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八月二十五日
阿彌陀佛開示:
行者,譬如一束光,照耀黑暗,破除迷茫。修行者之路,如同這束光,照亮內心,破除無明。
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無常的世界中,修行是一條指引人們達到內在平靜與智慧的路徑。「放下自我」是重要的過程。
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洛西的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寧靜的村莊裡。他一直對修行和佛學充滿興趣,常常花時間與村中的長者談論人生的意義。
村莊中有一位長者名叫帕拉,以智慧和慈悲聞名。他了解洛西的渴望,便開始指導他修行。帕拉解釋了「無我」的概念,教導洛西透過修行內心,突破對自我身份的執著,以實現心靈的自由。
洛西開始每天都在森林中修行,但隨著時間的經過,他卻感到愈來愈困惑。他認為自己在追求「無我」的同時,卻愈來愈迷失了自己。他的疑問和困惑漸漸積聚,阻礙了他的修行。
一天,帕拉走到了洛西面前,看著他深思熟慮的神情。他問道:「洛西,你的修行遇到了什麼困難嗎?」
洛西煩惱地回答說:「師父,我嘗試理解『無我』的概念,但我感覺自己似乎在追求虛無。我失去了自己的方向,甚至不確定自己是誰了。」
帕拉微笑著,輕聲說道:「洛西,你的困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無我』並不意味著你不存在,而是超越了對個人身份的執著。想像一片湖水,表面波瀾,但深處卻是寧靜的。」
洛西略有所悟地問道:「師父,我該如何超越這種困惑?」
帕拉鼓勵道:「嘗試從觀察思想和感覺開始。當一個想法湧現時,問問自己:『這個想法是我嗎?』當一個情感湧現時,問問自己:『這個情感是我嗎?』透過觀察,你會逐漸認識到這些只是流動的現象,與你的真實本質無關。」
隨著時間的修行,洛西開始意識到思想和感覺的無常性。他逐漸學會不再執著於這些現象,而是專注於內在的寧靜。
孩子們,在修行的旅程中,對於「無我」的修行非一日可成,亦非無可成。
孩子可能會陷入困惑,甚至感到失去自己。但透過持續的覺性觀察和內省,可以超越這些困難,進一步理解真實的自性本質。
修行當是依循真理,實踐真理。
每天的精進努力,可以漸漸調和內心的矛盾,修成內在的清淨和智慧。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