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阿彌陀佛開示:
生死無常,時不我待。
修行之路,如登山涉水,充滿著試煉與挑戰。正是這些挑戰,讓自己有機會修正內心的缺陷,突破自己,獲得靈性的成長。
從前,有一位名叫阿律的年輕修行者,他對佛法頗有研究,但卻常常陷入一個深深的困境——執著之中。他常在修行的過程中,因為放不下執著而無法獲得內心的寧靜。不論是對自己的成就、對他人的評價,甚至是對於修行方法的執著,都讓他無法真正進入正確的修行狀態。
有一日,他遇見了一位賢者。賢者觀察到阿律的困境,微笑著對他說:「阿律,你所遇到的問題,正是『執著』這個深刻的修行課題。你是否願意聆聽我的故事呢?」
阿律恭敬地點點頭,賢者開始講述他年輕時的一段經歷:「在我修行初期,我也常常被執著所困擾。我總是追求更深的靜坐經驗,更高的境界,但卻一直無法達到內心的平靜。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老僧,他對我說,修行的關鍵是『無執』。他告訴我,只有當我們能夠放下對成就、地位、名譽的執著,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靜。」
阿律聽後,感觸良多地問道:「賢者,我明白『無執』的道理,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我該如何克服這種執著呢?」
賢者微笑著回答:「阿律,修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急於求成。首先,你需要認識到執著所帶來的痛苦和限制。每當你感受到執著的存在,停下來,深呼吸,問問自己:這種執著對我有何幫助?接著,嘗試放下這種執著,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的修行。」
阿律點頭,表示願意嘗試。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努力地將這個教導融入自己的修行中。每當執著的影子出現,他都會按照賢者所教,停下來反思,然後努力放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阿律逐漸體會到「無執」的深層意義。他開始意識到,執著只會將心靈桎梏,讓人陷入痛苦的循環中。他學會了不再追求表面的成就,而是更加專注於內在的成長。這種轉變,讓他的修行變得更加法喜、自在。
正如佛陀所教,「無執」是通向解脫的重要一環。
執著之心,只會束縛著我們的心靈,
限制了我們的成長和覺醒。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