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十一月十日
阿彌陀佛開示:
修行,是個人靈性成長和追求解脫之道,
不僅是內在的修習,也關聯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和處世之道。
修行者應留心,知道身體的身體,知道感受的感受,知道心的心,知道法的法。如此,能在當下保持正念,淨化心靈,達到解脫之境。
在一個寧靜的山區,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名叫阿尼克。他一直渴望達到心靈的平靜和解脫,並跟隨佛的教誨。
他明白到,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生命本身。然而,他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將這一教義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天,阿尼克遇見了一位老師,他問道:「老師,我明白無常的概念,但如何在現實中活出這一教義呢?」
老師微笑著回答:「阿尼克,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有一位商人,他擁有巨大的財富,但他總是擔心失去它。他貪婪地積累更多,卻永遠不滿足。他在物質上很富有,但內心卻貧乏。
然後,有一天,一場大火摧毀了他的所有財產,他一夜之間變得一無所有。但這個災難改變了他。他開始明白無常的真理,並學會了擁有內心的平靜。他成為一位慷慨的人,分享他所擁有的少數財富,並在內心找到了解脫。
這個故事讓阿尼克深思。他開始意識到,無常的教義不僅僅是關於物質世界的變化,還關乎我們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態度。他決定放下對外在事物的執著,並更關心內在的平靜。
阿尼克的修行之旅並不總是順利的。他在面對一個困難的處境時,陷入了焦慮和沮喪。他發現自己難以釋放對外在結果的執著,這導致他心境不安。
然而,阿尼克堅持修行,並在導師的幫助下學會了如何在每一刻都保持正念。他學會了接受一切無常的變化,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能夠平靜地面對。這樣的轉變帶來了內心的平和和解脫。
孩子們,
無常提醒我們,
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暫時的,
包括快樂和痛苦。
當我們執著於這些外在事物時,我們將受苦。
但如果我們學會接受無常,
並在當下保持正念,
可以達到內心的安定和自在。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