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法師,  名門高僧

訪問西方法性土淨空老法師《非好非壞》

訪問於西方法性土的淨空老法師

非好非壞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十月十一日

今天阿彌陀佛給淨空出的題目是「非好非壞」。大家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題目吧?淨空認為這是佛的境界!除了佛以外,可能沒有人會想到以這四個字來當作標題,淨空有心領神會之感。這不是說淨空現在的境界跟佛一樣,才會說是佛的境界,又是心領神會,不是的。以淨空對佛法淺薄的認識,以及慚愧的修行經驗來看,佛本來就是平等地看待每一位眾生,在佛的心目中,眾生是平等無高低,無好壞,無分別,無對錯,只有迷與悟的不同。

高低、好壞、分別、對錯,這是人們慣用的心態,以這樣的分別來對待對方,來處理人事等問題,你這樣,我這樣,他這樣,讓大家以為本來就是這樣。在沒有人教導的情況之下,不知道可以提高自己的靈性,不知道要平等恭敬地對待每一位眾生,不明白每一位眾生皆有佛性。人們之所以有愚痴智慧、有好壞、有對錯這些分別,是因為迷了才會如此,若是悟了每一位都可以跟佛一樣。如果明白這個道理,人們不再有那麼明顯的高低心、分別心,就會多懂得尊重對方,平等地看待大家,讓彼此之間多一份祥和、和氣,這才是學佛人應有的樣子。

非好非壞,也沒有好,也沒有壞,而是因為迷了,所以才無法做出符合宇宙準則、真理、正道的事。但也不是說,他是個多麼好的人,所以所做的事情就是好,就是對,就沒有錯。這樣又不客觀了,除非見性,不論怎麼轉,都可以符合宇宙準則、真理、正道。所以在世間法裡面,往往是非對錯混雜,好壞善惡混雜,這是人心,也是一種社會的狀況。這樣的狀況,叫做汙染,在這種狀況之下要修行,就必須要把這些汙染給淨化。淨化的方法就是不要去做評斷,無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是善是惡,自然有因果做評斷做處置,你如果要加進去自己的看法就混雜了,不清淨了。真正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就是這個道理。世間的對錯、過失也不是你說了就算,人們往往會有私心,會有自己主觀的看法,去對人事物做出判斷,在判斷中若加入了自己個性的好惡,那麼判斷出來的結果能客觀公正到哪裡去?其實這些都是業,隨著業力在進行。除非是見性者,沒有了業力的干擾,沒有主觀,沒有自私,沒有我,且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眾生而做,不會是為了自己而做,而且所做的事情,所說的話,都能夠符合宇宙準則及真理、正道,這才可以真正地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這也是見性的可貴。所以見性者如此稀有,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果是大家都必須要去面對的事情,但是對於見性者來說,他不但不去造惡因,能夠避開不去觸犯,而且對於過去世所作的,果報現前時的應對及面對的方法也是了了分明的情況下,能坦然地接受,也不會去造惡因,這才是高明的地方。如果是善的好的,會作布施,迴向,一點都不染身,即使有功德,普皆迴向,這就是佛的心,因為有功德也是有,而佛心是無,所以佛可以布施,而且布施得很徹底。不但是物質上的布施,為了救度眾生,連身體都可以布施給眾生,代眾生苦,那你說,還有什麼不能放的呢?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身體對世間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世間人一輩子都是為了這個身體而活,都是活在這個身體的世界裡;而佛菩薩的身體是用來救人的,甚至於是布施用的,非好非壞,所以才能夠有「一如」的境界。所謂一如的境界就是平等,才有辦法把一粒灰塵跟一個人、一個生物看成都是佛一樣地恭敬、尊重,這種情況之下,怎麼可能會造作惡業?

人們許多的苦果都是因為分別心、執著、妄想所造成的。或者有人會說,「那總不能叫我對食物不分別、不執著,連壞了的食物也要吃下去吧?這樣會傷害色身的」,是啊!而且沒有人叫你食物壞了要吃下去啊。但是你要知道,食物也是眾生,既然壞了沒有辦法供養你,那麼我們就恭敬它,感恩它,好好地做處理,好好地把它收拾乾淨,而且還要抱著懺悔心,自己沒有注意保存或是有效期限,讓它壞了,讓本來的營養變質。你要抱著這樣的心,去處理這一份壞了的食物就對了;而不是厭惡它,討厭它,嫌棄它,你這樣是汙染了你自己的心。食物也是眾生之一,它也能收得到你的心喔!你跟它結下了惡緣,這個緣什麼時候會有果報很難說。或許什麼時候你們兩個角色互換了,哪一世你成為這個食物,它成為你的主人,它讓你壞了,也是一樣地厭惡你,討厭你,嫌棄你,這叫一報還一報。雖然,這個結果是壞了的食物,不會被你吃下去,但是你在處理的過程中,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態,那可就大有學問。能夠感恩、懺悔、慈悲地對待這些食物,好好地收拾好,包裹好,也一邊念佛淨化,然後把它送到要處理食物的地方,這樣就對了。

慈悲是在自然而然中散發出來的,不是勉強得來的。真正慈悲的人,慈悲已經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遇到任何事情,自然地就是會慈悲地去看待,不用旁人告訴他怎麼樣才叫做慈悲,自然而然就會如此。這也就是有修行的人、有德行的人會受到大家尊敬及學習的原因。

非好非壞,不會因為他是好的,對他特別恭敬,特別好;也不會因為他是壞的而厭惡、討厭、遠離、閃躲。真正具有慈悲、智慧的修行人,對待這兩者的心都是相同的,一樣地恭敬,恭敬的是這兩者的本質本性。任何的眾生都有佛性,而之所以會造成了好與壞的差別,那是因為迷了,做錯了,造下了惡因,所以如今有這樣壞的果;或者是過去造下了好的因,善因,如今得到好的果報。是有這樣的不同,但是不會因為這樣的不同而對兩者起了分別心,一樣對兩者都恭敬。對於好的,恭敬,對於不好的,一樣恭敬,只是在事上,須要做出不同的處理。

如果這個壞的,會造成我們的傷害,可以做適當的處理,或者是遠離,這是有需要的,這是因為我們有身體,會受到傷害。如果壞的事情現前,你沒有辦法遠離的話,那也自然而然地接受,面對現況,依然不會產生怨恨心、仇恨心或厭惡心地來面對這一切。如果真的壞人找上門了,你也要恭敬地對待他。即使他傷害了你,甚至要你的命,真正的修行人了了分明,也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肯定是過去造下的惡因,因緣成熟時,果報自然現。既然現在眼前,逃也逃不了,你也是要面對,總是要消了這一樁業啊,他要命,你也只好給命了,是你過去欠人家的啊。他在傷害你,要你的命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如如不動,甘願受,這樣的話,這樁業就了結了。如果他要命的時候,你起了惡心惡念、怨恨、憤怒而造下了這個因,來世什麼時候因緣成熟,他很可能要償還過去傷害你身的這個惡果,你討了他的命,哎呀,他又起了瞋恚心,來世你要還他這條命。你說這樣的因因果果,迭相吞噉,苦不苦?苦啊!如果這個壞的,會造成我們的傷害,可以做適當的處理,或者是遠離,這是有需要的,這是因為我們有身體,會受到傷害。如果壞的事情現前,你沒有辦法遠離的話,那也自然而然地接受,面對現況,依然不會產生怨恨心、仇恨心或厭惡心地來面對這一切。如果真的壞人找上門了,你也要恭敬地對待他。即使他傷害了你,甚至要你的命,真正的修行人了了分明,也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肯定是過去造下的惡因,因緣成熟時,果報自然現。既然現在眼前,逃也逃不了,你也是要面對,總是要消了這一樁業啊,他要命,你也只好給命了,是你過去欠人家的啊。他在傷害你,要你的命的時候,你的心能夠如如不動,甘願受,這樣的話,這樁業就了結了。如果他要命的時候,你起了惡心惡念、怨恨、憤怒而造下了這個因,來世什麼時候因緣成熟,他很可能要償還過去傷害你身的這個惡果,你討了他的命,哎呀,他又起了瞋恚心,來世你要還他這條命。你說這樣的因因果果,迭相吞噉,苦不苦?苦啊!但是人們就是會這樣做,自然而然遇到事情就是會起了這個心,有了這樣的做法,才會在輪迴中輪轉不休,無法出離輪迴啊!

如果是佛菩薩那就不相同了。佛菩薩知道因果的可怖,知道不要再造下惡因,所以甘願受,不起心,不動念,不起瞋恨心,心沒有任何波動的情況之下,了了這樁業,來世兩個再相對,你不欠我,我不欠你,這就不會造下了惡業、染業,相安無事,並且還成就自己的道業。這就是佛法修行跟沒有修行的差異。要這麼做不容易,確實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這麼做,你就有見性成佛的機會。真正的明眼人看待對方,對於對方有修、沒修一目了然,因為一切在舉手投足、一言一行之中表露無遺。

當初釋迦牟尼佛於人間示現成就佛道,在過去生世中,曾經是一位仙人,名為忍辱仙人。這個故事我也講過好幾次,大家也都聽過,剛好在這個時候能夠跟淨空說的相應,所以順道也在這裡提了出來。當時的國王,名為歌利王,帶了宮中的人,有嬪妃、宮女,到外地,見到這位忍辱仙人打坐,相貌莊嚴,許多宮女就前往聽法,非常歡喜。而國王誤會忍辱仙人,一怒之下,派人把這位忍辱仙人身上的肉一塊一塊地切下來,凌遲至死,而忍辱仙人並未起瞋恨心,忍辱平靜地接受這一切。之後因為這件事,本來忍辱仙人是在彌勒菩薩之後成就佛道,而變成在彌勒菩薩之前成就佛道。這個故事也就是說明了當時的忍辱仙人他具足了這樣的智慧及慈悲,才有辦法以那樣的心境、那樣的狀況去面對這件事情,而使得忍辱修行圓滿成就,靈性自然地提升而提前在彌勒菩薩之前成就佛道。

大家會說,「哎呀,我可能還不到那個境界,我還是會害怕,會恐懼,這不是我做得到的」,是啊,確實不容易!但大家要知道這個身是假的,當你修行到那一個階段,真正看破放下了,這一切自然地發生,沒有任何的勉強。我們有佛菩薩他們的修行過程作為借鏡,就知道自己還要再精進,長養慈悲、智慧,還有許多的汙染沒有去除,真正到了純淨純善境界時,這一切自然地發生,不是勉強。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割肉才能夠成佛,這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一種精神,能讓靈性提升。

佛菩薩大慈大悲,知道末法時期眾生要修行淨化,障礙很多,業力深重,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以二力的法門來幫助大家。只要你真正地發心、發願懇切,精進,希望自己能夠見性成就佛道;而你發的這個願,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是為了救度眾生,這個願是淨願,不是染願,必定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所謂加持,就是幫助你淨化見性。自力沒有辦法達到見性的淨化程度,佛會幫助你的,讓你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靈性,而早日見性。

到時候你遇到了境界及考驗,能夠一關一關地度過、面對,只要你過關,靈性就自然提升。但是,如果還有汙染時,又會出現考題,這考題不是外來的,常常都是你自己內心的那一點汙染現前,是你自己現有的考題喔!如果這時候你是真心真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佛阿彌陀佛慈悲,肯定是會幫助你的,幫助你淨化,面對眼前自己的問題。過關之後,如果還有汙點在,還沒淨化,又會出現考題。就這麼樣一關一關地度過,就是把你身上的累劫累世以來現前的這些汙染給淨化,一直到純淨純善,無一絲毫染濁,你就見性成佛了。在這樣一個精進的過程中,考驗著你的慈悲、智慧、心量、包容,考驗著你的覺性,而這當中要把分別心拿掉,執著捨掉,私心更是不能有,「我」更是不存在,念頭、惡念更是消失得無影無蹤。「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句話自然而然一點也不勉強,就是這麼做出來,是要這樣子的呀,這就是修行。

這一關關的學習與考驗,需要有人的身體,才有辦法去實行及面對,而結果能夠提升靈性,讓修行再往前邁進,這就是以假修真。至於怎麼去面對,就是由這顆心來作主,所以身心靈三者是互相連貫的,相輔相成,其中以心為帶頭者。所以說佛法是心法,由心下功夫去面對身心靈所出現的任何考題,幫助靈性的提升,早日見性。

佛法真的是很奧妙,真的是教育,不是宗教,教育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知足感恩、有智慧、不抱怨、不貪婪、不起瞋心、不愚痴、不傲慢、不懷疑、淨化的人;做一個明白因果,沒有高低心、大小眼,不會因為自私、自我保護而傷害了對方的人;做一個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要占對方便宜,能讓對方生歡喜心的人;做一個能夠坦然面對身體問題,而不造下惡因,不讓惡報苦果現前的人;做一個懂得尊重師長、愛護幼小晚輩、幫助對方、服務對方的人。

這樣的佛法教育是目前社會上缺乏而迫切需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你這麼做把自己的靈性提高,自然的本能一一地現前,而這些本能是用來幫助大家,不是用來自己享福享樂用的,那你的能力就會繼續再提升。如果你的這些能力用在不善、自私的話,很自然這個能力會漸漸地減弱,會消失,或者你也不會有提升的機會。這不是誰說了算數的話的事情,而是自然法則,宇宙準則就會有如此的情形發生。

所以佛法教育是教大家正確的觀念,教大家因果,幫助大家淨化,提升靈性的生命,進而找到自己的自性,成就佛果,再幫助其他人學習,精進,見性成佛。這就是佛法的承傳,而淨土占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這件事情在這個時候,許多修行者、居士、護法、義工都在努力,讓大家認識淨土,進入淨土的大門,而在其中修行淨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能夠有成就。

而香光大佛寺肩負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因為阿彌陀佛在這裡,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只要大家相信佛,有願,佛自然會帶著大家向前行去幫助眾生。佛的法力、功德力、德行、法緣是無量無邊的呀,就看你自己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你的願到什麼程度,只要如理如法對眾生好,佛都會幫你的。如果你的願不純不善,而是自私,為了自己,那麼就無法真行,當然實行力不足,佛的加持力就無法全然地發揮,這不是佛不加持,這是宇宙準則。即使佛光平等地遍照在大家的身上,可是大家攝受的佛光會有強弱不同,這不是佛的不平等,而是你自己的身體、你的靈性淨化程度到哪裡,汙染到哪裡,自然攝受多少佛光。

當然,如果佛光的注照,你全然地攝受到,那你真是個幸運兒啊,因為你的願跟佛相應,自然佛光注照能夠不受障礙,你可以直接攝受得到。如果你的自私、偏心、自我保護、貪心、瞋心、痴心、慢心與疑心等等,這些染汙存在,沒有淨化,即使佛光十分注照著你,這些心卻擋住佛光,你可能只攝受到兩分三分的佛光啊,是你自己的染汙阻礙了你自己,而不是佛只給你這麼多。當然有人說:「我就是這樣啊,我還沒有修到那個程度啊。我還是有私心,還是有自我保護,我的真心發不出來,難道佛就不保護我,就不加持我,佛光就不注照我了嗎?」不會呀,如果是這樣,也不是佛啦!佛還是會平等地注照,還是給你十分的佛光,但是因為你剛剛自己說的那些染汙,擋住了佛光,你自然而然地就只收到了一分兩分的佛光注照加持力,或者是一分也收不到。這不能怪佛,這不是佛沒有給你加持,而是你自己擋住了自己,所以才要修行,才要淨化。

你愈修行,愈淨化,再淨化,身上的染汙愈來愈少,佛的加持也能夠愈來愈攝受,自然地法喜充滿,與佛心相應。於是,你的願望也愈來愈跟佛契合,你的行也能夠跟佛同步,那很好啊,那你的修行到家啦,你淨化之後,本能自然地一一起現前啦。等到你的染汙都去除了,佛還是平等地照著你,你就能夠全然地攝受,這能量當然十足了。再加上你自己的淨化,沒有汙染,也能夠放射出自然的光芒,那叫做自性心光。你看這多好啊!是啊,每個人都可以這樣自然地沉浸在非好非壞的寂淨與喜樂當中。

香光諸子,大家每一位都有機會,因為阿彌陀佛在這裡。在香光大佛寺以外的人們,尤其是淨土學人、念佛人,也希望大家都能夠知道阿彌陀佛在這裡等著大家。大家要好好修,來這裡親近佛,都有機會見性成佛,回到西方極樂世界。

好,淨空今天就跟大家談一談、聊一聊到這兒啦。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