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五月十九日
阿彌陀佛開示:
煩惱是孩子們內心的困擾和苦痛之源。
當孩子們執著於欲望、瞋怒、無知等煩惱時,
就會感到痛苦和困惑。
因為孩子的心中還存在著自我,有著以自我為中心的念頭,
缺乏眾生一體的平等觀念。
佛法教導孩子們,要超越這些煩惱,
實現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但這是需要修行,
需要孩子先改掉自己內心裡的習氣與欲望,
要知道改掉自私,捨己為眾,
能發大慈悲心,包容心量,
知道眾生的苦,幫助眾生。
所有所做所得,皆無計較得失,
應知應所為,是做本份事。
修行如同一朵未開放的蓮花,當它執著於自己的花蕾時,
便無法得知蓮花為誰而開?只局限於自身想像,
無法顧全大局,此蓮花會開得很小,甚至沒有清香。
但當蓮花明白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能與其他花朵和蝴蝶一起共融時,
蓮花知道自己為誰而開,
是為了讓一切眾生皆生歡喜心。
它就能夠綻放出無比的美麗和光芒,無盡清香遠播。
當以慈悲的心對待他人時,自己便減少了自我中心的執著。
修行智慧能使自己看清事物的真相,減少對外界的執著。
不起煩惱,是菩提本性。
修行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回歸內心的本質。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