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法師,  名門高僧

訪問於西方法性土的淨空老法師《好與壞》

訪問於西方法性土的淨空老法師

好與壞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今日,阿彌陀佛給淨空出的題目是「好與壞」,好壞似乎是世間人常常掛在嘴邊的,這種兩極的狀況於世間是非常常見。除了好與壞,還有善與惡,淨與染,佛與魔,光明與黑暗,潔淨與汙穢,高與低,富貴與貧賤,等等,這就是世間樣,這些組合起來就是世間相,再加上生老病死,成為輪迴的業相,交織成無數的輪迴故事。

所以相較之下,出世間的修行看起來是簡單多了,才有辦法清淨下來,因為要捨去比較、分別與執著,沒有這些兩極化的狀態。佛法教我們不論好與壞都要看好,不論佛與魔,魔也有佛性,要把他當作一尊佛。不論高與低、貧賤與富貴,都是輪迴中所造作出來的,在本質裡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一尊佛。而黑暗與光明,這個世間如果大家有佛心、佛願、佛行,那麼將會是一片光明,黑暗被光明給取代,能夠見到光明的本性。

至於對與錯,本來就沒有定論,因為對錯牽涉到三世因果,過去世彼此的因果關係而造下了這一世當緣成熟時所現前的果報。看起來是對的,過去世也可能欠對方的,這一世要來還對方債;看起來是錯的那一方,原來過去世是個受害者,這一世接受對方的償還,即使如此,可能也沒有好臉色來相待。這樣的互動之下,又產生了來世的關係。所以對錯,在佛法來講,除非你看得透,說得清楚明白,否則不過討債還債一場,真實的情況是你是你,我是我,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呀!在佛法來看,要有善心善念,要有好的念頭,不要有壞的念頭,也不要造下惡業。而修行人更有戒法的約束,保護修行人不要造下惡因,所以從剛開始所得到的教導、提示,都是要教大家保持純淨純善,要保護自己的善心。

這一些對比,是世間相當重要的一環,人們生活在其中,心就被這些世俗的分別、妄想、執著給占滿了,如何能夠有清涼清淨的日子?這麼說來,佛門的修行就清淨、簡單多了,不要過得那麼複雜,簡單度日,清淨不夾雜,將過去生生世世帶來的個性習氣給洗刷去除掉。這些個性習氣已經不曉得是多少劫多少世所養成的,已經沾染了許多世間的汙染。所以好的個性好像沒有聽說。如果要勉強來說的話,可能就是這個人比較不容易生氣,有好個性、好脾氣,怎麼說他都不會發怒,也都笑笑的,就任你念,好像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念的那一方說得很氣憤,指名道姓地不懷好意;被念的這一方還是笑笑的不為所動,也沒有因為對方這樣子而生氣、變臉或者口氣變差。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被念的這一方還真的是可以被說成好個性,好脾氣,而吃虧的是誰呀?是滿臉怒氣的那一方。占上風的是誰呀?當然是不為所動,一樣面帶笑容的這一方。姑且不論事實真相是如何,這樣的情境之下,可以明白事情不會再被擴大,可能到此為止。這時候如果是處理這件事的人,當要有智慧去明白前後的這一段變化。

在澳洲的法律比較尊尚嚴格遵守,守法守紀,所以對於已經做了提示之下還犯了錯,往往會受到處罰,是個好壞分明的國家。比方說開車來講,在哪個狀況之下保持多少的速度是對的、好的、安全的,如果超過了速限,是要受到處罰的,因為那是危險啊!所以你聽話接受照做了,就可以避免觸犯法律而遭受惡果。

如果在出家修行這條路來看,從剛開始的發心出家,到之後精進地學習,增長而有所進步,那是好的。若有身,卻不知道要把握,精進改過,而任由時間消逝,那就壞了。好的要繼續好下去,不要讓它變壞,這也是修行要注意的事情。不要有分別、高低、上下,要帶著平等之心去服務大眾。修行要有成果,是要純淨純善,一絲毫汙染都沒有,才能得到見性的佛果,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對於一個在世間已經汙染了,有了個性習氣,甚至於還堅不可破,如今卻要把這些全部都捨掉,那可真是要有魄力才做得到。大家要六和,融為一體,壞的要捨去,這就是修行。在修行上,真的要有所成就,好的繼續做下去,即使做壞,也要能夠承認自己的錯,這樣的心地才能夠得到心安及受到淨化,承認自己的錯之後再用佛水把自己這塊壞的、汙染的、染濁的心洗淨,等到見性之後,這條靈就自在了,是自度度他的時候了。

在輪迴無常多變的世間,好壞之間要有理性跟智慧去取捨。好,不見得好;壞,也不見得壞。事實上有好有壞嗎?眼前看起來是好,未必將來是好啊;眼前看起來是壞,也未必將來是壞呀。好的有可能轉成壞,壞的有機會進入好,隨時都有變數。所以活在世上,對於世間的事情也不用太過於起波動,人們都把波動習以為常,也就因為有波動,把人們的心搞得七上八下,昏頭轉向,有時候搞到連好跟壞都分不清楚了,這就是有我。

對世間人來講,這個身體就代表著我。身體好,我很好;生病了,我不好;高興時,我很好;而生氣,還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滿意的事情,喔,那不好。或者生了重病,需要做重大的治療,唉,這可壞了,又不得不接受,沒有其他的辦法。人們就是生活在我及好壞的世界裡,沒有辦法得到安定,造成了許多不安,比較。也希望自己不要遇到壞事,不如意事,所以開始計劃,希望把自己安排得好好的,事情也都依照自己的計畫來進行,這樣才會安心,不會出錯。事情如果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又會擔心安排或處理得不妥,又有好跟壞的分別產生了,這樣說起來,日子過得還真是辛苦!

如果修行能夠找回自性,就能活在一體觀的世界裡,那有多好!這主意聽起來挺不錯的喔,大家可以轉個方向這麼做!脫離了以前慣性的我,好與壞的我,以及有分別的我,會有不同的體會。這些事情,我們可以從佛菩薩及見性者他們所過的日子之中得到印證,他們過的日子可是自在清涼啊!絕對不會去找事情把自己弄得烏煙瘴氣的,做任何事情都是清楚明白。對佛菩薩及見性者來講,他們的目標方向是一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眾生。佛菩薩是活在常樂我淨的世界裡,不是世間人輪迴的我,那可差太多了。

一體觀確實是修行人迫切需要找回來的,那是自性的一部分,自性包含得太廣太廣了,一體觀是其中的一部分。當自己與眾生融為一體的時候,是沒有自己的,一切是為了眾生,眾生就是自己,自己也就是眾生,這時候冤親債主找不到你。因為他要找到那個業主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這個沒有自己、只為了眾生的人,所以冤親債主找不到你呀,也就報不了仇。那也不能說這樣就算了,這只是緩兵之計,等到你自己成就了,成佛作主見性了,對於眾生們的狀況看得一清二楚,這些都是你要度的對象。只是暫時先請他們按兵不動,留一點時間讓你精進用功,等到你精進有成了,也就是救自己、救他們的時候,這當中也包括你的家親眷屬、親人好友。

等你有成就的時候,他們自然會現前,或是請你幫助,或許想要找到往日的你。那個時候你已經把事情看得清楚,能說明白自己有什麼不同,雖然你還是用這個名字活在這個世上,但是真實的靈性已經提升了,提升到無我,提升到一體觀的我,提升到靈性是見性者,不是當初的那個沉淪及被救者,而是已經自救成功,努力有成可以救人者。所以為什麼叫見性成佛,也是這個道理啊!有沒有聽說佛要人去救他?沒有吧?都是佛在救眾生,佛在滿人們的願。等到時候你見性了,你的身體是忙碌的,但是心中是安定,是深深的定功,而不是像以前沒有定功時,外境一變,或者是内在身體被病痛、老化一牽引,就讓你做了改變,有苦痛產生,甚至有哭泣、難過等情緒上的變化。世間人就是活在這樣的世界裡,所以叫做苦難的世間。

確實是需要有佛法的教育來告訴大家,可以不要過苦日子的,可以不用活在好與壞、對與錯的世界中,而是活在平等、清涼、自在、不老、不病的世界裡。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但也不是舉手可得,要靠修行,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個性習氣給改掉,改到全無,才有辦法讓真正的自性顯露出來。個性習氣跟著我們太久太久啦!你在輪迴裡有多久,它就跟著你多久,很可怕吧?所以這一世若想要脫離輪迴,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地,就必須要把個性習氣給改掉,否則怎麼能夠進得了西方?在你沒進去之前,不要讓個性習氣障礙住你往生西方,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斷,斷除煩惱,斷除無明這些障礙。如果功夫不到家,或是還沒修到那種地步,至少你要伏得住煩惱,不讓它起現前,尤其是在臨終的那一剎那,可得要有把握被你伏住的煩惱不要再起現前才好啊。萬一那個時候起現前了,那可就麻煩啦!在這之前伏住的功夫,那不等於白費嗎?

所以還是斷掉的好。斷了個性脾氣,斷除你的煩惱,不過這說得簡單,做起來可沒有那麼簡單。雖然不簡單,那請問你:「要不要生西呀?有沒有想要脫離輪迴?」如果答案是:「要,我要去西方,我要脫離輪迴,不要再受苦。」那麼的話,你就必須要這麼做了,要下一番功夫,那就叫做修行精進。

修行是須要精進的,沒有修行人不精進就有功夫,能垂手可得,那樣的功夫不扎實,容易變動。真正的功夫是不動的,這樣才有辦法面對任何的動境。

所以,看來要讓自己得到身心靈三方面的安定,不要讓自己活在好壞、分別、得失的世界裡的方法就是精進與用功,面對問題,找回自性。

好了,今天淨空的話就說到這兒。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