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

2023/8/26中峯三時繫念佛開示 第二時《無私與慈悲的力量》

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阿彌陀佛開示:
孩子,不要以外在的事物來追求內在的平靜,
內在的平靜來自心靈的修持。

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阿塔的年輕人。阿塔自小失去了父母,但他一直以慈悲和無私的心為村民們服務。他將自己的食物、時間和關愛無保留地奉獻給需要幫助的人。這種無私的行為讓村民們深受感動,也讓他們逐漸學會了慈悲和分享。

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阿塔漸漸感到疲憊和壓力,身心開始受到折磨。村莊的長者察覺到阿塔的困境,決定與他坐下來交談。

長者說道:「阿塔,我們都看到你對村民的無私奉獻,但我們也注意到你近來的狀態。你要知道,修行是關乎內外的平衡。你要如何幫助他人,自己若無法保持身心的平靜,那也無法稱是修行。」

阿塔:「長者,我只是想幫助大家,讓他們過得更好。但我確實感到疲憊不堪,我也曾經想過放棄。我還擔心如果太在意自己的感受會淪為自私之心。」

長者說道:「阿塔,你的顧慮是正確的,在自私與無私之間的衡量是微細的,而不易察覺。慈悲與無私是修行的重要價值,但我們也應該覺察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耗盡自己,那將無法持續地幫助他人。」

長者繼續說道:「在幫助人的過程中,能無私和慈悲的為他人服務,能看見眾生的需要,同樣也要覺察自己的修行情形。於服務之中,修行佛性,放下自身感受,盡心力於服務之事,全身心地付出自己,最終能將自己忘記,是自在於修行之行,法喜於服務之事。」

阿塔聽了長者的話,開始於服務中修行自己,並學習盡全心力於服務裡,於勤進中忘記自己。他學會了在內在的寧靜中汲取力量,這樣他就能更有效地幫助村民們。

孩子們,無私和慈悲是我們修行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德,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內外的平衡。只有保持身心的平靜,我們才能真正地幫助他人,也才能體驗到修行帶來的清淨力量。

無私與慈悲的能量不僅能豐富他人的生命,
也能豐富自己的心靈。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