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永寧法師
知識空間
訪問主筆:釋法菁
二O二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永寧看著四眾弟子的腦部,有些人書讀得多,有些人書讀得少;有些人懂得多,有些人懂得少。這兩種人,他們的頭部空間有所不同。
對世間人而言,懂得愈多,讀的愈多,愈有競爭力,愈能成為社會前端的人,但在修行上,就不見得是如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這個差異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世俗生活是為了這個「身」,而在蘇佛這裡,修行是為了這條「靈」。身體需要知識來配合世間的生活,靈性就完全不需要知識,他需要的是解脫。
靈性的解脫,需要靠著身體的清淨來幫助他。從腦部空間來看,當腦部裡沾染世間塵物愈少,能釋放出的空間就愈大。可以清楚看見,世間的知識在頭部裡形成一個空間,知識愈豐富的人,他腦部裡的知識空間就愈大,相對的清淨的空間就愈小。而書讀得不多,知識空間較小的人,他腦部裡的清淨空間就比較大。利用這個清淨空間來幫助自己的靈性提升,進而再去淨化腦部裡的知識空間,讓知識空間也同樣被淨化,這個淨化的方法,就是「不執著」,並且「放下」,自然能用而無用,無用而用。
超度空間的過程中,少不了看見很多高知識分子,他們進入空間之中,正是因為過度的執著,讓自己進入空間裡而無法出離。一旦有了執著,腦部的空間就會加大,讓自己的靈性更無法清淨,身體更受到汙染。
因此,學習「放下」、「不執著」,知之而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真智慧。讓腦部及全身淨化,幫助自己的靈性提升。
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