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八月十二日
阿彌陀佛開示:
萬法具足,無二無別,
但因妄想分立,即失真如。
孩子們,佛法教育一直都是指導孩子走向智慧與悟解的道路。在修行的過程中,面臨種種考驗和誘惑,需要不斷地反省和修正,方能逐漸擺脫妄想,回歸真如。
在遠古的一個小村莊中,住著一位名叫多賢的年輕人,他對佛陀的教義充滿了好奇心,決定放下村莊中的一切,展開修行之旅。他告別父母,背著一簍乾糧,踏上了茫茫修行之路。
多賢在修行中遇到了各種考驗,其中最大的一個是貪欲的誘惑。一天,他來到一個富麗堂皇的城市,看到了奢華的建築、華麗的服飾和美味的食物,心中充滿了渴望,開始動搖了他修行的決心。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卡巴的商人,卡巴看出了多賢的心思,主動走上前來與他交談。
卡巴問道:「年輕人,你顯然是個修行者,不是嗎?你看上去似乎對這城市的繁華感到心動。」
多賢回答道:「是的,我是個修行者。但我不能否認,我對這些奢華的事物感到好奇。」
卡巴說道:「修行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其中最難的一點就是克制貪欲。這些物質的享受,雖然短暫,卻容易讓人迷失自己。你曾想過,這些欲望背後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嗎?」
多賢答道:「我想……它們可能代表著我們對快樂和滿足的追求。」
卡巴說道:「正是如此。但佛陀教導我們,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並不依賴於外在的事物,而是來自內心的平靜與智慧。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追求物質只會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從而忽略了內心的寶藏。」
多賢在與卡巴的對話中獲得了深刻的領悟。他決定放下貪欲的誘惑,繼續踏實地修行。經過多年的苦行,他逐漸達到了心靈的安寧和智慧。他明白了物質世界的虛幻,開始專注於培養內心的善良與智慧,並以慈悲和悲願幫助他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修行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和考驗,其中貪欲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陷阱。追求物質僅能帶來短暫的滿足,真正的快樂則源於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通過正確的修行,能夠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實現內心的解脫。
孩子當以慈悲心為冠,以智慧光照世界。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