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西方法性土的淨空老法師
淨化與汙染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九月十四日
今天阿彌陀佛給淨空出的題目是「淨化與汙染」,真不愧是阿彌陀佛,這不就是佛來世間的原因嗎?「情不重不墮娑婆」,這句話,如果學佛者大概多少也聽過幾次,或者是耳熟能詳,佛經上又說「五濁惡世」,這些釋迦牟尼佛當初再再都在指點著我們,這是一個情染與濁惡的世界。
五濁惡世,不只一個「濁」字,還有五個「濁」,這也是惡,邪惡的惡,五惡、五痛、五燒就表示我們是處在一個多麼汙染的世界啊!娑婆世界到處充滿了情,情是染啊,大染缸啊!「濁」、「染」這兩個字通常也一塊兒並用,濁就是染的一部分,這個「染」範圍非常大。就單單以「五濁」來講,五種濁相,「濁」,經典裡面也明確地指出,這個「濁」包括哪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些我以前可是滾瓜爛熟,但是自從來到西方法性土之後,這些名相都被我給丟了,也沒有丟得那麼透澈,畢竟是根深蒂固,就深深地植在我的念頭裡,只是不去想。除了這裡的訪問以外,不去講,也沒有去記,沒有去看典籍,也沒有典籍可看,這些名相都被我拋開啦,放下啦,總之,就是「濁」「染」。不須要記這些名相,也不須要在腦袋瓜裡頭放了這麼多的文字,這時候的淨空還真是覺得輕鬆多了。
人們習慣看字,因為已經習慣這個字代表什麼意思,那個字又代表什麼意思,這個意思不是用這個字來表達,這些字的意思如何,等等,這些都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存不存在?自性裡面有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在眾生之中有存在,而且分別、執著愈重,業愈重也愈苦。見性者沒有分別、執著,但是為了教化眾生,可以隨人、隨境、隨緣的需要而顯,卻是心不動。而且自性裡頭什麼都有,沒有一樣沒有,都包含在內啦。字裡面有的意思,自性裡有;字裡面沒有的意思,自性裡也有;文字相裡面有的意思,自性裡有;文字相裡面沒有的意思,自性裡也有。所以你說須不須要記這些名相?直接找回自性不就行了?
是啊!這也就是禪宗不立文字的原因,直指核心,找回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也是修行者修行的目的。卻是這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被汙染了,汙染得嚴重,必須經由淨化再淨化,直至一絲毫汙染都無,便是見性時。在此充滿情染及五濁惡世中,見性不容易啊,所以見性者可說是稀世珍寶啊,難怪阿彌陀佛會正住在香光大佛寺,因為那裡有見性者蘇居士蘇佛。
但是大家還沒有見性啊,沒有見性,就沒有剛剛所説的什麼都有。所以,還是需要有具體的文字,或是耳朵聽到的音聲、眼睛看到的形象,才能明白目前狀況及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雖然這樣就像是用框框把意思給框住了,但還是需要有個指引,才能夠讓人們有一個共同學習的方向。
這也難怪蘇居士蘇佛說,講經不須要準備,隨手拈來就可以講,這就是自性,這麼好,這真的太好啦,不是嗎?學佛不就是為了要見性嗎?這個「見性」,見到什麼?就是見到自性。見性,流傳下來的這兩個字代表的就是見到自性的意思。有文字還是有好處,現在淨空一說,你們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你看,淨空好像把話題給扯開啦,沒有呀,沒有扯開呀!現在我才發現阿彌陀佛太高明了,淨空怎麼講都離不開這個範圍。因為剛剛淨空提到了自性,見性不就是我們要淨化的目的嗎?說的也是啊,這個說來說去,什麼樣的狀況都包含在自性裡頭了,所以怎麼說都回到這個主軸上。
所以説,見性重不重要?太重要啦!學佛的目的也是為了了解宇宙準則、宇宙實相、事實真相,行於真理、正道。事實上,這一些不也都含在自性裡頭嗎?這當中也包括因果,因果非常重要。而如果要找回自性,必要的一個過程就是要淨化,沒有淨化是不可能找回自性的。自性是每一位眾生本來就具足的,可是因為無明起,生生世世的輪迴染濁,汙染了自性,導致自性被掩蓋了。這個狀況,祖師大德不斷地在教導我們,提醒我們,佛菩薩也是在示現這件事情,一旦染濁了,就必須要經由淨化才有辦法把這些汙染清除掉。清除就是為了要找回自性嘛,這個清除,你必須要一點一滴地去除。方法有很多種。大乘佛法不管是哪一種法門,都是為了要找回自性。
法門是後人分門別類分出來的,可不是釋迦牟尼佛說什麼樣叫做什麼法,沒有啊,包括淨土宗淨土法門,這也是後人分門別類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當初釋迦牟尼佛有提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佛國土,但是沒說「淨土宗」這三個字,所以大家要了解,這也是祖師大德的慈悲,為了幫助後學能夠專精,能依緣、依根性在有限的生命裡能夠找到自性。每一個法門,就是一個門路,一個方法,讓學習者能夠去依循,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找回自性。
大乘佛法是菩薩修行的成佛之道,二乘法是聲聞、緣覺修行的自我解脫之道。一乘佛法就是成佛之道。佛說一切法都是為了讓眾生成就佛道,而淨土宗是一乘法,所以大家就知道淨土有多珍貴吧?可別小看這六字洪名,這「南無阿彌陀佛」,能夠帶你進入西方極樂世界,能成佛啊!相信之後,就看你怎麼去念,怎麼去學,怎麼去體會,還有你的願、行。這些重要的觀念在淨空受訪的時候,就順帶一起提出來加強。事實上,每一個觀念,之後還可以延伸出許多的內容,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就暫且提到一部分。
再說回來,剛剛提到的大乘法門就是為了成就佛道,幫助大家不斷地去染得淨,然後才看得到自性。所以不管你過去世如何地造作,是善、是惡、是魔,極惡、極善,甚至於是邪魔都有可能,可不要說自己不是魔。只要有私念,為自己不為眾生,這些都是汙染,都是魔可以控制的對象,只是染濁的深度、淺度不同。
這個魔呢,在前幾次的訪問,淨空也有提到。為什麼生前的淨空講經說法時有需要就提到,沒有需要不會特別去加強?但是這個時候我的印象中好像在幾次的訪問中,多多少少都會提到,那是因為不論是對魔性或者是魔界眾生,自己也沒有深入了解。而現在於西方法性土,每天都看到許多魔眾被降伏,被收入西方法性土,也聽了魔眾的訪問,對魔眾比以前多了解一些,所以有機會就跟大家做個報告。魔性是無形的,但是魔界的眾生也是無形的嗎?那倒是不一定。我們自己如果有了魔性,就是魔眾之一,所以有魔性就是汙染,誰敢說自己沒有汙染?
如果有魔界的個性,就是汙染;要沒有汙染,那就是要淨化,改個性。但即使再怎麼淨化,除非見性成就佛道了,無一絲毫的汙染,純淨純善的情況之下,才能說你不是魔,雖然不是魔,但是對魔卻是非常了解,了解得透徹。這也就是為什麼蘇居士蘇佛跟阿彌陀佛合作之下,能夠降伏這麼多魔眾的原因。
魔眾可是剛強難化中的剛強難化呀!居然能夠降伏,而且降伏的數量是如此不可數不可數,真是令人歎為觀止,卻也百思不解。剛開始是不解,什麼能力有辦法這麼做?因為你自己做不到嘛,所以才會起了這個疑問。經過這段日子的觀察,及見聞之後,如今淨空就可以告訴大家,因為見性啦!
見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般若智慧,了了於前,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些不是淨空常常在提醒大家的嗎?這表示見性有多重要,其中的一個好處,你看,可以降伏這麼多的魔眾,這可不是一般的見性者以做得到的啊。啊,不對了,見性不能夠有分別的,自性裡面是毫無分別,只要你有分別,就不叫做見性了。但是見性者為了要教化眾生,可以隨機隨緣而為,但心中不動,這就是要看見性者怎麼去運用。
沒有分別不是更好嗎?不管是魔王、魔子、魔孫,每一個都是魔王,每一位都是魔子,每一位都是魔孫,那這樣子誰也不會去說誰高誰低,大家心服口服,不是嗎?我看蘇居士蘇佛他也沒有說,這些是魔王進入這裡的西方法性土,那些是魔子進入那個區域的西方法性土,至於魔孫們,你們就到另一個區域的西方法性土。蘇居士蘇佛有這麼做嗎?沒有啊!他一拿到牌位,念一念之後說:來的是魔眾們,魔王、魔子、魔孫們,代表是……「鏘──」大磬一響,大家都一同進入西方法性土。這就是佛性的平等啊,不會去做分別,所以能夠讓每一位魔眾心服口服,不是嗎?倒是凡夫們未見性,反而會起分別心,失去了平等性。
繞地球念佛,並沒有說魔王念佛念得特別好,先派魔王去,而是每一位包括魔子魔孫們都可以去繞地球念佛。可沒有說,「唉,這一次派去的是魔王去念佛,下一次再輪到魔子魔孫。你們要好好練習啊,等到練好了,佛號念得再準些,再跟著大家一出去起繞地球念佛。」蘇居士這麼做了嗎?那可沒有,可是請大家一同去念佛了。這下子把大家都平等地提升,沒有區別,誰不會心服口服?魔王們傲慢心也起不來,因為他沒有因為是王而特別高,魔子魔孫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角色比較弱一點,而起了比較低微、卑微的這個心態,這些心態都不會起呀。這就是在佛或見性者的教化之下,大家的心就平了。
這個平的意思,可不是說,我本來有不平後來才平喔,而是連起現前都沒有,處於一個心平的狀態。這是不是非常好啊?太好啦,是不是?不過你要有這個本事。而這個本事能力,是相對於還沒見性者或者是還淨化不到那個程度者來說,對於見性者而言,這沒有什麼本事跟能力,本來就是這樣,很自然的事啊!就像健康的人們對於空氣、呼吸這些事情覺得很自然,但是對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而言,可不一定是如此。這個跟「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的道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它並不是說你起了一個念頭,當你發現這是不好的、不善的念頭,甚至於是惡的、壞的念頭時,才趕快把念頭止住,轉化成好的、善的念頭,甚至於就打斷念頭,不讓這個念頭再起。不是的,而是你這個不好的、惡的、壞的念頭連根底都沒有,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現前,自然出來的都是好的、善的念頭,這樣才叫出生眾善根啊,念頭一起來,一出來的時候就是好的。當然這是要修,沒有修,怎麼有這樣的功夫呢?見性者、成佛者也是修來的。
其實見性者、成佛者他們有許多都是再來人;也就是說,在過去世就已經是成就佛道,乘願再來,願力而來呀!尤其是這末法時期要見性成佛,比以前的正法或者是像法時期都還要困難得多,如果沒有佛菩薩示現見性成佛,對於修行者來看,見性跟成佛還真是太抽象了,只能夠從文字上去琢磨,看不到實際的情形,這樣子的成就也比較慢。如果在自己的周圍有善知識、見性者,或者你知道哪裡有見性者,哪裡有佛,自己前往親近求法,在他的指點教化之下,你自己要見性成就佛道的機會就大大地提升了。在香光大佛寺有阿彌陀佛在,有夏蓮居老居士在,還有見性者蘇居士蘇佛在,這是多麼可貴、殊勝難逢的事情,大家可要懂得珍惜,知道可貴而能來求法。
生命有限,見性的蘇居士蘇佛他的身體在人間最多也不過能百來歲,還是有離開的一天,但靈性不死而能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啦。要去就去,要來就來,這多瀟灑!這個功夫要承傳下去,所以尋真理者,希望能夠自在來去西方極樂世界者,希望能見性者,一旦知道這裡有佛,有見性者在,就趕快來吧,每一分每一秒在這個地方都非常珍貴。
為什麼淨空要呼籲大家前往香光大佛寺?因為見性者可以觀機而教,可以清清楚楚看得到你的根性、資質,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教育你,讓你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破迷開悟。這可比你自己摸索,或者是比現在的學習,節省許多倍的時間。也或許你在這一世沒有機會找回自性、成就佛道,但遇到佛菩薩指點,見性者指點,一下子把你的靈性給提升了。這個是他力佛力的部分,再加上你自己精進努力,這是二力的法門,讓你有機會找回自性。所謂的佛力加持,還需要有你自力在前才有辦法。所以如果你沒有自行前來這裡求法,只是聽聽,喔,聽起來還不錯,這樣就止住了,自力沒有現前,怎麼能得到佛力加持的利益呢?當然,見性成就佛道的機會就渺茫了。
話說回來,可能因為見性有這麼多的好處,才會讓你想要找回自性,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有度化眾生的願,包括你自己也是眾生之一,這就是要自度,能自度而後度眾,這個是最完美、最好的情況。因為所謂的自度,嚴格來講,指的是見性,見性之後才能夠度化眾生,在以往是這麼要求的。你進了佛門,入了某個山門,所謂的山門,就是指某個法門,寺院的大門,進去修行之後,如果沒有成就,沒有見性,沒有悟道,師父是不會讓你出去教化眾生的,因為你可能自己迷失在其中,有所偏差了,這樣不就害了大家嗎?所以,在以往如果沒有經過師父的認可,是無法出山門去度化眾生的。但是那是有師父在帶領,而這師父也見性了,能夠觀機,知道弟子的根性及學習的狀況,以及真正有所成就才能這麼做。
但是目前是末法時期,世間染濁的情況這麼重,再加上,即使是出家的僧眾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修行到見性?少啊,而且稀有啊,甚至於難逢,沒有啊,這就看你的運氣,說真的,還是真的要有一些運氣啊。運氣是世間的說法,再說得更貼切一點,就是你的法緣如果殊勝,法緣成熟了,才能夠遇得到見性者呀。這香光大佛寺的四眾弟子們,你們就知道自己有多麼幸運,自己的法緣有多麼殊勝了吧?可別輕易錯過啦。
所以以往對僧眾的要求是見性後再開始度化眾生,至少要悟道了。但是在現在來講,這個部分可能就有困難了,壽命有限,明師、見性者難逢。但是佛法還是須要傳下去,所以,即使講經說法的法師們有一些還不到見性,也得出來講經。這時候就要非常謹慎小心,許多時候不懂就別提,即使提了就帶過,可不要用自己的意思來去解釋這個經文。因為,如果你真的能夠用自己的意思來解釋經文而沒有出錯的話,那你就見性了。就是因為你的意思離真正的佛法佛道、宇宙準則、真理、正道還有距離,有出入,甚至於有所偏差,這樣子你說出來的話大家相信了,甚至於照樣去做了,那你不但造業,而且如果這句話又剛好被人們截取下來傳下去,你說這個法不就偏了嗎?這麼的話,這個業從哪裡算起?如果是你說的,當然是從你算起。如果你說的是按照你所看到的前輩或祖師大德古人的這些說法,甚至於是現代哪一位所說所提的,你把它複述下來,那麼這個業就從剛開始寫出來、說出來的那一位算起,你的業就比較輕了。所以說講經說法重不重要?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否則淨空也不需要花到六十年的時間持續說法,不敢中斷,但是要非常小心。這也是為什麼淨空不敢帶有自己個人的意見,而是盡量依照經典、論著上面所提的字來告訴大家,當然融會貫通之後把它說出來,但是這根本的核心不能離開這經、律、論藏上面的意思。淨空自己知道,唉!還沒見性成就佛道,所以不敢大意啊!
這也就是在培養講經人才的時候,愈是淨化者愈能夠上臺。當然,這是在沒有見性者講經說法的情況之下,退而求其次的一個方法。如果是我執我見重、主觀強、個性強者,事實上,這樣的人不是那麼適合講經,除非他能夠拿捏把持得住自己,不在講經時加入自己的看法、主觀的意見,但是這比較有困難度,因為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就容易出錯啦。在講述的時候,也許有個範本或者是內文,我們依照這個方向去講,那還行,但是在回答信眾的問題,那可能就怕出錯。出錯也不見得會被發現,因為主觀、個性都是汙染,在講的時候,把自己的這些主觀、個性加進去,不但自己造了業,也汙染了對方。你說這個問題是不是就不只造了口業,可能也造了地獄業,所以汙染這件事情還真的是要非常注意。
什麼叫做汙染?心念自私,念頭想到自己就是汙染,貪瞋痴慢疑、財色名食睡都是汙染。這麼說比較快,因為大家對這幾個字所包含的意思比較了解,常常在講,耳提面命嘛,就算是如此,大家還是常常一染再染,二染三染,就是時常犯過。起心動念是最容易犯過造罪的,你一旦起了這個念頭,不知道會不會再起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念頭,還是就此打住了?這可要有覺性才能止得住,否則念頭持續發展下去,有的甚至於止都止不住,加上行也造業,就罪加一等。尤其是僧人們知錯犯錯,知過犯過,知戒犯戒,那就是罪上加罪。
所以,起心動念是非常容易造業。所以蘇居士蘇佛在講經的時候也提到,無念是不讓念頭造業最好的方法。當然這要修,要從有覺性開始,能夠覺醒到自己起了這個念頭。如果是善念,那還好;如果是惡念,念頭一起就趕快止住,而且要止得住。止不住的多得是呢,那就只好隨業去了。因為會起念頭,有的也是因為業力現前。說白了,如果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指點,你可能就繼續造業、輪迴去了。有時候連善知識指點的時候,你都還止不住啊,那真是太可惜了,就要到地獄受苦,很苦的!到時候可不知道蘇居士蘇佛還在不在人間,那可得要他在,才有辦法救你啊;如果蘇居士蘇佛不在,呼天喊地誰救你?除非你能夠念得出來「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念得出來,那阿彌陀佛還可以救你。
所以講經說法的人選非常重要,但也不是那麼困難。每個人的法緣不相同,如果把一些注意事項注意到了,有這個法緣,可以對眾生說法,即使是一句兩句話,或讓對方聽進去一句佛號都好。這是指還沒見性來說,須要如此。如果見性者一上臺講話,那又不相同啦,那可真的是隨手拈來皆是一法,就是說的內容百聽不厭。每說一次法,總是讓聽聞者有所受益,為什麼呢?因為見性者他可以觀機而言,觀機而教。如果是一對一的教導的時候,那更殊勝了,是針對自己的問題對症下藥,如果你攝受了,聽話聽懂了,照改,那可是事半功倍,就叫做突飛猛進;如果就算是一對一的教導,你還是鴨子聽雷聽不懂,聽不懂沒有關係,見性者,所謂的善知識,還可以再針對你的問題表法。可能用說的,可能用譬喻法舉個例子,或是在你眼前任何的可見的,能幫助你懂,讓你了解。只要你願意學習,見性者都願意教,但是如果你沒有心學習,再好的法也救不了你,就只好結個緣,生老病死,隨業而去。就怕我執、我見強,又不肯捨我,捨自己的執見,把自己的主觀抓得緊緊的,你的主觀強過於對見性者所說的,這樣子你說你怎麼學啊?人的生命有限,學不到。所以求法者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你到底有沒有想要學習?有沒有想要成就尋回佛性,找到真理、自性?如果是真有心有願者,善知識、見性者會幫助你更明白了解,早日找回自性。畢竟不是每一位都有機會可以得到一對一的教導,實在要珍惜啊!
「淨化」是「見性」的必經過程,而「汙染」呢,就是造業。從汙染、淨化到見性,還有一段的過程。
好了,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兒。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