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二O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阿彌陀佛開示:
修行如同心圓,當有超越個體差異的智慧和慈悲包容。
每個圓都有著獨特的外在特質和表現形式,
就像世間的眾生有不同的樣貌和背景。
無論是圓的大小還是眾生的差異,
都根源於同一個內在的本質,同一圓心。
眾生在外相上呈現各種差異和變化,
但這些差異都是表面的,並不改變眾生的自性本質。
無論經歷多少次的輪迴,
眾生的靈性本質始終如一地存在著。
孩子們所看到的外在世界只是一種虛幻的現象,
常常迷惑著孩子們的心,及雙眼所見之視野。
孩子當要修行明心,真正的洞見是看見內在的真實。
內在的真實是不受外在變化的影響,是為自性。
不要執著於外在的差異和變化,當知只是虛妄的現象。
一切眾生都共同根源於內在本質——自性。
這個本質就像是鏡子的反射,
無分高低貴賤,也無分種族、性別、宗教等等的差異,
鏡子同樣皆能平等地映照出世間萬物萬相。
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皆應當相互包容,一同成長。
內心的教育和修行,便是為了調改內在的本性。
修行,可以去除自私、嫉妒、執著等煩惱,
並培養慈悲、智慧和包容心量。
孩子當要超越自我中心,
懷著慈悲和包容的心量對待他人。
無論是大圓還是小圓,
無論是外在的樣貌還是內在的特質,
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每個眾生都在世間中扮演著獨特而不可或缺的角色,
應當各自精進,發揮本能,度己度眾。
孩子當培養一體觀的智慧,超越分別心,
能以慈悲和包容的心量對待眾生,
不再著重於外在的差異,
而是看到每個眾生的內在本質。
內心智慧和修行能夠照亮自己和他人的內在價值,
孩子們皆能夠靈性提升,明心見性。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