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2022/3/25中峯三時繫念 請眾 佛開示 午供《分別與平等》

佛開示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阿彌陀佛開示:
佛所教導孩子們的,
不能離孩子們的現況太遠,
孩子們可能因為不契機,
而失去聽話、改過的機會;
也不能太淺薄,孩子們可能會因為太容易,
而看輕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
忽略其中的重要性。
這是分別心所致。

佛法教導大家要無分別、無揀擇,
平等地對待眾生,
這才是佛法的精神;
但是孩子們在人間成長,
人們一向習慣於事上分別、歸類,
為了方便有效地完成事情。
此為事上有別,
但於理上須知萬事萬物平等之理,
也就是不論處於何道,面對何事、何物,
眾生皆具佛性、自性,
只因迷、悟而有形貌上的分別,
而於六道因業受報。
明白此理之後,不論事上如何地分別、歸類,
有高低、前後、上下、愚智、優劣、好壞之不同,
皆須同等尊重對方,接納其不足之處,
加上以慈悲、智慧、包容、心量與對方相處。

若能如此,隨時處在慈悲、覺性的狀態,
以平等的態度,過著平等的生活,
便能免除分別的痛苦。

見性者,因明白一體觀,
即對人、我與物,
於任何一道的眾生皆平等愛護,
以慈悲、智慧、包容、心量幫助對方離苦得樂。
這就是佛法救世度眾的精神,
不帶有任何的私心、欲望及條件的交換,
不帶有任何負面的情緒,
而是無私、無我、無念,
則無分別心現前的問題,
一旦分別心起現,便有執著等痛苦產生。

佛法教育,教導大家理與事,
盼大家能實際運用於生活,
於修行淨化,能理事雙運,
而過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見性、自在圓融的生活。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