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2023/9/3《佛之心語》—覺性不需眠

佛開示 主筆:釋海願

二O二三年九月三日

阿彌陀佛開示:

身體須食養,休息睡眠以養身息,

以修調五臟六腑。

此為身之用,用於隨時,

也因此此身會受貪瞋痴慢疑,

外來的五欲財色名食睡,

內起之七情及業力冤親債主、

附體、魔眾入體等影響而受染難淨,

故莫貪,適可便好。

若無法控制自己之欲望而貪之行之,便造諸惡。

 

克服睡眠乃修行者所須面對之問題。

當時釋迦牟尼佛示現於世間時,

於夜十點至凌晨兩點為睡眠時。

乃為了身體細胞之休息,以養身之用。

而對修行者而言,

身之壽命有限,

於有限之中尋回無限之自性,是迫切需要的。

 

身須養護,須以眠護身,

靈則須安,須以淨善安靈,。

靈不須睡眠,須善護,

乃因魂魄須定且不受外擾,

若受外擾,則魂魄不安,難以淨善,甚至離體。

靈安則神定,凝聚而明。

此時之體若淨,亦可助靈安。

 

心須有覺,

覺乃淨,明,透徹事理而不迷。

覺性不須睡眠,

靈敏覺知乃是淨化後自性所顯的能力之一,

隨其淨化程度而顯覺知之狀況。

愈是淨化之靈,愈顯覺明,

能不受外境之惑而迷其本性。

 

修行知覺性之重要,

而覺性乃本有,自性本在,從未離,

卻隨此心而流輪六道,受六塵等污染,

覆蓋了層層塵垢,累劫累世難以明現。

故古今之修行皆以淨除染,

染除一分,淨現一分。

染除二分,淨現二分。

染若全除,淨能全現。

方能令覺性去染,現其本有之淨相,

即能得見自性、本性時。

 

故覺性不須睡眠,而是須淨化方能顯前。

二六時內能夠保持覺性清明不受染,

能於此身睡眠休息時,覺性仍然能夠保持覺醒,

能有定,不受外靈干擾及障礙,

且不受怨親債主牽引魂魄出體。

此些是修行之功夫,也是見性者必須之條件。

若魂魄被牽出體,

將導致靈有不安,昏沉,進入空間等諸況。

 

覺性不眠,若能除障染而顯淨,助覺性顯,

直至身心靈皆淨,皆善無染,覺性全顯,

即是自性時。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