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於西方法性土的淨空老法師
空無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今日阿彌陀佛給淨空出的題目是「空無」。這兩個字道盡了佛法的精髓呀!阿彌陀佛就是有如此的大智慧,可以用這麼簡短的字就把佛法給道盡了。
這兩個字,每一個字可以不用說任何一句話,因為沒有任何的言語、文字可以真正地把這意思表達得盡,所謂的佛佛道同,一切盡在不言中,只能意會,難以言傳。雖然不言境界,因為本無境界,無邊際可言,但是又不能不表達出那個意思,所以還是得說:有那樣境界的修行者,自然能夠有所體悟,會心一笑。所以佛門中的人需不需要多話?不需要。學佛,不是讓你來學說話的,而是要讓你來學習佛,學習如何成佛。而講經說法是一種善巧方便,讓對方能夠知道你要表達的意思,所以才須要講話,出聲;否則的話,學佛是不用出聲的,才有禁語、止語。修行有功夫的人過的就是清淨、安寧、自在、清涼的日子,若進入「什麼都沒有,可是要有的時候什麼都有」,就是見性了。這就是空無的奧妙,這是見性成佛者過的日子。
清淨、安寧、自在、清涼自在,是修行者應該過的日子,沒有苦,沒有難,隨手拈來都是一法。而世間苦難,是因為人們什麼都要有才會安心,他們的安心建立在「有」。有房子,有車子,有妻子,有孩子,還有錢子,人家說五子登科就是這五子啊,有了他們,人心就安多了,以為這樣就有依靠。如果沒有他們,人們會去尋找追求,努力打拚以賺得足夠的錢就能做很多事。等到錢子有了,其他四子也自然登科,所以為什麼這麼多世間人都在拚命賺錢,過好日子或不好日子全靠它了。這一切都是命,命中有,你不用強求,它會自己送上門來;命中沒有,你再如何的努力,到頭來也什麼都沒有。有悟性的人遇到了這樣的事,或許能夠悟到一點佛理,悟到一點道理,就是這一世錢財多少,是過去世有沒有做布施來的,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或者你做得不夠好,所以才沒有進財。當然也不能說,「既然我命中有,我什麼都不用做」,那也不行啊,有了,你要懂得布施造福,要懂得惜福,你的福報才會繼續延展下去;否則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那時候就有苦受了。
所以懂得惜福、造福跟布施很重要。這些道理有的人懂,有的人不懂,懂的人也不一定做得到,不懂的人現在聽到了,希望你明白清楚之後心意開解,而能這麼做。如果你這一世過得窮途潦倒,過去世也許是富貴人家,只是不懂得造福,把福報消耗光了,所以這一世沒有福可用,才會過著苦日子。事實真相就是如此,既然知道了,就平心靜氣地接受這一切。這些事真的是如此,人間就是這樣子,以為看不到的不算數,有很多人是這種想法喔,這樣的人就是屬於那一類不明白事實真相卻是我執我見重、主觀強的人。
「有」的概念,大家容易懂,而「空無」的概念,大家比較難以體會,這也合乎事實,因為人們本來就活在有的世界裡。六根對六塵,要有六塵,六根才能夠收到,沒有六塵,六根也就收不到,真的是有色相,眼睛才看得到,真的有聲音,耳朵才聽得到,沒有聲音,耳朵也聽不到。事實上,耳朵是只能夠收到某個音頻範圍的聲音,出了這個範圍的音頻聲音,耳朵就聽不到,而事實上,這個音頻以外的世界大多啦。眼睛也是如此,要有個具體的形象、顏色,你看得清楚,才算有,才算數;沒有,看不到,甚至是透明的,你看不清楚,看不出來,就不算有。事實上,看得見的範圍之外,看不到的世界比看得見的世界廣闊太多太多了。以此類推,大家的身體也就是如此,所以活在有的世界中也很正常啊;但大家要知道,這個有所帶來的是有限,會變,無常,無法自主,有生老病死,也有六道輪迴。
而有,含藏在空無之中。大家會覺得很奇怪,空,是空空的,無,什麼也沒有,而有就是有啊,為什麼老法師卻說「有」是「空、無」的一部分呢?這就是這個地方這個觀念重要,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人們習慣有,不習慣無,也不習慣空,什麼都缺乏,什麼都沒有。如果你的人生經歷能夠到真的什麼都沒有,空空的,我相信你會有一番另外不同的體會。有人會說:「老法師,這可是很冒險的事啊,誰能夠禁得起什麼都沒有的日子?」「沒老婆的日子,這怎麼過?沒有孩子,長輩說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車子,會被瞧不起的。沒有房子,住哪裡啊?最重要的,沒有錢子,哪裡也去不了,想做什麼都沒辦法去做。我可不想要過這樣的日子啊!」這樣説起來,世間人沒有這些,確實會恐慌,會害怕,沒有安全感,沒有親情。「這是貧窮人家過的日子,我可不想過這種日子!」
是啊!許多人害怕過貧窮的日子,但是對於學佛修行來講,這些有都是要捨的啊!大家都知道,要捨掉煩惱,要斷妄想、分別、執著,修行者要六根清淨。這麼說起來,最好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什麼都沒有,最好心裡不要有波動,是的!像我們現在知道,心中如果起了波動,會招感業力,招感冤親債主及附體眾生甚至魔眾的現前,到時候就要受苦了。這是許多人都有過的深刻體驗。
所以心不要有波動,那就是定。說到定,對於修行者來講並不陌生,在佛門裡,定功幾乎是每一位修行者必備的功夫。每個人都想要在目前的狀況上再更一步地學習,這就是精進,精進再精進,還要勇猛精進,這可不是只有說說而已,是修行者要實際去做的。
修行,不論怎麼樣的努力就是為了要找回自性,如果淨空告訴大家,自性的真面目就是空,就是無,什麼都沒有,卻也什麼都有。那麼的話,還要不要修行?還要不要學佛?有的人說,「我就是為了這個來學佛的」。那好,那你就再繼續努力啊!總是有個開端,這是好事。
再接下來,你可要把在世間有的都要捨掉。這個捨可不是說,我不喜歡的捨,我喜歡的不用捨,可不是這麼一回事啊。告訴你,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得捨,捨是沒有分別的,在學習及淨化上,愈是喜歡,愈是在你心中占了重要的角色,還是占據了你心中很重要的地位,那叫做有,更要捨!在修行中,你之前所有的都要捨,尤其是占據很重要角色及地位的,不管是人、某件事,甚至某個物品,都要捨,捨得乾乾淨淨,一點痕跡也不留,看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既然你想找回自性,就要如此做,直到空、無的時候,就是你找回自性的時候了。
你捨不得放心中有的,或者是念念不忘的過去,還是你在等待、期待些什麼出現,或者是最近遇到的不如意事,傷心、害怕、氣憤、恐懼等等,這些有,都要捨。最好的方法就是連剛開始那個有都不要讓它起現前,那是最痛快的了。連有都沒有,那你又有什麼可以捨呢?也不會有痛苦以及捨不得、放不下的這些事情出現的。你能夠過這一關,才有可能找到自性;過不了這一關,心中有,自然找不到自性。
自性就是我們的本性,也就是禪宗常常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每一位眾生都有,摸不著,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既然它存在,為什麼我們現在都不見了,每個都找不著,經由學佛修行才能找得到?就是因為被這些「有」給覆蓋住了。這些有都是汙染,汙染這兩個字對常常聽淨空講經説法的信徒來講,也不陌生,還可以說個長篇大論,説出哪一些是汙染,但是在這兒就簡單一句話帶過,這世間所有的都是汙染啊!
自己可以拿張紙、一隻筆,寫下你到底擁有些什麼,看你能寫出多少?然後再寫出你想擁有卻沒有的有多少?再寫出一個你本來就沒有的,你也不會想要擁有的,又有多少?如果你的第三項寫的比前兩項還多,那就恭喜你。有的人會認為,我想要有,所以我會努力付出,想辦法讓自己擁有它。我想要有的,我的欲望都能被滿足,那叫做成功的人生。所以這樣的人,你寫下了這些白紙黑字的内文,喔,那第一項、第二項可能就多著呢,第三項可能寥寥無幾,那麼淨空老實告訴你,你的人生好辛苦,好累啊!而且這些汙染因為是你在這一世所增加的,把你的自性又覆蓋上了許多層,讓你的自性更見不到天日。
如果哪一天你忽然要學佛,想修行,那淨空恭喜你,你有機會要找回自性;但是先決條件,必須是你能夠把在世間所追尋到的、被滿足的欲望都要一一捨去,而且要捨得乾淨,不留後路,這樣叫做淨化。把汙染給捨掉,洗乾淨,一層一層地淨化再淨化,原本有的都空了,都無,沒有了,這時候自性就被你找回來了!它本來就在那兒,只是被忽略了,被這些汙染給覆蓋了。學佛修行就是要帶著大家把這些汙染洗乾淨,讓自己那顆要被滿足、波動的心能安靜,定下來。這個過程每個人不相同。上根器者說斷就斷,有魄力,不拖泥帶水,也不留後路。這樣的修行者可欽可佩,在世間愈來愈少見,真能夠如此的話,學佛肯定成就,學佛就是需要有這種魄力。這也是過去善根深厚,福修得厚,冤親債主干擾少,或者都化解了,止住業障現前,這樣的人就可能入空無,見性。到那個時候的心是深深的安定,不會被外界煽動,那個時候就能夠自主。你才會發現,過去所擁有的,原來都是虛幻的,找不到,摸不著。
在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的情形之下,在曾經迷失的過去,這一些在你過去的生命中曾經發生的事情,都一目了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在眼前浮現。反而是你什麼都知道,又什麽都擁有,要什麼就有什麼,就好像哆啦A夢的百寶箱,這日本卡通嘛,很有名氣,淨空也有耳聞,知道這百寶箱裡面什麼都有,忽然間想要什麼東西,手往裡頭一抓就有了。就好像自性,你想要知道什麼,它就自然浮現出來,多好啊!不用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那就是空無,清涼自在,純淨純善,自然的法喜。見性者或是佛菩薩,他們就是活在這樣的境界中,這可羡煞多少人,大家努力學佛,精進用功,就是為了要過這樣的日子。到那個時候,你的心量是要打開得無限大的,活在智慧、慈悲當中,能夠包含任何,包括山川大地,宇宙虛空的生靈,小至一粒水分子,一隻螞蟻,對他們都是恭敬的,不敢傷害他們。因為知道他們都是一尊佛,只是迷了才變成如今的樣子,有機會還是回得來,能找回自性的。有這種見解並且真如是行,這就是見性,活在平等一體的世界中。這不是很好嗎?
如果想要找回自性,一定要經過學佛修行、淨化的過程。更重要的,要有善知識來帶領你,因為這過程中常常會發生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或是有偏邪了都還不知,以及產生了許多問題及矛盾,都需要有善知識來幫你看著接下來該怎麼做才對,才不會走偏走邪。不論如何,如果你都能夠看好,想好,做好,說好,那基本上是不會偏離正道太遠;但是如果你不習慣這麼做,習慣隨意依照自己的意思去想,去做,去講話,那麼修行不會有進步可言。不管怎樣,要找回自性的人還要學會一項功夫,那就是要有深定,不為外境所動。外境動,即使自己的身體也在動,但是你的心不為所動,這是修行者應該要具備的條件。
這種安定的狀態,讓你的身心靈成為一體,能夠協調,發揮救世度眾最大的效果。在這五濁惡世裡,如果事事能夠盡如人意,那該多好;也就是說,在學佛的這條大道上,難免會遇到干擾、障礙,這些干擾、障礙可能發生在修行時、見性後。如果是見性之後所發生的干擾障礙,因為你能作主了,靈清楚分明,你的心跟靈共同合作,來幫助身體在世間度眾教化眾生,所以身體遇到了任何事,你的心跟靈都助他一臂之力,會支持你的身體,鼓勵身體面對事實,只要是對眾生有幫助有好處的事情就要接受,要去做。
以往,大多數的見性者是孤軍奮鬥,要見性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若出現了一個見性者,大家可是把他當做寶啊,他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都是大家要學習的。聽話,學得好,也會見性,這可不是淨空說的玩笑話,這是真實啊!他有的功夫,你也會有,如果你遇到了什麼障礙跟干擾,他也能夠助你一臂之力,過來人嘛,總是多了許多的經驗,處理事情也快,也能夠幫助這些干擾跟障礙早點解除。有這樣一個善知識在身邊多好啊!真是求之不得。
在古代,有智慧的修行者,如果知道哪裡有見性者,大家就算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三步一叩首,非常地虔誠,要到見性者的面前求法。只要讓他看到你,你就有救啦,因為見性者對你的過去世了了分明,眼睛是開的,不只眼睛,應該是說六根都開的,有什麼事也瞞不了他。如果你想要瞞他或者是欺騙他,那你就太小看見性者啦!瞞不了的,騙不了的,反而是你自己汙染了自己。如果你坦坦誠誠、明明白白地請他幫忙你,這樣子反而有機會早日見性。
所以,愈是染濁的世間,人們學佛淨化修行愈是不容易,要見性可更是稀有了。而如今香光大佛寺出現了一位見性者,是蘇居士蘇佛。更稀有難能可貴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也在這兒。這可是不得了的事,這等於是兩尊佛在這兒啊!阿彌陀佛對淨宗來講,人人都認識,也都要稱上六字洪名,或者是四字佛號。但是對於蘇居士蘇佛來講,這一位大德有的人認識,有的人不認識。不論你認不認識,對他一點都無損傷,見性者不會在意這些事,因為他沒有了自己,無我了,他的心心念念就跟佛一樣了,只有眾生,沒有自己。這樣的修行者是可敬可佩的。
大家如今知道這一回事,而且是經由淨空來告訴大家,多少有幾分真實性吧?以淨空在世的為人,講經說法六十年的經驗來看,說出口的話應該可以取信。這本來就是事實,大家實在也不用質疑。否則阿彌陀佛怎麼會在這兒?這可從沒有聽說過。古來至今,佛菩薩示現人間,多以人身來示現,如果是用靈的方式存在人間,人們知道的話,一定是搶著去拜拜,這也難怪嘛,有一位佛可以指引自己的迷津,解答自己的疑問,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況且還能帶大家回西方極樂世界。
如今這事在澳洲香光大佛寺,淨空真希望自己能敲鑼打鼓把這檔好事告訴大家,只是無身之靈做不了這樣的事。以現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真希望大家都能相信,受益最大的是自己。
好了,今日淨空就說到這兒。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