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八月四日
阿彌陀佛開示:
見他人長處,尊敬、讚揚,不起輕視,不起毀謗,不起輕慢,心常淨樂,悔過過失,此名菩薩。
在修行道路上,對他人高低見,自以為高人一等,是一個常見的障礙。即使修行精進,若心存傲慢,也會產生種種誤差。
在一個遙遠的村莊裡,有一位年輕的修行者名叫阿羅。他對佛法有著深厚的認識,常常在村中講經說法,受到眾人的敬重。阿羅自認為修行已近成就,他看著其他修行者,心中充滿了輕視。他認為他們尚未領悟到真理,自己則是高人一等。
有一天,一位名叫阿那律的長者來到村中。阿那律是一位慈悲善良的長者,對人十分謙和,他的修行比阿羅還要深厚。然而,阿羅卻毫不在意,反而對阿那律嗤之以鼻。
有一次,村莊遭受了大旱,災情嚴重。阿羅認為這是其他修行者的罪孽,而他自己則因修行而有成果。於是,他站在村莊廣場上,高聲宣稱自己的功德所致,教導其他人應向他學習,謙卑恭敬方能解決災情。
阿那律聽到這番話,微笑著上前對阿羅說:「阿羅,你修行得很出色,不過請你別忘了我們是共同承受這片土地的。我們應該一起來祈禱降雨,而不是自吹自擂。」
阿羅聽了,不屑地回答:「我自有我的方法,你不必指教。」
然而,阿羅的豪言壯語並沒有如願以償。日子一天天過去,災情愈發嚴重。阿羅修行的修行法門漸漸失效,他開始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面對眾人的質疑,他感到極度難堪。
一天,阿那律再次來到阿羅面前,輕聲地問道:「阿羅兄,你可曾想過為什麼你的修行法門失靈?」
阿羅說著:「或許是天意,又或者是其他人的罪孽拖累了我。」
阿那律溫和地解釋道:「修行是一個關懷他人的過程。你自己說過,我們應該見他人長處,尊重彼此,不輕視、不毀謗。你是否曾考慮過,你的自大心導致了你修行法門的失效?若你只在乎自己的得失,而不關心他人,則你與佛法之間的連結必然受阻。」
阿羅沉默了,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行為。他想起自己高高在上,傲慢自大的樣子,心中感到愧疚。
阿那律的話讓阿羅深刻領悟到了修行中的問題。他明白了自大與傲慢之心會使修行之路難行。修行不僅是個人的修習,更是一種慈悲的心,同時包括尊重和關懷他人。
孩子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之處,沒有高低之分。要真正走向覺醒與智慧,必須放下傲慢與自大的心,學會欣賞和尊重他人的價值。這樣的心態將有助於自己遠離誤差,更加接近修行的真諦。
在修行路上,要謙卑而不自負,尊重他人而不輕視。當孩子以開放的心對待他人時,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問題,也能在他人的鏡像中看到自己。唯有修正自大與傲慢,才能真正進步於修行之路。
阿羅經歷了一場深刻的覺醒,從自大的陷阱中解脫出來。他學會了尊重和欣賞他人,用慈悲的心態面對世界。隨著他的修行日漸成熟,他帶領著村莊的人一起祈禱,最終終於等來了豐沛佩的降雨,救贖叔了村莊的大旱漢。阿羅因經歷而成長,也因成長而獲得了修行之益處。
願孩子們都能從這個故事中汲吉取智慧,放下自大與傲慢,用慈悲心對待他人,修行出更純粹翠的自己。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