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開示

大勢至菩薩 開示《心量》

190120 大勢至菩薩開示.jpg

訪問主筆:釋海澤

二O一九年一月二十日

    今日大勢至和大家談一談心量。

心量無形無色,卻有極大的容量及彈性,就看心胸是否夠廣夠闊。心量要多大就有多大,沒有限度,沒有邊際;可以縮小,要縮到多小都可以,可以小到如毫毛、微塵粒子,可以大到如虛空無邊。心量不占空間不受時間的限制,卻有極大的影響力。可以涵養慈悲心地,可以救起無量無數,無助憂傷的靈魂。

大心量者,修行菩薩六波羅蜜,更可以學佛功成,成佛救世。

  • 布施須要心量與膽識。布施隨喜、布施讚嘆、布施歡喜、布施長才、布施時間、布施吃住、布施功德、布施福德、布施笑容及大家所熟知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種種布施隨處隨時可行。有了這一份慈悲心量的布施付出,生命將會大大不同。
  • 持戒須要心量。慈悲心量大者,知道持戒的重要,愈是持戒嚴謹不犯戒,不傷害自己及眾生,會希望早日持戒定慧有成,才有功夫幫助眾生,讓眾生少受些苦,離苦往生西方。

大家要謹慎小心的持戒。不因人見而戒持,不因未見而犯之。見與不見皆一如,才是真正持戒者。

佛法所持的是最上乘的戒法:心戒。念頭思惟違反戒條就是犯戒。所以戒子們尤其是出家眾,佛說不可想、不可說、不可做的事千萬要聽話,連念頭都不可以升起,一旦念起便是犯戒,更何況說出來,做出來;若是說出來或做出來,更是加罪。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許多戒子不知情或是忽略了心戒的重要,而吃了不少苦,甚至受了地獄的刑罰,不可不慎啊!

所以修行修定非常重要,若有定功,不受環境人事物影響,才    能降伏念頭不令升起,進而能做到斷念,無念,到此之時才叫做持戒功夫成就。

  • 忍辱須要慈悲心量,兩者如果能相輔相成,更容易成就。慈悲心與大心量者,可以包容對方的過失及不友善;不與對方見惡、使壞;不見對方缺點、過失;所見皆為對方之好處、優點及善良之處。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才算得上是佛門中人,否則與一般俗子見過心怒又有何異!

忍辱者,因慈悲大心量,當對方對你口出惡語,言出有誤,行做壞事時,能夠不瞋怒,不回嘴、不回應、不落意識,不令對方造惡業,便是忍辱成就。

  • 精進須要恆持毅力與心量。心中明白眾生之苦,於佛道上願意努力修持,持之以恆不中斷,直至精進有成,開慧見性,便是精進成就。
  • 禪定須要心量,心量大者心地世界廣大,動中禪定見諸世間任何一事不為心動;若是心中有動,便是有傷,傷人傷己;心量大者希望大家廣受法益,莫有傷。外界諸事,行雖有動,心中卻是如如不動,便是禪定成就。
  • 般若更是心量的顯現,若無大心量即無見般若。無限心量的累積,方能得見般若智慧放大光明。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便是般若成就。

以上可見,大心量之重要。

香光諸子,若要學佛成就,要從心量下功夫,心量多大,涵容多少。成佛是佛,心量無邊際,當要知了。心量與己身無法分離,應將大心量顯於六波羅蜜與日常生活、言行談吐、應對進退、食衣住行中;應當無時無刻,以大心量之行事與大眾共事共處,注意己身所有行事,不令有過,知過當下便改,認錯;若是過中傷人,更是加過,不可不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