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

2023/9/1中峯三時繫念佛開示 第二時《修眾行》

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九月一日

阿彌陀佛開示:
遠離惡行,執持善行,心清淨正,是諸佛弟子。

在一個古老的寺廟裡,有一位名叫阿彌的年輕法師,他虔誠地修行多年,深受寺內長老的賞識。然而,阿彌內心卻常常藏著一絲驕傲,他常以自己的修行成就來炫耀,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接近覺悟。

一天,寺廟接待了一位旅行者,名叫莊重。莊重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者,他行腳到處傳播佛法,深受無數人的尊敬。他帶著微笑來到寺廟,與阿彌交談。

莊重說:「阿彌,我聽說你在修行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真是令人欣慰。」

阿彌不禁驕傲地點點頭,回答說:「是的,長者,多年的苦行讓我對佛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莊重微笑著說:「那真是太好了。不過,修行不僅是對自己的證悟,更是關乎眾生的利益。你是否曾想過,如何將你的修行成果用於服務他人?」

阿彌有些疑惑,他說:「長者,我修行是為了證悟,為何要將它用於服務他人呢?」

莊重坐下,輕聲說:「阿彌,修行的真諦在於無我,而無我即是無分別。你的驕傲,你與他人的分別心,都是阻礙你前進的石頭。唯有當你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將修行的智慧化為利益眾生的行動,你才能更進一步走向覺悟。」

阿彌聽著,心中頓悟,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他想起自己曾因為驕傲而忽略了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而且在與人交談時常常心存分別。

莊重繼續說:「阿彌,我曾經走過許多地方,看到無數的痛苦與困苦。當你願意付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你會發現那份無私的關懷,比個人的修行成就更能帶來平靜與快樂。」

阿彌經過與莊重的對話,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修行態度。他明白到驕傲與分別心是修行的障礙,而真正的覺悟是要將修行融入行動,幫助他人。他開始嘗試放下自己的驕傲,投入到幫助寺廟內的事務中,以及在村莊裡幫助有需要的人。

修行不僅是追求個人的覺悟與成就,更是關乎將內在的智慧與慈悲化為實際行動,造福他人。孩子應該時刻反省自己的心態,遠離驕傲、瞋怒等毀滅性情感,培養無私的關懷與慈悲心。

當孩子能夠把修行融入日常生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眾生,孩子將會體悟到更深層次的平靜與喜樂。

諸佛子們,汝等要隨順真理與法,
以智慧心,普遍利益一切眾生,無有分別。

將修行的智慧融入生活,無我無分別的境界,
使自己的心靈更加清淨,造福自己與他人。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