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

2023/9/3中峯三時繫念佛開示 第一時《貪欲的陷阱》

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九月三日

阿彌陀佛開示:
當孩子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執著時,就會陷入危險的陷阱。

在一個古老的寺廟裡,有一位名叫洛德的修行者。他一直以來都非常勤奮,每天都誦經念佛,行善積德。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他的心念變得愈來愈貪功德。他開始渴望更多的功德,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而這種渴望逐漸吞噬了他的心。

有一天,洛德遇到了一位長者,他是一位智慧且經驗豐富的修行者。洛德向長者訴說了自己的困擾:「師父,我一直在修行,但我愈來愈渴望更多的功德。我害怕我迷失了方向。」

長者靜靜地聆聽著,然後說:「洛德,你已經忘記了初發心的真正意義。修行不應該是為了追求功德,而是為了證悟自己的本性,達到解脫。功德只是修行的副產品,而不是目的。」

洛德沉思著長者的話,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明白自己已經走入了貪欲的陷阱,迷失了初衷。他決定停止追求功德,而是專注於深化自己的修行。

洛德決定開始過著簡樸的生活,每天精進修行,充實自己的內在世界。他的修行伴隨著長者的指導變得更加深入,充滿了明悟和平靜。

有一天,一位年輕的修行者來到寺廟,名叫慧林。慧林見到洛德的內在光芒,感到非常驚訝,便向他請教:「洛德,你的修行似乎非常出色。我一直在追求更多的知識和功德,但總感覺不夠。你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洛德謙虛地回應道:「慧林,修行不應該只是為了知識和功德,而是為了洗凡塵,回歸本性。執著於功德和知識只會讓你越陷越深。我們應該專注於當下的修行,靜心體悟,而不是貪求結果。」

慧林深思熟慮著洛德的話語,決定調整自己的修行方式,不再追求知識和功德,而是專注於內在的靈性修行。

孩子們,貪欲的陷阱並不僅於物質追求,也包括對功德和知識的追求。當孩子變得執著於這些外在的成就時,就失去了修行的真正意義。

修行的目的是證悟自己的本性,解脫生死輪迴,而不是追求外在的榮譽和成就。

當孩子能夠放下貪欲,專注於當下的修行,靜心體悟,才能夠真正走上解脫之路。這需要不斷的反思和修正。

不要被貪欲的陷阱所困。
修行應該是一個內在的旅程,一個解脫的旅程。
當孩子放下對功德和知識的執著,專注於心靈的成長,才能夠找到內在的平靜和智慧。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