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九月十六日
阿彌陀佛開示:
修行是走向覺悟的旅程,
但當修行者陷入困境時,必須面對內在的問題,
嚴肅反思並修正。
在佛法的指引下修行,超越困難,
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靜。
從前,有一位名叫度安的修行者,他認真修習佛法已有數年,但他發現自己仍深陷於貪念之中。他常被現實世界的誘惑所困擾,難以保持內心的平靜。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智者,一位深具修行經驗的長者,他名為洛仁。度安請教洛仁:「師父,我總是被貪念纏繞,無法擺脫。我該如何破除這個困境呢?」
洛仁微笑著說:「度安,貪著是修行的障礙之一。想像一朵美麗的花,當你執著於它的美麗時,你會忽略花瓣的凋零和花開的結束。修行也是如此,執著於感官的愉悅,你會失去內在的寧靜。」
度安點頭,思索著洛仁的話。接著,他又問:「但有時我感到修行如此漫長,容易失去動力,我怎麼辦呢?」
洛仁靜靜地說:「這是懈怠,一種阻礙修行的障礙。想像一位行走的旅人,如果他疲憊了,停下來休息是明智的。但如果他因懶惰而停滯不前,他將無法到達目的地。修行也是如此,要有恆心和毅力,不要因懶惰而中斷。」
度安心領神會,然後說:「我曾受到他人的冤屈,心中充滿怨恨,怎樣能釋放這份怨恨呢」
洛仁慈悲地回應:「怨恨是心靈的毒素,它只會傷害自己。想像將怨恨視為一根燃燒的火把,當你握住它不放時,你會被燒傷。放下怨恨,讓心靈獲得自由,這是修行的智慧。」
度安深深感悟到洛仁的教導,他開始努力修正自己的修行方式。度安慢慢地釋放了對外在世界的執著,堅定了修行的決心,並放下心中的怨恨。他感受到內心的平靜與解脫。
孩子們,
修行需用智慧觀照一切障礙,超越困難,不執著於感受,有恆心地持續修行,放下怨恨,便能走向心靈的自由和平靜。
修行不僅是尋求個人的成就,更是為了帶給自己及他人真正的解脫。讓慈悲與智慧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開花結果,造福一切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