磁場及行為上的改變,
對於身體及實際發生問題的現況改變有限。
許多時候,
常常只是讓原本該發生的災厄果報延緩發生的時間,
並沒有將災厄解除。
此災厄,
例如老病死,家庭、環境、人事、工作上等等的不順遂,
如果命終,災厄未能顯現,
以為是因為之前所做的改變命運方法而解除,
事實上並未解除,
只是延後到下一世,災厄還是會發生。
真正要緩解災厄,
如果靠外力,只是緩解了一時,無法真正解除災厄,
必須要接受佛法教育,
從心上下功夫,
知因果善惡業報,
以真誠及懺悔改過之心,面對災厄的發生。
往往是由過去所造的惡因,現在得到災厄的惡果,
就是所謂冤親債主的討報及報應,
冤親債主必須願意和平地化解,才能夠解除問題;
否則只是以外在的力量暫時壓制,是無法真正地解除問題。但是因為這個情形,冤親債主及靈性的部分,
眼見不到,耳聽不到,而無法讓一些人們接受,
使得問題無法解除,
而仍然受到冤親債主的討報及報應。
能接受的人,便有可能解決問題,
這些人要能夠接受因果教育,
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真理及事實真相。
在以往純樸的社會及人心,
大多數的人們能很自然地就能接受這樣的真理,
可是在如今複雜的社會之下,
人心已經變得自我保護,互相防備,不容易相信人,
而轉而相信科學驗證後的情形。
但是靈性生命的存在、發揮及影響力,
是目前科學無法驗證,
而導致這些防護戒備心強的人們無法接受,
所以沒有因緣可以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更難以做到所謂的真誠懺悔、改過及化解。
這樣的情形,
對於真理及事實的真相,不會有任何的影響及改變,
但是對於這些人們,卻是造成無法解決問題而受苦的情形,
該受的還是受了,吃虧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更不是真理及事實真相。
另一種情況是能夠接受因果及善惡,
但是是否有因緣可以接觸到正信、正法的佛法教育,
並以有效的方法,經由請眾及化解超度冤親債主,
便能夠有效地降低或避免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
如此才能真正解除災厄。
再者,福報大者能聽聞佛法,
得遇淨土,認識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
發願念佛往生,
而於臨終時,蒙阿彌陀佛及西方蓮接引進入西方。
十五、進入空間
世間凡事都有因緣果報,
眾生要進入對方的身體內,
首先便是與對方的思惟、念頭相同相應。
當此念頭發出的當下瞬間是一個波動,
這個波動形成一個訊息,也可以說是形成一個路徑,
這個路徑可以提供給要進來的眾生一個方向,
讓眾生可以找到念頭、思惟發出的地方。
而這個地方若是一個身體的能量場,
同質相吸的情形之下,
眾生能夠經由路徑找到業主,
並且這個身體的能量場會發出一股無形的吸引力,
因為念頭相同,所以可以被吸入業主體內。
眾生就是所謂的鬼魂、靈魂或靈性的狀態。
例如:死後七七四十九天內,
這個亡者鬼魂呈現無主飄渺的狀態,
而他的念頭卻是充滿了掛念,
或者怨恨某一位親人或某一個眾生。
如果當時這個親人或這個眾生的念頭,
也是跟亡者一樣充滿掛念或怨恨,
同質相吸,
這個亡者鬼魂就有可能被吸入親人或眾生的體內,
成為他體內眾生的一部分,
而存在於親人或眾生體內掛念或怨恨親人或眾生的空間中,
成為親人或眾生的冤親債主,
直到親人或眾生身體四大分離,這個空間才會被破解。
而這個亡者鬼魂又會淪落在這個大環境中,
除非他的掛念或怨恨被破解,
否則便生生世世地帶著這個掛念或怨恨,在這個大環境中,
不論經過幾劫幾世,
只要亡者鬼魂的掛念或怨恨的念頭沒有消失,
當這個親人或眾生入人道,
再度發出掛念或怨恨的相同訊息,
這個亡者鬼魂,
又被這個訊息所產生的路徑吸入到親人或眾生的體內。
雖然此時已經過了幾劫幾世,
當時的親人或眾生已改頭換面,但是靈性不變,
仍然是亡者鬼魂當初的親人或眾生的靈性,
彼此也已經不是當初的關係,
但是因為亡者鬼魂仍存在於當時空間中,
一旦亡者鬼魂進入到對方體內之後,
仍然是處於過去的那個空間中,
直到對方這一世的身體壽命終止。
如果亡者鬼魂所處的空間依然是存在,沒有機會被打開,則亡者鬼魂仍然投入這個大環境中,
仍然處於當時的空間之中。
如果遇到另一個人的思惟或念頭與亡者鬼魂掛念或怨恨的念頭相同,
這就是結下了因,
亡者鬼魂可以經由這個念頭或思惟所形成的路徑,
進入這個人的身體之中,成為這個人的附體眾生,
直到這個人壽命終止,亡者鬼魂才有機會離開此人的身體,
亡者鬼魂再度投入大環境中。
這樣的一個靈魂存在的狀況,
幾劫、幾世、百年、千年、萬年都無法出離此空間。
蘇佛目前能夠打開並且破除空間,
讓處於空間中的鬼魂或四眾弟子的冤親債主有機會認清
自己所處的時空狀態,
而得到聽經聞法、化解請眾受超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西方法性土的機會。
這就是蘇佛目前救度眾生的方法之一。
十六、戒定慧三學
戒
戒定慧三學為佛法修行之次第,
由戒得定,由定開慧,直至慧開見性,
戒及定便在慧開見性之後任運而行,而不離慧,不離真理。
但是未達慧開見性之前,不能離戒及定,
一旦偏離,便與真理自性相違,
更無慧開見性之時。
行於世間,多變無常,
智者、慧者才能得見諸苦,
而不被世間苦及幻相迷惑。
世間中處處都是業力,處處都是輪迴相,
放眼望去,因緣眾生難能免去輪迴生死,
唯有經過修行,
於佛法真理之中,才能得見世間是苦及幻的真相;
否則大家都把身體當真,難以接受身體為幻的真相。
因果之中,
身體是業報,可以隨著業力而更替,現不同的身形;
但靈性只有一個,
即使經過生生世世,仍然是這一個靈,不會增也不會減。
本來大家的靈性能夠顯自性,
自性是空無,可以從空無之中顯出萬相,
自性是唯一,無可取代。
在未見性之前,所遇所緣都是在萬相之中,
見性後,可於空無之中顯萬相,
這是事實真相。
於世間中無法接受到自性這樣的教育,
唯有佛法教育可以掀開這樣的真相,
經由明白接受,而後實際修行,得見事實的真相。
即使學佛多年者,還常常搞不清楚這些真假的面目,
而在修行中消耗了許多的寶貴時間,
得到的不是解脫生死、出離三界的結果,
仍然是進入了六道輪迴之中。
這一些也都是在因緣業力之中。
欲擺脫因緣業力,了脫生死,不痛下一番功夫是做不到的。
世間人怕戒,怕犯戒要受懲罰,
知道學佛要守戒,而退避三分,
若未學佛,難以自我約束及規範,這就是人們的惰性。
人們為了順應惰性,
常常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機會,
所以惰性是人們的大敵,
克服了惰性,不論在世間或出世間,都是一大突破。
愈是惰性現前,愈要面對。
惰性的產生來自於害怕及躲避的心態。
人們不願意承認也不願意面對自己有害怕的情形,
於是以躲避及惰性來做掩蓋,
卻不知真理、因果不會因為你的害怕、躲避及惰性,
而有緩和的餘地,是不會留情的。
因果無情,
戒律卻是為有情眾生所定,當守之,
為了避免觸犯因果,
是一種保護,幫助能夠自在心安地生存。
知戒守戒者,因為心中無有恐懼,
故能顯定,不為外境所動。
知道外在的所有美好景象及人事物,
是虛幻短暫,
是因緣生滅法,
不會因為短暫的滿足,而讓自己陷入悔恨、無知之中。
卻可以因為不被外境所動,心無波動,
能覺有悟,自然理事明白,一切了然,
智慧自然彰顯而入見性。
見性後於自然中自然相,一切合於戒律,不犯戒。
這就是戒定慧三學為何是佛法的通學,
不論是何宗都須守之。
當身體習慣於這樣子的行為規範之後,
自然成為常態,而沒有所謂的壓力及犯戒,
所以能夠泰然地面對所有,能領眾為眾之楷模。
戒法多種,大家熟知的居士五戒、菩薩戒,
沙彌守的沙彌律儀,
比丘所守的比丘戒,
比丘尼守的比丘尼戒,
條條的戒律都是為了保護大家。
於釋迦牟尼佛在世傳法時,
佛就是代表戒,佛所行的就是戒行,佛所言當守,
故戒律乃是離佛時當守之心性、言行。
香光諸子幸蒙阿彌陀佛住世於此,
所傳之《佛說解義》及佛語,
所言能行,當行,
所言不當行,即為戒。
諸子當要認真地依佛所言,真修真行,
果能如此行者,必能得大利益。
阿彌陀佛住世,當等同於釋迦牟尼佛示現於世間時,
諸子不能輕忽!
定
佛法法門,
皆可由戒入定,由定生慧,依戒定慧三學次第來修學。
但對多數人而已,
除非是修行者及佛門僧尼者,
大多是為了修復身體及療病養身,
都是直接修定,由淨心,定心而後療身。
因為心之所限,所以定之起用也只限於身,
實則定用無限深廣,非止限於身。
若由基礎戒律修起,戒由心起。
若由心戒起,身戒隨行,心戒、身戒雙修,是為戒之真行,
自然由心入定,心定顯於自然。
若單守身戒,心戒未修,非修淨戒,
難以得定不犯戒,更難以入心戒。
其實戒是為名字相,
為了要明白地表達若守有益,若犯得惡果之報。
於自然中本該是守戒之樣,
只因靈於累劫累世之中,
造了許多的惡因,沾染了許多的惡念、惡習而以為常,
並未被導正,而有違犯受苦之報。
人們往往因為隔陰之迷,
此世所受之苦,
若是造惡因於過去,因為未知所造之因為何,
而難以深刻地體悟到因果的關聯性,
需要經由佛法教育及善知識開示剖析。
善根者可以受之,行與真理相應,所以容易得度,免造業;我執我見重者,難以接受他人真心的勸導,自當受其惡果。
定非是身不動,
得定者不論外境如何,行如何,
心不為所動,為動中禪定之顯。
有此功夫者,遠勝於一般坐定養身,甚至靈出體。
人之身,
乃因果業力及四大地水火風之合體,
亦是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所依附之處,
故由身體受因果業力善惡之報。
身受是否會令心動,
或者身受心動全由眾生作主,
或者身受冤親作主,心受尚可由本靈作主,
各個不同!
確實能守戒者,
能感化身中之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而得相助或不干擾,
令戒律可由心戒、身戒兩者徹底行之,
於是戒香於戒行中自然得顯。
能得戒香者多因守清淨戒,身心得淨入定而出,
無定者無法得戒香,
此為戒定慧自然現象。
本來戒定慧就是自然現象之一,
佛法是藉由實踐真理的經驗中,
將這些自然現象由文字表達出來。
舉一例:淨土之持名念佛,
真修真行者佛號由心起,口出,耳入心,
貫通全身細胞,
令全身細胞能沉浸於佛號之淨能量中,而助心定。
長期如此持名念佛行之,
淨念相續,而能得開慧見性。
此時持名念佛,佛號由心起,口出,耳入心,
即可視為戒。
守戒者,能得心定之法益;
戒入心者,自然於持名念佛時不分心,而不起妄想雜念。
所以能夠堅守、堅持佛號由心起,口出,耳入心,
終能得智慧般若自性現前。
此為戒定慧三學守之、行之而得見性之例子。
慧指智慧,
若要再辨之,慧含於般若之中,慧之真顯於般若,
般若無盡,
由「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此字義上可意會,
但真實於行之中,方可了其真義。
行般若者為見性者,
見性者法無定法,諸法於般若慧中運行。
般若空相,合於真理、正道,
若未合乎有偏於真理、正道,不謂之般若,
乃曰「邪道」。
行於五濁世間,世人多昏蒙未明,
一般以有限之所學,眼見耳聞,
或科學研究之知識立於世間。
知識無法解決心及靈性層面之問題,
乃因心及靈性層面的問題,
牽涉到雙眼未能見之靈與靈、靈與三世因果之間的關係,
這些關係難以用眼見耳聞及科學研究找出問題根節。
因此往往若牽涉到心及靈性層面問題時,
被科學相關人員斥之為迷信,
殊不知此所含之真理、所涵蓋之範圍,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
豈是眼前有限的科學儀器及染著之眼、耳、鼻等六根所能夠補捉得住?
知識有限,
而般若智無限,
不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身香味觸法、
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干擾,
或業力現前而受到障礙。
般若智能超越身體之限制,
不受五蘊色、受、想、行、識影響,
反而能影響五蘊;
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且能隨時間、空間之不同,仍然能信而行。
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眾生之況,
由五百大阿羅漢集結所流傳下來之經典可見,
於祖師大德所留下來之律論可見,
之所以能於千百年之後,仍為現代學佛人學習受教,
乃因為經律論三藏皆由智慧般若自性所出。
十七、佛法的教育
佛教是世界上主要教育之一,
為因果教育,
幫助眾生認識宇宙準則及事實真相,
找回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不分種族、語言、國界、此界他方,
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跨越時間空間,
超越生老病死,
解決身心靈及生老病死的問題。
沒有限制學習的對象,
男女、老幼、婦孺、出生嬰兒、青壯年等眾生,
六道、四聖、法界虛空眾靈,
銀河系、天際、星球等有形無形、有體無體之生靈,
皆可學習。
佛法教育內容,沒有範圍的限制,
過去、現在、未來,可以說無限,
可以說無,也可以說有,
全在當下。
在於說法者之心,也在於聽法者之念,
兩者心念是否相契合,又有不同的發展,
不論如何地發展,都離不開心,離不開自性、真理、正道。
心是什麼
於色身的層面來看,
心為色身的一部分,
為五臟肝臟、心臟、脾臟、肺臟、腎臟之一,
提供身體血液流動的原動力,
使得血液能夠流貫全身,
讓血液內的營養素及氧氣等氣體分子,
能供應全身細胞的需求。
我們之前所提到的身體由五十兆細胞組成,
實則不止五十兆細胞。
這些細胞當中有一部分是組成色身的心臟,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
心臟的各種功能、構造是否正常,
功能是否有缺失,是否能執行該有之作用,
這些情形就是人們所說的健康狀況,
其實與業力、冤親債主與附體眾生息息相關。
心的另外一個含義,
在靈性的層面而言,
如三時繫念法事全集中,
中峯禪師為心所下的定義,有另外兩種心。
一種是善惡混雜的緣慮心,
為一般生活在善惡果報中的業力眾生所有,
對他們來講,這就是他們的靈性生命,
仍然是處於輪迴之中,逃脫不了命運的安排。
另一種靈知心,為見性者之心,
是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
不受限於輪迴命運,
靈知心所現的生命力即是清涼自在。
對多數的修行人而言,
處於緣慮心轉化為靈知心的過程,
一切的學習、精進及淨化,
都是為了找回自性本心,即所謂的靈知心。
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修行者必須要面臨種種的考驗,
在未能止住念頭、思惟不斷的情形中,
內在的冤親債主及外來的附體眾生,層層障住身體,
障礙愈多,也表示業力愈重,身體愈顯沉重遲鈍,
靈知心難以顯現。
那是一種眾生造成的身體負擔。
細胞的靈敏度有模仿性及接收性,
對於眾生共同釋放出來的磁場、氣場,
如果是不滿、惡意、恨意的負面能量磁場,
使得細胞所收到的是拉扯及惡意的訊息,
則會牽引細胞內及這個區域、這個器官或多個器官,
使得細胞運轉受到影響,
導致細胞的生長或代謝緩慢,
甚至於不正常的細胞分裂及惡化,而成為硬塊或腫瘤。
這是細胞與眾生之間,
訊息交換及彼此負向干擾所造成的影響。
若是正向的影響,
能在真心、行善、想善、做善者身上可見。
本身的靈性若是由自己的本靈作主,一切皆出於善,
此為見性者,除了改變自己之外,更進一步可以改變他人。
如果修行者本身未轉業,
由業力眾生作主,
還是業力眾生與自己靈作主交錯中,
若是行善、想善、做善時,
可知此時是由自己的靈作主所釋放出來的善能量。
愈是無私無我,其善能量的純度愈高,
所放射出來的訊息,即是無惡善良的。
相對地,會影響到細胞亦是放出無惡善良的訊息,
能夠減弱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的陰性及討債等怨心,
而讓身體細胞,能夠處於平靜無波或波動極少的狀態中,
能使疾病病痛、精神問題、精神難以集中等情形,
得到改善。
如果加上自力的誠心懺悔改過,
拜佛誦經,化解請眾、超度多管齊下,
則改善效果更快更明顯。
此次蘇佛代眾生苦所請出的眾生,
多次提到進入蘇佛之身體後,
因蘇佛身上的慈悲、淨化,
也讓他們原本報仇、怨恨的心得到緩解,
而能夠平靜安寧,甚至於在蘇佛身上冬眠,
而沒有對蘇佛身體造成任何的傷害。
心是一切萬法的根源,
在歷史的潮流中各宗派的理論演變、方法都是由心而出,
全向內尋,絕非向外尋找可得,
所謂「踏破鐵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雖然經過時代的變遷,
許多宗派都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或者是留下文字典籍於人間,
都不出萬法唯心之道理。
此理,只有佛法可以解說得明白透澈,
在實際行動中得證。
見性成佛是學佛之過程,
度己度眾離苦,才是真正學佛成佛的目的,
見性可以幫助目的達成,而非最終目的。
各宗派當中,最終的目的都是導歸極樂。
西方極樂世界是人們心中永遠的願望,
非只存在於念佛人的心中。
欲學佛、成佛者心中若無佛,難以成佛。
大家都汲汲於尋找及學習見性成佛的方法,
而常常忘記眼前心中隨手可得之寶藏──自性佛。
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就是要幫助大家淨化,讓自性佛顯,
只須要從心上下功夫,
不需任何的念頭、掛礙、妄想雜念,
就靠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從頭念到尾,無始無終,不分心,不打妄想。
佛於心中,非在心外,
如果能夠念到心中佛與阿彌陀佛相應,必有見性的一日。此非口號,需要靠身體實際力行,
絕非一朝一夕可成,
若未下深功,見性不過紙上名詞,此生無望。
學佛的方法,若能於自然中學習,
是與自性本質最相應的方法,
自性本來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土、身體靈性等,
都是學習的對象。
學習時,草非草,木非木,花非花,土非土,
開悟當下,悟得原來草是草,木是木,花是花,土是土。
這些都是學習的過程,可聽,可看,可知,可學,
唯有實證,實際證得,才能明悟個中真相。
若非實證,所聽、所看、所知、所學,
也只是表面文字上的含意,而非真實義,
無法用言語文字來含蓋全貌。
唯證方知,此為學佛的深層及真正的內涵,
雖然如此,
以現代人之根機,卻是需要用語言文字來帶大家入門。
看破、放下、淨化是見性的過程,
自然中,無私,無我,無執見,知身是幻,
入空入無,即見本質及真相。
人們卻是因為害怕失去,害怕無及空,
而產生種種有、私心、偏邪,而離自性、真相愈來愈遠。
因果教育是佛法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為因果於自然中進行,是自然中的一部分,
不管相不相信因果,都無法脫離自然中的現象。
信佛者必是信因果者;
說無因果者,無法信佛,無法得到佛法的真實義。
所以欲解開身體的密碼,
必須先認識身體真實的情形,
才能打開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眾生之間的關聯性,
才能對症下藥,解開身體的密碼,解決身心靈的問題。
這些訊息密碼包括心、念、思惟、
善念、惡念、因果關係等。
香光諸子於此清淨無染的大環境下,
不斷地淨化薰陶,
眾生亦是處在淨化薰陶的環境中。
此時諸子應精進伏住妄念,改個性、習氣等,
修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八、魔從何處來
若說佛無處不在,那麼魔就無處不在;
若說佛遍法界虛空,那麼魔也是遍法界虛空。
佛與魔之差於心,於行,於念,
故不分時間、空間,兩者同時並存,
故人心有異,有別,存在於佛與魔之間。
若說佛是極淨極善,那麼魔也能成為極染極惡,
亦有可能從極染極惡之中,轉心而入極淨極善。
在香光室進入香光大佛寺的演變史當中,
常仁法師的轉變及救世團隊的組成,
就是一個由染惡之魔界轉心行而入淨善之佛道很好的例子。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降伏魔怨者,必有其過人之處,
必定是有大力大願及德行者,
有超越魔眾的能力,才有可能令其心悅誠服。
蘇佛即是如此之人,
其能力能夠降伏如此多來自不同空間、時間的魔眾,
且個個魔力高強,
令其受感化,願意由心中將極惡轉念、轉行入極善時,
能夠有非於一般之作為。
當然在這過程中需要有善導師來引導這些魔眾,入正道,即蘇居士蘇佛也。
香光室於二O一二年於澳洲共修之時,
因為請眾超度太多眾生,招感了魔王波旬的來到,
在阿彌陀佛平等看顧及蘇佛的無心之下,
魔王波旬受其感化,
而將波旬及魔子魔孫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此事為香光室打開了與魔界之間的接觸。
魔界其實同佛與眾靈一樣,皆具有自性、佛性,
卻因為在人生之中的種種遭遇,
讓靈性產生了極端的變化,進入了魔界。
他們亦是存在於整個大環境及空間中的一分子,
只是因為強烈的個性、主觀的行為,
對眾生們產生了生命的威脅及心行上的重大改變,
卻無力改變他們,
而讓人們對於他們的出現及存在退避三分,
感到害怕,產生戒備,
而讓魔眾隨著自己的心念,
造成對個人或大局勢的干擾及負面的影響。
若說心轉,念轉,相即轉,
這一連串的過程,需要時間才能做到如此的轉變,
卻是在蘇佛念頭一轉,一句話之間,便可以達成。
這是一念之間帶給對方極快速的轉變,
而此轉變須合於正道。
此為法身之功能:
於一瞬間,於一念頃間,做到想做之事,完成欲完成之事,
一切以利益大眾為前提。
魔由何處來?
對於輪迴眾生而言,
可由自心而生,稱為心魔,
可由外來,稱為外魔。
心魔由個性、習氣、念頭,
招感冤親債主及業力的現前、產生。
外魔是因為心念而招感空間及環境中相應之魔眾眾生。
兩者的存在對於業主而言,都是具有同樣的殺傷力,
因為無法控制其變化及所產生的傷害,
甚至於即使知道傷害之劇,
但是也難停止魔性會產生的行為,
及這些不可預料的發展,會讓業主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甚至於是無法收拾的地步,傷身毀命。
蘇佛曾經訪問天道第九層、十九層、
二十六層天外層之魔界天眾為何會進入魔道,
各個所答不一。
來自不同的時間、空間眾生,
各個依著在世時的心念以及行為,
於世間壽命終了,其靈性自然會到相應的天道,
而進入那一層天。
這是一種自然吸引力的法則,不會有偏差,
修到哪裡,自然就會進入那一層天。
這種吸引力,是宇宙間因著正道而自然存在的現象,
由眾靈的心念清淨程度形成的空間磁場,
自然招感處於不同空間層次但心念清淨程度
卻相似的眾生進入。
一切都是自然中自然相,不會有毫分之差。
二十六層天天外為魔界天,二十六層天天內為天道眾生,
同樣都是二十六層天,卻有內層外層的差異,
乃是因為在世的所作所為,
雖然有善的同質性,但其心卻有不同。
其結果,內層的天人是出於真心善意無染之下的作為,
外層的天人是其行為雖然可得到同前者之結果,
但其心念卻是帶著強烈的主觀,甚至是霸性、私心。
就因為此心與天道眾生善良之本質有別,
所以無法與二十六層內層磁場相應,形成一種自然的遮障,
使得此眾生能進入二十六層天的外層,
但是就是無法突破此遮障進入內層。
這不是由任何外力造成,
一切皆由心而起,自心所造。
這是宇宙間大自然的準則。
十九、如何遠離魔眾魔境?
不論心魔、外魔,
既然皆由心起,亦由心止,
此為由根本處著手。
魔心與佛心最大的不同在於魔眾個性強烈,
魔心想壞、看壞、做壞的念頭及作為亦是強烈,
而佛純淨純善,佛心想好,看好,做好。
此兩種不同的念頭及作為,必然得到兩種不同的結果。
在未見性前,人心不定浮動,時常遊走於佛魔之間。
若見性者,佛心得顯,心魔不再現,外魔無法入侵控制,
身心和諧無懼,直直而去,
無我,無念,所以外魔亦尋不得。
即使魔眾立於眼前,如果無我,無念,魔眾亦不相識。
此為定功與智慧並顯者才做得到,
連一絲毫的我都沒有,
此德行亦是天地鬼神所敬重,為真修行者!
對大多數的修行者而言,此境為修行之目標,
其實不論如何,
只要是正面的目標及願力,皆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只是自己有沒有覺性及能力去察覺。
許多修行者,因為對佛菩薩及自己的信心不足,
而未能堅持到底,
若中途而退,之後仍然受到魔掌的控制。
所以對佛菩薩及自己的信任,
是一種非常強而有利的正面力量,
能有效地避免自發性魔性的生起及控制。
魔性的呈現常常會顯於自己的缺點或弱處的反彈。
比如缺乏安全感者,會尋找或抓取可依靠的對象,
一旦尋得之後,便產生明顯的占有欲,
若是失去或有了第三者出現,
便極力地反彈及不滿,
此為魔性之顯。
此時若有覺性,當立即止住,
因為任何魔心、魔行對自己都是傷害,都是造業,
乃至於身體被魔利用而對自己及周圍的人造成傷害。
佛法的教育就是從心地下功夫,不向外求。
如果向外求,
而產生對對方的要求、批評、嫉妒等,皆是魔之心行,
當要知止,免離佛道愈來愈遠,回頭時已是滿身傷痕累累。
此為緣分如此,
亦是有前因才會現此苦果,終究必有報。
魔須受報,
所控制者之所行魔事,所顯魔性,
只要有違於正道,皆要受報,不可不慎!
佛之所在,能救魔,降魔,
此亦為香光大佛寺蘇佛所做最明白的示現,
也才有宇宙外菩薩、之後的新佛子及救世團隊的形成。
善良、慈悲、為人服務,
心量、精進、包容、吃虧、不占人便宜,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無心、無我、無私,
遠避斷離財色名食睡、貪瞋痴慢疑等,
這些是佛道修行所必須守的戒與心行,
也是魔界所遠敬者。
須時時內省自觀,
若有違犯,當知警惕懺悔,立即改過。
不當為之事,若是知而仍行是犯戒,
大乘佛法不當之念當戒,若有念起現前,便是犯戒,
小戒不守,大戒易犯,則苦,受苦果如何能免。
香光諸子,
為師所言一字一句,皆盼諸子能耳聽入心。
好的善的,當行當為的,
能真正內化成自己修行的一部分,融入心行之中,
信中得解,行而得證,證得真理見性,
開啟了修行的另一扇門,得真功夫,而隨佛救世。
香光諸子處於佛地,
於阿彌陀佛佛號不中斷的大環境之中,
實在是要將佛號緊緊持於心。
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為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集大成,
所有佛之功德、威神、大願皆含藏於六字洪名當中。
真正淨土念佛人,必是心不離佛,口不離佛,行不離佛,
是活生生的一尊佛在眼前,
這樣的學佛是成功的。
蘇佛可為大家之楷模,
大家必要珍惜此殊勝法緣。
緣亦有盡時,
若大家真正惜緣,應聽蘇佛之教導,真改,真行!
立定見性及生西之目標,直直前去,
日日如實行之,不達目標絕不停歇。
隨佛而行者實無休息可言,因為眾生苦無止時,
阿彌陀佛救眾生亦無休息之時,
自己又何忍貪一時之快意,而讓眾生陷於苦境之中!
自悅、自欲、自喜而停下一分鐘,眾生即多受一分鐘的苦。
諸子當有如此之慈悲心量,
一體之行,才有見性成佛的可能,
因為佛心如此,佛願、佛行更是如此!
二十、如何改善現況
香光大佛寺如今於蘇佛帶領之下,日益成長茁壯,
見性者蘇佛講經所言,皆是實證實修之語。
見性者之雙眼能見此時,見前見後,見前因後果,
亦知事之本來,
見問題發生時,能提出改善方法。
若行有偏差,被見性者告知,
應立即或於最短時間內,調回正行;
念若有偏,則調回正念;
言若有偏,則調回正語。
當下知偏當下即轉,切莫再執意所偏,
後果自扛,所嘗是苦果,實是不值!
改個性習氣,為每一位修行人所須要面對之事,
無法逃避,愈早改過愈好,減少業報現前之苦受。
唯心無念,不留於識中。
人生每分每秒、每時每刻所經歷之事,
一絲一毫皆存在於阿賴耶識之中,無法洗除,
於識中留痕,業力則生。
此痕可存在無限久遠,儲存永不磨滅,
若是無念,則不留於識中,不造業。
若是得定,無心,心不動,
則不論當下所為、所言、所行為何,皆不入於識,
白淨純亮,無有汙染。
果能如此,則能見性,找回自己本來之面貌,
為見性者之況。
真心者,可以經由努力進入無心;
無心者,能對人真心,而不怕傷害,
不須要自我保護,
因為已經無心,何來有心會受傷,何來須要保護?
若要言定,
心為定境,不動為恆常,此為修行之目的。
當能如此時,外境任何之狀況,一清二楚,
所以能理萬事,而不被迷惑,不被境轉,
能行於正道,不偏邪。
若能如此,實可為大用之材,可為救世者。
因為眾等都於迷染中,
見性清明者能帶大家離染而行,
此香光淨地即是如此。
若是染著,則受因果惡報,即有受苦時,
因為淨為真理,
染,與真理相違背,違背真理即是有業有果。
諸子當要正明莫為,才是行於正道正路,不可不知。
唯有念佛得力,一心念佛,
以佛號之純淨純善,洗淨化除本來要現前之念與行。
念佛得力者、三昧定功成就者,
則面對任何外境時,皆是不動,
因其無我無念,故可隨外境而現言,現形,現任何,
可以法無定法,
因外境無定境,故無定法。
二十一、身體不老,不病,靈性不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凡夫隨業而來,生老病死以為常態,而受輪迴業力之苦。
於香光大佛寺,
阿彌陀佛為大醫王,
有身心靈療法,治病療身,能請眾化解冤情;
有三時繫念法會,超度諸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且自身要由心地下功夫,淨化是為首要,
心淨則國土淨,
心淨帶動身淨,則不論外境如何,身心皆隨時保持清淨。真信佛、念佛者能有以上條件,便能不老,不病,
命終身體用盡,世間緣了,
但靈性不死,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世間人不知能如此,故往生老病死之路走去,
一來老態幾人能免?
二來不病者有幾位?
三來世人靈性不死,幾人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此之下,更顯香光大佛寺之難能可貴。
不論是否身有染疾、重病,
信佛,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果能實際如實而行,是為真念佛人,
是為香光人之該有之行誼。
目前香光諸子可自問,
若是死亡就在眼前時,是否能夠如此?
果能如此,能為此生加分,為香光添光,不負平時之修行。
若無法如此,就從此時心如此,身亦相隨,
一口氣在,為時不晚。
不老,不病,靈性不死,即是重生最好的寫照。
二十二、生死自在
死亡是一般人早晚必須面對的問題。
死亡後到何處去不知,
如果把這個問題拉近到眼前,
幾個人能夠真正地冷靜看待?
蘇佛日日法身超度無量眾生,
於法會超度時,
能帶六十位獄卒及眾生們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若能如蘇佛所提的,
當蘇佛要離開世間時,
靈性自在,跨步就到西方極樂世界,
留下一具臭皮囊,隨世間緣去,則此生圓滿。
這是見性者徹底地看破,放下,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生死自在最好的示現。
再者,若能頭腦清楚,預知時至,
唯佛號相隨,帶不走任何一物,
一心念佛,靈性隨阿彌陀佛而至西方極樂世界。
或死亡後由香光蘇佛牽靈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踏入西方極樂國土,
而此身及後事如何處理,已經與靈無關,實在無須掛礙。
生死事大,確實是大事。
生死自在者與一般凡夫,此二者的生死狀況差異甚大。
能生死自在並非憑空得來,
在世時須精進用功,下一番功夫,
信佛,念佛至一心不亂,得念佛三昧,
修行得力而至見性,則生死自在,
死不受冤親債主干擾,能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若現世間,生於何時何地,父母所緣是誰,能夠自主。
但對一般凡夫而言,
生死不由己,
生於何時何地,父母所緣是誰,無法自主,
何時死,如何死,死後去何處,完全由輪迴業力作主。
即使平日念佛,若臨終念佛不凝固或一念偏差,
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望。
生西雖非難事,也非易事,
尤其於末法此時,眾等執著難放,
若非平時有善知識引導,提醒,警惕,
難以擺脫命運及冤親債主索討、附體眾生障礙,
更無生西之望。
諸子,兩者選何者?速當精進見性為要。
二十三、清明
清明跨越了暗與濁。
暗濁來自於心,來自於覺性,來自於是否能夠自主、
是否願意自主而不受業力冤親債主控制。
若是真正地願意去面對問題的修行人,
必當是實證實修者,
克服問題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承受一些痛苦及突破,
方有見性自主的機會,
絕對沒有憑空而得的成就。
修行是不論年齡,而論心,
不論修行多久,
只論修行是否踏實,有真功夫,
這一切,修行多久不是關鍵。
是否真心想見性,真願往生西方,真實看到輪迴的苦,
而能夠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精進修行不虛度,
這才是修行是否能夠得到真功夫有成就的關鍵。
清明是學佛修行人於見性前必備的條件。
面臨生死時,唯有清明者、頭腦清楚者,
能夠一字一句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念出,
不需要靠別人助念,能自主念佛,
念得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入西方極樂世界。
這是預知時至,成功念佛人的示現,
是需要隨時具備的功夫。
無常是對凡夫而言,
對真實修行人而言,無常無法約束得了他們,
因為他們可以跨過無常的威脅及六道輪迴,
而生死自在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這就是能從淨土修行得到的大利益。
二十四、老實修行,老實念佛
老實修行,老實念佛,確實是淨土修行應有的態度及行為,
果能實際地去實行,就能夠得到念佛的好處,
於生死關頭蓋棺定論時發揮真實的功能。
問題是有多少念佛人能夠真實做到「老實」二字?
所謂的老實,包含了真實、不虛偽、
不作假,不自欺欺人,
知道自己的不足,謙虛謙卑,
才能夠真正踏實的,不傲慢,不看輕,
真心地、虔誠地,不馬虎、不隨意、認真地,
把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一字一字地清清楚楚地念出,
念到心坎裡,
念到全身細胞裡,
念到六根,念到全身細胞都聽得到佛號,
果能如此念佛,就叫做老實念佛。
重要的是心中有佛,不離佛,心隨佛,願隨佛,行亦隨佛。
諸子反觀自己在修行嗎,在念佛嗎?
是個修行人嗎?像個念佛人嗎?
是個老實修行老實念佛人嗎?
如果還有遲疑、猶豫,還在說服自己,
那就表示不是老實嘍!
要去反省自己有幾分真實地在修行,
又有幾分真實地在念佛。
把自己的心坦白地掀開來,
不要有隱瞞,不要自我欺騙,
不要自我安慰,不要加添任何的理由,
真真實實、明明白白地面對自己的心,
哪裡還有不足,便從哪裡補足。
唯有從根本處看待這個問題,面對這個問題,
才有辦法做到真正地老實修行,老實念佛。
在這個過程中,往往自己看不到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這時候如果能得到善知識、善導師的指引開導,
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於影響到之後修行及念佛的方向是否正確,
是否有偏差,
而能得真實的修行及念佛的利益。
這也就是香光大佛寺四眾弟子們所占的最大優勢,
不論是阿彌陀佛、吾及蘇佛隨時在旁護著,
諸子稍有偏差,便能夠得到善勸回正的機會,
這不是一般人可以遇得到的。
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者,
實應該要真實地反省,才有機會再往前跨步。
不要疏忽任何一個細節,
往往就是疏忽了細節處而障礙了自己前進的腳步。
二十五、提高覺性
提高覺性,
絕對是任何一位修行想要進步者必須要具備的能力。
愈是能夠在微細處下功夫,抓出微細處自己的問題,
愈能夠讓自己不進入昏沉難醒及掉舉的地步,
因為往往就是在那一瞬間、一剎那,
自己覺性無法抓到之時,而掉入了昏沉掉舉的危機中。
許多時候,是自己不願意去面對這個問題,
放任這個問題的存在,而不是沒有自覺的能力。
如果如此,無疑是自己自掘墳墓,讓自己往下跳,
寶貴的法身慧命,如果因此而被斷送,實在可惜,
也枉費此生能夠遇得彌陀、蘇佛如此殊勝之法緣!
蘇佛其實早已看出諸子們各個的問題,
而且毫不保留地直接點破,出招。
這是高明的導師才有辦法做到的事,
但是諸子們能否能夠聽話,接招,突破,
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修行是否能得力,有成就,就在這個地方見分明。
二十六、三魂七魄
有身之靈具有三魂七魄,無身之靈只有主魂。
所謂的三魂,有主魂,即所謂的中陰,身魂及識魂。
身魂保護身體,與健康狀況有關。
識魂保護神識的安寧,與神識是否清明有關。
一般而言,
身魂若離身,身容易生病,
身體的氣場改變,健康及抵抗力減弱,
容易受到外來病菌的感染及疾病的侵襲,
或者是有內發性的臟器問題。
若是識魂離身,則神識無法安寧,而呈現散亂、
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無法凝固、失神等情形。
至於主魂,有身則主魂在,不與身體分離;
若是主魂,即中陰,離開身體,身體地水火風四大分離,
此人即是進入死亡狀態。
常見的情形為主魂雖在體內,但是無法作主,
隨著業力及冤親債主的現前,而令主魂及身體、精神受苦,
可分為肉體受苦,及精神受苦。
一般而言,
主魂有能力,
與身魂保護肉體,
與識魂保護神識及精神維持在穩定的狀態。
若是身魂及識魂因為思惟、掛念、嗜好、
執著、夢境、地獄問審受刑等因素,
被帶離開身體,離體散失,
而主魂受冤親、附體干擾無法自主時,
讓肉體及精神失去了主魂、身魂及識魂的支柱,
而讓業力、冤親債主有機會影響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
而產生疾病,
及干擾神識的正常狀態,而有精神方面的問題發生。
七魄存於頭、頸、四肢、胸背、腹部,形成身體的支架。
身體是由無數個細胞所組成,
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記憶,
這個記憶是輪迴的記憶,有相應的業力及善惡業報。
當此時的身體遭受老病業報時,
老態及疾病便會發生在相應的細胞中,產生各種病變,
這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業力果報,
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的原因。
死亡則是全身性的細胞共同面臨的情形。
淨化為什麼對修行人如此的重要?
因為修行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脫離生死的束縛,
而當經由修行,讓全身的細胞都能夠得到淨化時,
也就是淨化了細胞中輪迴的記憶,
助轉為善,甚至於化解、平復了這些記憶對細胞的傷害,此時就是轉業改變命運時。
修行要達到如此的淨化,才有辦法轉業,
沒有業力現前及冤親債主干擾的問題,才能夠找回自性,
這也就是見性者為何全身細胞呈現透明無染的原因。
魂魄確有其事,
若是不相信或無視此事,則疼痛或問題發生時欲對症下藥,
便會少了一帖主方,而令救治有限。
三魂七魄會隨念頭、思惟、業報現前、冤親債主找到、
尋仇討報等原因而散離。
即使魂魄回體之後,
若未改個性習氣,未與冤親債主化解,請眾超度,
仍容易因為相同的狀況而再發生魂魄散離的情形。
不過要尋回三魂七魄並非易事,為何如此說?
乃因之後若欲尋回,如何尋回?
此為古今能者欲為之事,卻難尋其門而入,
於是終其一生失魂落魄,
或是由業力冤親債主作主而過一生,
此為輪迴業相。
香光諸子,何其有幸得知此事,
於阿彌陀佛相助及蘇佛法身顯之下,
能有機會尋回三魂七魄,凝聚精神,才有修行見性的機會。
一般而言,失去的魂魄難以尋回,
空間中有多少無主的魂魄四處飄移,此為世間現象之一。
二十七、修行
修行,不能夠容許自己有絲毫分秒的鬆懈,
不能容許自己找理由停頓休息。
一旦有了鬆懈及停頓休息的理由,
就必須再有另外一分比讓自己鬆懈及停頓休息
更有力的理由,拾回那股精進的動力。
如此一來一往之間,已經消耗了許多時間,
在這思惟時,又喚醒了多少冤親債主,又招感了多少附體。
修行,與世間做學問不同。
修行無止時,無範圍,
救度眾生無揀擇,無時間空間的限制;
做學問有範圍,有對象,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隨時在變,隨時可變。
修行向內修,
於淨化後得見真理,
為尋回自性、自度度眾而努力,
不是記憶、背誦、學歷所能及,
也不是語言、文字所能涵蓋,
卻是可以藉由語言、文字來表達無限的含義。
而做學問是向外學習,是世間法,
以記憶、背誦、學歷為主。
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於做學問上,又有多少時間修行?
為什麼做學問?又為什麼要修行?
從中得到什麼?
如果這些的回答是肯定充實,而非無奈隨緣,
那麼你所做的、所學的,能夠真實地回應在你的生活上,
而非死板地只是應付交差,
若是應付交差,還真是虛耗生命。
人往往是須要在挫折、困境之後才能夠成長,
如此的成長,才是真正能利益自己,利益眾生。
文字只能表達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功能的一部分,
六根是否有經過淨化,所呈現出來的,是兩種不同的能力,
主要是業力中有關六根的果報是否能夠轉業,
淨化是一個關鍵。
修行者六根清淨,是要靠努力精進守戒而來,
絕非憑空而得。
愈淨化,六根的靈敏度愈高,
乃至見性,六根根性本能全顯。
清淨之後所能發揮的六根功能,
依其淨化的程度,而有深度、廣度不同。
眼,能見肉眼所未能見到之情形,
能見過去、現在及未來,
能穿越時間,見重重的空間及空間眾靈,
如六道地獄、鬼道、畜生、蜎飛蠕動、天道、修羅
及人道身體的狀況,
是度己度眾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十八、安定的力量
安定的力量來自於內心,
不能靠外在,不靠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
不靠金錢財富、名利、地位。
這一些都是變數,
如果將安定的力量放在這些變數上,是極大的不安定,
更何況變數不只一種,
任何的一種變化,都會導致心的不安。
如此的一生,是你所要的嗎?
如果不想如此,就要從內心找到真正的安定。
唯有經過修行,
以戒定慧三學淨化身心靈,
以智慧來判斷,排除外在的干擾,
以內心的清淨抵擋外來的染汙,
讓清淨能夠發揮淨化的功能,
讓內心處在一種寧靜祥和的狀態,才能有所謂的安定。
而永遠的安定來自於見性,尋回自性、佛性。
過分依賴外來的資訊、科技,
以為這一些是自己能夠掌握控制,
結果反而被掌握控制,魂魄散失卻不自知。
其實這一些在自己的本能中原本即擁有,
只是人們不懂得也不知道如何去開發,
而導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依賴這些外在科技。
在無數的變動造成無數的不安之中,
人們習慣如此生活,
忽略了這些不安對自己的傷害,
等到發現時,已經對身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
若未遇到善法緣、善知識,
可能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這些過程是在業力命運的安排之中,
若是學佛修行人,有機會擺脫業力命運的控制,
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這是須要付出努力,不會是憑空得到的結果。
學佛者得淨,眼開,
能夠看到眾生的過去今生,
而能知道此人此生此時對生命的態度及作為,
及所付出的改變,
能夠認識此人,觀機勸導而助改過,消災解厄,
卻也需要此人能夠接受,才能得受此些法益。
二十九、面臨死亡 超度亡靈
對世間人而言,死亡是別離,是永遠分開,無法再見面。
當一息不來,斷氣,被宣判死亡時,
過去種種成為回憶,
這時亡者若有太多情感的牽絆及放不下,
則死後的靈魂無法投生善道,成為空間中之幽靈,
或靈魂被心念及自然引力的牽引而投生於何處,
或者是大地萬靈,
或者是惡道、善道中,尋不回,找不到。
世人會去追尋亡者在世時之軌跡,作為思念及追悼,
而這一切對於學佛人而言是掛礙,
在定功未成就之前,這一連串的思念、回憶當止,
當轉化為精進正面的力量,才是面對親人死亡該有態度。
病痛現前,是死亡前最常面臨的一件事情,
此時正是考驗念佛人是否真信佛、真念佛之時。
病痛常常是因為業障現前,冤親債主討債干擾,
若受病痛苦楚牽引,注意力難以凝聚在佛號上。
此關鍵時期若能得遇善知識開示引導,
能夠及時萬緣放下,提起佛號,是為大幸;
否則將會造成臨終念佛無力,
靈魂受眾生牽引進入空間之中,則生西無望,獨留遺恨。此世今生為生西所做的所有努力變成泡沫,
來世何時、何世能夠再次提起佛號?
此生念佛而來世卻成為六道中幽幽靈魂,情何以堪?
淨土念佛人學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本是願力成就,是該歡喜高興的一件事。
香光大佛寺乃阿彌陀佛正住之處,
是稀有難逢中之稀有難逢之事。
能於此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絕對不是能用多少財富可以換來,
而是看是否真的看破放下,
真信佛,真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念佛若有一絲毫看不破,放不下,便難以得生淨土,
這是學佛人不能不知之事,
千萬要謹慎小心!
幸而蘇佛見性,功夫成就,
超度帶領無數生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人天兩道。
且能夠超度亡靈入西方極樂世界,
先請阿彌陀佛尋找亡靈目前所在之處,
六道之中皆是去處,
可能於鬼道為四處飄盪之靈魂,
或入地獄受刑,
或於畜生道淪為貓狗魚牛,或於空間中等情形。
由蘇佛法身牽引亡靈,
而後安置於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超度亡靈七七四十九天,
讓亡靈參加三時繫念法會並聽經聞法。
之後依願念佛,
由蘇佛法身牽引亡靈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世間出此淨土能者,實在是眾靈們之大福!
三十、重生
重生非於來世,而是在此生此世。
於香光大佛寺,為見性生西之寶地,
進入佛寺,不論是僧眾、義工,
都受到阿彌陀佛及蘇佛的保護及照顧。
當要真實於心上斷離,看破,放下過去,
不因過去之種種而干擾佛寺中之修行,便可謂重生。
重生才有新的生命力,
於淨善之中才有找回自性的可能。
重生不只是心上的重生,而是身心靈的重生。
佛救度世人並無揀擇,而是世人之心是否有佛;
佛從未離開,卻是世人之心離開了佛。
口中念佛,心中無佛,
即使天天進入佛寺,常住佛寺,
哪一位同修可說心中真正有佛?
「佛如果要我走,我便走;眾生要我留,我便留。」
如此的自在,是見性功夫有成者之成就,
諸子當要如此效學。
肆、提問
一、為什麼一坐下去,身體就被眾生占有,坐走了,即自己不能作主,眾生作主?
若是一坐下去,身體就被眾生占有坐走了,
表示眾生顯,與此眾生有關的業力正在現前。
因為眾生屬陰,
也表示眾生之陰已經蓋過業主的陽身,
表示此時業主的身體狀態也呈現陰的狀態,
眾生才有機會顯現。
此時要看眾生現前是在何種情況之下,
若眾生現前時是蘇佛在講經說法,
正是讓冤親聽經攝受的時機,
若眾生聽經能聽得進去,是解決彼此冤結的好時機。
業主更應該要突破,好好打起精神來,
可以跪下聽經,拜佛聽經,
讓冤親債主感受到業主化解的誠意,進而請眾。
以蘇佛法身之能力,
幫助眾生回到過去、家園恢復、全家團聚等方法,
解眾生之苦及冤仇,來達到化解的目的,
並且經由寫牌位超度,得到問題的解決,
或病痛的療治或緩解。
如果此時業主並未突破,
而是任由冤親債主的牽引,進入空間中或是昏沈,
則不但沒有化解的機會,反而是受到控制,
一般常見的情況是如此。
冤親債主也沒有機會可以聽經聞法,
更沒有化解得受超度的機會,
這便是業力作主的結果。
若要自己能作主,身體不被眾生坐走,
除了主魂留於體內不被眾生踢走,
必須自己要有正信、正知、正念,
身體能夠產生充足的正向能量,
體內的正氣及陽氣可以抵擋冤親債主及附體的陰氣,
甚至見性,便可以達到自己作主、靈不會被踢走、
身體不被坐走不被控制的目的。
二、為什麼蘇佛好心化解,眾生卻可以又多又容易地進入蘇佛身體(代眾生苦)?吸塵器吸力很強,為什麼吸不完?
因為蘇佛大慈大悲發願化解眾生與四眾弟子之間的冤情,
這樣的願心一起,便是因,這個因也形成一個路徑。
眾生是否願意接受化解是一個變數,
可能願意也可能不願意。
如果是不願意者,
本來就有這個條件可以再回到四眾身上;
若是眾生不但不願意化解,
又對蘇佛產生不悅、不願,甚至於怨心,
眾生可以經由這個路徑而進入蘇佛之身。
至於進入之後會處在哪個身體部位,
可能是存在於發出路徑的出發點,
也可能是存在於眾生念頭想要存在的部位。
眾生最容易進入的部位,便是蘇佛身中脆弱的地方,
因為脆弱處所顯出來的光,
會較其他部位所顯出來的光較為微弱,障礙較少容易進入,
所以這些不願意接受蘇佛化解的眾生,
可能層層疊疊堆積在脆弱的地方。
眾生本身帶來的陰氣、怨恨的負面能量,
這種無形的力量,累積到某個程度,
會對於眾生所處之肌肉、骨骼、韌帶、經脈、
五臟六腑的細胞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
造成痠、痛、脹、麻、紅癢、燒熱的症狀,
就是病體的情形。
此時如果能夠與這些眾生溝通,
將之請出離開那個部位,
就可以依所請出的眾生數量,
請出多少,便是緩解多少症狀,
若是都能請出,症狀自然能夠解除。
在蘇佛身中所見到的情況是眾生密密麻麻的地、
層層疊疊地存在,
一來蘇佛之身為見性者之法性身,
可依其願力,有無量大、無量寬廣的空間,
才會有二三十年來眾生層層堆積的情況。
也因為在此空間中,受到蘇佛體內的正向感化,
而處於平靜甚至冬眠的狀態,
未發出負向的能量,所以未對身體造成實質的傷害。
而於近期所請的眾生,並未受到蘇佛身體的感召,
仍然存有怨怒等情緒,而發出負向能量時,
累積到對身體有傷害的程度,而產生症狀,
才發現眾生附體,代眾生苦的情形。
一般而言,要化解眾生對業主的怨恨,
這個願心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絲線,是一條平坦的大道,
可以讓不願化解的眾生直直而入地進入化解者之身。這是因緣果報中的因,
欲化解者為無心、誠心,卻承受了此些眾生入體。
因為蘇佛化解眾生與業主之間冤結的願心一直都存在,
從未減少,
這二三十年來隨著功夫的深廣,所度的眾生增加。
若是遇到不願意化解、不懂得化解好處、
不明白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殊勝的這些眾生,
便能隨著蘇佛願心的因,而進入蘇佛之身,
形成蘇佛代眾生苦的情形。
所以蘇佛好心化解,
眾生卻可以又多又容易地進入蘇佛身體。
如今蘇佛之身得受佛力加被,以金剛罩護體,
而能不受眾生進入身中,不受附體干擾,
世間難得幾人能修行到如此地步。
蘇佛能得阿彌陀佛加持加被,
乃是因為依彌陀願力及正道而行,且不違佛之願力。
蘇佛之所以能得金剛罩護體之原因,
亦因一生信受奉持《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而得經文中第六品四十八願中三十二願「那羅延身願」,
經文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
皆得金剛那羅延身。」
蘇佛以肉身存在於世間度眾,
其靈性是以西方眾之身分行度化眾生之實,
而且對於四十八願,依願實際行證,
已度化無量無邊之眾生。
其心其身所現,皆是無量善根,無有一絲毫不善,
因此能得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願力加持,
讓此願得以實際示現於世,
是為淨土非常難得之真願實證者。
三、蘇佛如今身中之眾皆為代眾生苦之眾生,都已經這麼多了,那麼四眾弟子身中眾生會有多少?
見性者於見性之前,
必須要身心達到純淨純善之境地,
無一絲毫的汙染,方可以見性。
既然身無眾擾,
則表示妄想、雜念自然非本來有的,自然應無,
身心得淨,自性得顯,
身光既顯,生死自在。
無念頭,無個性習氣,招感外來附體,
於是能入己身之眾,必有因。
此因非為私念,而是願,
願若無邊無盡,願度無邊苦眾生,眾生豈有盡頭?
無有盡頭!
那麼苦眾生之中又有多少不願化解之眾生,
一切皆在因緣生滅之中,
化解隨因緣生,亦可以是無邊,
乃因蘇佛時時請眾,眾時時得出,
且有韋馱菩薩等護法相護請出,可入西方法性土。
這麼優渥的條件,
全球、全宇宙沒有其他的附體眾生有這樣的條件,
眾生不知不明或有知有明,
卻仍是層層疊疊附體於蘇佛之身。
幸有如今金剛罩護體,
方有可能請出身體附體之眾,且尚在請出之中。
蘇佛已見性,心志已定,
不論附體眾生再多,救眾之心不會受到阻礙。
此為遇見性者之可貴。
見性者代眾生苦之身,
因願力無盡,代眾生苦之眾生亦無盡,
卻是一點也無損無減願心,
故心不為所動,可不受老死之威脅,
而依舊能量不減,能生死自在。
其靈性有定,不為眾生所擾,
此為見性之好處。
其心純淨、無念,
故眾生無因可附著,只能附著於表皮或表皮深處。
於香光,可藉由請眾將眾生請出。
而四眾弟子之身從出生以來,
只要開始有念頭,就有眾生存於身,
那麼念頭不止,眾生亦無邊。
身體就是個大宇宙、大世界,
眾生可以來來去去,毫無遮蔽障礙,自然也是無量無邊。
四眾弟子目前無金剛罩護體,
若未修行止念,改個性習氣,更無機會減少眾生入體機會,
可想而知,四眾弟子身中眾生亦是無量無邊,
且是報冤討債而來,對身體的傷害自然是難以言盡。
故若非平日積功累德,
且此世可現這些功德,方可平眾怨,
但畢竟此身為業力身,
四眾雖平日於佛寺服務,
若未積極改個性習氣,老病死之狀難免,仍現老態,
仍入老病死之過程。
四、癌症、腫瘤為過去被害眾生在五臟六腑、毛細孔等處等待機會報仇,幾世幾世過去,終於等到這一世。即使義工、居士於道場服務,精進修行,為何仍有身體各種病痛或得到癌症?
過去每一位眾生,所造下之業可敵須彌,可深大海。
身中冤親之討報,
有造業前後之順序及造業深淺之不同,
亦要看受害之冤眾討報意願是否深重。
有的心懷慈悲,
如大修行者對於對方所做之事不追究,
但因果準則之中造了因,果報即會現,
雖然眾生此時不追究,但不表示一筆勾消。
此事已記錄於阿賴耶識,
所種下之惡因,目前眾生未現,只是緣未成熟,
若眾生念頭改變,改欲索討且緣成熟,此惡果亦會現前。
如果是深重的惡果,
會有器官病變重病發生,以抵償眾生所受之苦,
只要眾生念頭未消,業主身苦所受之果報不會減退。
因與果的關係,
造因之時,
若是業力眾生無轉業、無調心調身能力,
一般可預期何時因緣成熟得到果報,
這也就是為何算命者能夠算準的多是業力眾生,
因為所造之因,往往有脈絡可循,
可預測出果報何時能顯。
若是此眾生學佛轉業,算命者即無法算得準,
也就是原本預估的果報未現,得以化解或延後。
若是造惡因,眾生等待討報的時機到,
而業主此世已命終,
則眾生依此討報之心念,
尤其是討報心念強烈者,會急於尋找業主所在之處。
若是業主呈現靈性的狀態,則眾生難以尋到,
即使尋到呈現靈性狀態的業主,
無實質的肉身可令眾生依附,依緣討報。
所以這一樁因緣果報的關係,
呈現出眾生於空間,等待業主有人身時討報,
有的不論經過十世、二十世,甚至於更久,
眾生在業主還沒出世之前,都已經在空間中等待。
當業主有人身時,
一起了念頭,波動釋放到空間中,
眾生即可以找到業主,
循著波動所釋放出來的路線,
而進入業主之身,等待討報時機,
存在於身中的表皮、肌肉筋骨、經脈、五臟六腑等處,
依此業報討報的眾生人數及業力深淺,
造成局部細胞的變化。
有些細胞表面起變化之後,能有自我修復的能力,
而於短時間內得到復原;
有些細胞則是因為眾生附體釋放出大量的負面能量,
負面能量干擾到細胞內部的構造,
而造成細胞的變質、變惡、受損。
起初少量變惡細胞,
若是行快速的分裂,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惡質細胞,
而干擾到正常細胞的運作,
造成器官的病變,無法有正常的功能,
此即所謂的腫瘤、癌細胞。
在癌細胞病變,造惡因所得之惡果,
此時惡細胞及所附著的器官,
以靈性的角度或眼開者來看,
呈現出大量眾生附著而顯出灰暗、黑暗的顏色。
細問這些眾生討何報而來,
皆是極怨、極恨、極怒、極惡,欲討命而來;
也就是眾生在事發當時到如今,
都一直處在這一種情境空間當中,是一種非常苦的狀態,
直到業主發病,遭受到病痛折磨,甚至於死亡,
才算了結這一樁的因緣果報。
以佛法的角度來看,
這整個過程,不論是眾生或是業主,都是受苦受害者,
雙方在造下此因時,
可能都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冤親債主或附體眾生所為,
但卻需由眾生及業主之身來承受這過程中因果之苦,
即所謂的迭相吞噉。
此時業主當速起懺悔改過,
並尋求與眾生化解之途徑,
及超度此次病變有緣的冤親債主,
盼能止住病變繼續發生,
即能化解冤情,解除雙方所受之苦,
並開示因果道理及勸導眾生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若未見性,未轉業,仍然是業力眾生。
即使精進修行,勤於道場服務的義工、居士,
若未改個性習氣,
未能和已經招感現前的冤親債主或附體眾生化解。
假設有一百位,
因為精進或服務道場,
有九十九位冤親債主或附體眾生願意化解,
尚有一位不願意化解。
這一位仍可以因為所釋放出來的惡能量,
讓原本被索討業報的器官或細胞變質,產生病痛或癌症,
仍然是會遭受到業報的苦楚,未能夠全免,
未能轉業,仍是得受業力的索討。
也因為平日的努力精進,
可以免受到那九十九位冤親債主的索討,能夠重報輕受,
若是於癌症,或者可以早發現,早化解,減少病苦。
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必須純淨純善,
只要尚有一點的汙垢,一絲未放的情感,
如此一來,不但無法見性,
更可讓冤親債主有機會得以現前索報。
有果受,必是造因於前,
許多不明此理之人,甚至是學佛者,
見到發病時,常可聽見:「為何做這麼多還是得病?」
道理於此,大家應從中學習,以為警惕。
佛法一絲一毫都是自造作,無任何的僥倖,
明理之後不可生毀謗,免造口業,這一點大家不可不慎!
五、眾生如果沒有出世,能進入別人的身體,是不是抓住對方的思惟念頭才進得了人身?
因思惟發出波動,
而招感外來相同思惟念頭的眾生附體,
等於抓住外面的鬼眾入體,並喚醒內在之冤親債主。
於身中不止五十兆的細胞裡,
與此思惟念頭有相應的細胞受到震動,
而令細胞內的記憶啟動,
招感過去因為此種思惟念頭受害的冤親債主甦醒。
冤親債主一旦甦醒,
原本生前最後一念所處的情境便會現前,
冤親債主即是活在此情境中,等著討報。
等到因緣成熟,討報時機一到,
冤親債主便可以依業討報或索命而障礙學佛修行。
除非得遇化解者,
能出面化解業主與冤親債主之間的冤情,
便可救業主免受到討報之苦,
而有助維持業主的平靜及修行,免受災障,
並且能幫助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有機會得受超度,
得入西方極樂世界或人天兩道,是為冥陽兩利之事。
六、要占人家便宜是不是已經非本人?
以佛法而言,自性才是原本的自己。
當自己的心及靈性受到染汙,
將使得言行舉止與真理、正道有所出入而相違背。
眾生的靈性本質,
於理上而言,皆是平等的佛性、自性,
但若是事上而言,則因染汙之程度不同而有別。
嚴格說來,
若是言行舉止有個性習氣,皆已非自己。
何以故?
乃因真我是見性時所見的自性本樣,
當開始起了念頭,有了波動,
便會招感體外眾生附體。
有念即是汙染,
故所招感之附體,即是已經令自性受到汙染,
已非自性本樣,
開始有了言行舉止上的不同,也形成了個性習氣。
念頭從無止歇,附體也從未停止發生,
以有身體之人道而言,
更容易看得出來,有個性習氣者不斷地產生念頭,
同時也不斷地在招感附體發生,已非本人。
個性習氣涵蓋得非常廣闊,
包含占人家的便宜,
主觀強、執著、堅持己見,
想的、說的,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對於食衣住行方面堅持自我習慣,難以融入團體,
甚至於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都包含在個性習氣之中,
如此一來,自己還是自己嗎?
所謂的要尋回自性,
也就是一層一層地把自己染著的這些個性習氣給去除,
淨化,
一步一步去染得淨,得以尋回自性,
自性才是真實的自己。
所以說真實言,
除了天真無邪出生的嬰孩,尚無與他人互動的念頭產生,
只是生理單純的飽餓而產生了自然的哭笑反應,
及見性者以外,其實皆已非本人!
更何況是瞋怒中、悶悶不樂情緒中、哭鬧中者皆已非本人!
是無數的念頭所招感無數的體外附體眾生及體內於過去世因此念頭受害的冤親債主一起作主,
無本靈作主的空間。
這也就是蘇佛常常提到的,
若是要見性,愈單純愈好,
只有見性才能夠真正地自己作主。
單純、無私不貪、為人著想、為人服務、
不計較、無得失心、不瞋怒等這些善良的本質,
是與自性相應的,
故在真誠無心無念之下,
自然地顯現出這些善良的本質時,
這個當下是自己,是由自己作主。
七、是不是個性不改,鬼道附體多?
個性由念頭產生,會發出波動,招感體外眾生附體,
而此念頭波動,
由體內與此念頭波動有關之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共同產生。
個性往往不是只有這一世才有,
而是由累劫累世以來,當面對類似的事件、情境,
於所產生的識念、情緒及作為中,就會現前。
此世為人時,
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記憶中,就已經帶有這些檔案,
當此世這個個性再起時,
所招感體內體外的眾生是層層疊疊的,
為過去與今生此個性發作時有關的眾生。
個性起時,已經不是自己在作主了,
而是由身體裡鬼道中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作主。
若要改個性習氣,
也必須要教育開導這些身體裡的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
改個性習氣或不干擾業主才行。
這並不是一件短期間容易做到之事,
這也是為何個性習氣難改的原因。
這個時候化解超度,可以幫得上一些忙,
至少化解超度多少眾生,
即是減輕了多少個性發作時的強度。
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要由心定著手,
定功成就,不令念頭生起,自然沒有後續這些問題發生。
八、人體吃東西,是不是都是密密麻麻的眾生在吃?
首先要認知,
人的身體是不是有密密麻麻的眾生?
前述已經提過,
人體的每個細胞都帶著累劫累世以來的記憶,
這一世的所有造作,言行、意念若有觸動到這些記憶,
便會招感冤親債主顯而令業力現前,
從出生到現在有多少念頭,就會招感多少眾生。
如此一來,便可知道,
身體確實是有密密麻麻的眾生存在。
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眾生的累積,
就會導致身體不斷地有疾病病痛產生。
眾生就是鬼魂,以靈性狀態存在體內,
可以縮小也可以放大,
可以被擠壓,層層疊疊地存在。
靈性的生命沒有死亡的問題,
鬼魂的生命有時間性,
以一千歲而言,
鬼道的一天等於人類的一個月,
等到一千歲到,就是下一世生命的開始。
若是在這段時間內存在於人體中,
可以靠著吸取人體的精氣,而讓鬼魂的活動力增加。
這些精氣的主要來源,來自於食物,
色身需要攝取五穀雜糧來維持生命。
食物乃是為了提供營養及能量,
讓人體細胞能運行以維持生命的存在。
真正淨化的身體,於淨化的狀態之下,
所需食物的營養及能量其實非常有限,
但若是冤親債主或附體眾生愈多,
他們所需要的精氣,需要許多的營養及能量提供。
若是攝取量不足,
眾生們便會吸取身體細胞生存的基本營養及能量,
而導致體虛、體弱、瘦弱、營養不良、成長不良的情形。
若是要滿足冤親債主或附體眾生所需要的精氣,
身體要攝取足夠的營養及能量,
一部分提供給眾生,
一部分維持身體基本的營養及能量需求,
於是會造成吃多仍不胖的情形。
另一種情況是不斷地吃,來滿足眾生的貪念,
超出了身體的負擔。
這些食物分解後的營養,
此時對身體來講,無法充分地被利用而形成堆積,
產生種種的病變以及過度肥胖。
此時對吃的這個欲望是無法自主、自我控制,
而是來自於體內這些密密麻麻眾生的需求,
產生了吃的念頭,
這也是自己該得到的果報。
所以人體吃東西,是需要提供給密密麻麻的眾生吃,
這是普遍存在的狀況。
以上是對於解開人體的奧妙及所提問之問題所做的解答。南無阿彌陀佛
伍、香光大佛寺與《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此經乃吾夏蓮居歷經十餘載,會集五種經本而成,
其中歷經許多鮮少人知之佛菩薩感應之事,
猶如此時蘇佛見性法身超度,超度無量無邊眾生往生西方、
求雨成功、代眾生苦等亦是歷經許多難信難聞之事。
因此時的時節因緣,
蘇佛以見性之身顯於世,且感得彌陀住世。
蘇佛將這些過程,
因法師淨化後打開空間而得以進行訪問,
以電腦及文書方式存檔下來,流傳後世,
乃是蘇佛慈悲之舉,
因為若不是在各方面因緣具足之下,
此舉難以得成,更無後世可得見之機緣。
這一些成就並非憑空而得,
但更需要見聞者相信,才能得到其中的法益。
大佛寺立於世間,
令親近學習修行者得有淨化見性之機會,
而隨阿彌陀佛及蘇佛行救度眾靈離苦生西之事。
這些紀錄,令後學的修行多了一份珍貴的參學資料,
對後世淨土學習修行者而言,
就宛如此時的諸眾,
研覽祖師大德及前輩們所留下來的論著及文稿。
不論是成冊或成集,
都是當時祖師大德及前輩們的修行精髓,
希望後學能夠在修行的過程中,得到助益,
減少摸索及失敗的經驗,
能在有限的生命裡,
行於正道而不偏,早日開悟見性,救度更多苦難的眾生。
對真正修行者而言,開悟見性是修行的過程,而非結果,
但是開悟見性卻非一日二日可成,
在與個性習氣及業力現前的拉扯、突破,
在現前克服的這些過程中,
常常耗費了許多時間、生命及歲月,
而導致許多修行人未能夠見性前,便已經結束生命,
甚至於開悟見性變成修行的目標。
這一些是不同的法緣、相異的因緣果報所造成。
並非每一位修行者的修行都是順遂無阻,
而是絕大多數的修行人都須要突破層層的阻礙及考驗,
才能學有所成,修行能有成果。
香光大佛寺如今以《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為日課課誦本。
香光大佛寺及蘇佛正在為淨土的法脈及承傳,
留下歷史的見證,
不但是前人可行,更是後學可及,這是淨土的大幸!
當時吾於會集《無量壽經》時,
所經歷的許多難信難聞之事,
只有當時少數幾位淨土大德得知,
其中包括佛現佛光,蓮花飄香,
以及六字洪名佛樂繞耳不斷,
並蒙佛恩現西方極樂之境。
這些種種,乃是彌陀慈父給當時真心校稿的吾
極大的信心及能量。
在這一段會集的路上,
即使遇到困頓,仍然不屈不撓地繼續往前行,
猶如此時彌陀慈父伴隨著香光蘇佛及四眾弟子們,
在這一條修行淨化見性及度眾路上,
不懼艱難、毀謗、猜疑,繼續往前行。
南無阿彌陀佛
開示訊息由佛弟子釋海澤主筆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