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法師,  名門高僧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佛寺所需要的教育(一)》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

佛寺所需要的教育(一)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八月十七日九點二十四分

今天淨空就在這兒跟大家來聊一聊「佛寺所需要的教育」,這也是阿彌陀佛給淨空的題目,淨空感恩,歡喜接受。

大家都知道佛法浩瀚無邊,以佛法僧三寶存在於世間,而僧眾負有承傳佛法的責任,這是從古至今學佛者都有的認知。大家如果遇到一些事,很自然地會到佛寺找師父或上個香,希望事情能得到解決。

為什麼會去佛寺?因為佛法僧都同時存在於佛寺裡,這就是佛寺的重要。佛寺如果受到很好的護持,裡面的佛法僧,尤其是僧眾,可以很安心地修行。為什麼要安心修行?因為要淨化找回自性、佛性。為什麼要找回自性、佛性?除了救自己,更重要的是找到自性才真正有能力可以救世度眾。救世度眾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啊!中國的歷史,如果把佛法僧三寶、把佛寺給抽掉了,那可真是慘不忍睹啊!這不是針對佛法來說,而是針對整個生靈、眾生的生命來看。

佛乃是經過修行、證果,明白透澈宇宙準則、真理、正道及事實的真相者。釋迦牟尼佛將他所證悟的法,流傳下來成為法寶,是當時由口說來承傳,經過五百羅漢弟子嚴格地認證,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需要五百羅漢同意,才能夠把它給寫下來流傳給大家看,而後大家到各處去傳法。傳法者,乃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們受到佛的教導,也等於是明白了宇宙實相、真理、正道者,再把這個方法一代一代地承傳下去,演變到後來傳法者經過剃度成為僧眾,在佛寺修行或外出弘法。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說,佛法是心法,以心傳心。僧眾是經剃度受戒的儀式,得到大家共同的認可,負有承傳佛法的責任,以僧團的方式共同地生活,遵守戒律,一同學習,找回自性。但是難道只有僧眾可以傳法嗎?當然大多數的時候大家是這麼認為,但是法無定法,若修行人雖然未出家為僧,但是修行證悟見性,亦是傳法者之一。

每位眾生學習佛法的機緣或原因不相同,有的會自己到佛寺,或者到自己認為有修有德的大德那兒去取法;有的從經律論各種書籍、論著上去學習;有的則是為了身體、為了家、為了孩子、為了工作等等原因,上佛寺去求個平安。不論哪一種方式,都是進入浩瀚佛法之門;也就是說經由這些管道,讓他們能夠學到真正的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要帶著大家認識宇宙準則、真理、正道、因果及事實真相,解脫生死,脫離輪迴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教育首先必須要先從佛寺裡面的教育著手,尤其是僧眾,也就是四眾弟子中的比丘、比丘尼,另外還有優婆塞、優婆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居士、女居士,佛寺的教育從他們的身上著手非常重要。因為人們到佛寺來,所接觸的第一線就是居士、義工,然後是法師,再來各依各自的情況及所需,去面見所要見的師父。

佛法需要經由僧眾來承傳。而承傳的方法,除了經由講經說法,乃至於平日待人處世,跟護法居士、義工或信眾們的相處當中,大家隨時能請法。或者是看到對方有不合法的地方,有緣能聽入的呢,可以說個幾句,讓對方有機會改進,無緣呢,可千萬不要讓對方惹煩惱,惹了煩惱是造業,如果不當的話,也可能因此斷了這一條慧命。所以僧寳,也就是比丘、比丘尼本身要具備一些條件跟功夫,才有能力救世度眾生。這些條件及功夫非常重要,包括勇猛精進,學習並提升自己的靈性及講經說法的能力,長養慈悲、智慧、心量、包容,進而見性,化解、超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超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超度者而言,真的是一項考驗,也是目前超度者所要加強的部分,當然也與受超度的對象有關係。以目前淨空於西方法性土上所見所聞,要成功地超度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確實由阿彌陀佛主法是最妥當的方法,加上見性者觀想超度,如此的組合,真的是受超度者的大福報。這也是目前香光大佛寺超度法會的情形。

佛寺所須要做的教育,可以分為內部跟外部。要從內部先做起,大家取得共識,需要教育的對象、範圍,包括佛寺裡面的任何一位都有需要接受佛法教育。法師的講經說法,大家都要聽,雖然所說之法,隨聽者根器而有收攝程度之不同,但是只要能聽進去一字一句,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珍貴的,能聽得進去就好,總比一字一句都沒有聽進去的好。所以,佛寺裡面的任何一位都須要接受佛法的教育,可以因為角色的不同,根器的不同,攝入的深廣而有所不同。

講經的法師這一般在以往的要求是需要見性者。但是隨著正法、像法、末法佛法的演變,見性者愈來愈少,如果真的要只有見性者能夠傳法,那可能佛法會搖搖欲墜呀!所以在近代,許多在佛法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有實際經驗的法師及大德們紛紛出來負責,承擔了這個傳承的重擔。但不論如何,見性者是第一人選。

見性難道一定要出家人才能見性嗎?以往大家是認為如此。出家人乃是離了家專心在佛道上,有清淨的地方,清淨地修行,能早日找回清淨的本性。如果不是出家眾的身分,一般很難保持清淨,因為少了戒律規範的約束,戒律對出家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要找回自性,嚴格守戒是必要的條件。如果有犯戒行為,心不安哪,是修行的一個障礙。而居士身見性者,在近代實在是少見,目前看來,我的老師,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及目前所知的蘇居士──蘇佛便是其中之一。

佛寺的住持占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必須要有能力觀機而行,觀機而教。有時候就是那麼一句話、一個舉動,或者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讓對方有所領悟。這個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徹悟。小悟,隨時都在發生;大悟,讓你有恍然大悟的震動;至於徹悟,徹底的覺悟,就是見性。

所謂的「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這是針對有心在佛道上的修行者而言,這句話放在出家眾身上更是貼切。每一位同樣接受法師或師父的教導,聽經聞法,但是為何大家的行誼會有所差距?是因為這顆心啊!這顆心到底是不是在佛道上,這是最基本的關鍵。如果在佛道上,才有之後的所謂聽話、收攝、精進可言;如果這個心不在佛道上,只不過是一個形式出家,甚至犯戒,那麼,如何能夠領受佛法真正的教義?如何能夠有所行而後證悟?更不用談上見性了。這樣的出家眾也有,不是沒有,也就是輪迴、生老病死去了。

在佛寺中,畢竟大家都在學習,於淨化的過程,因為個性、習氣都還在,難免有一些摩擦,有一些不愉快,這可是要化解啊,別放在心上帶著走直到來世。這是題外話,也不適合在大家面前公開提。但是看看香光大佛寺蘇居士──蘇佛,他所降伏的魔眾裡面,有多少是過去生是出家眾啊!因為心中不平、不滿,帶有怨,帶有恨,而在身亡後進入魔道的。

直到今日才有這個機會遇到蘇居士──蘇佛的出現。他的發心、願力及實際行動,才能夠降伏魔眾,幫助他們脫離魔道的生活,活出原本屬於自己該過的日子。這種日子早在當初出家時就應該要過的日子,卻是在魔道裡面折騰了一番,直到如今蘇居士──蘇佛的出現,才把大家帶出了魔道。魔道、魔界魔眾也是屬於眾生之一,為靈性眾生,所以靈性世界的這些眾生也是需要教育的。

因為因緣的不同,所以每一位法師說法時來聽聞的眾生也會有所不同,在人道可以看得非常明顯。法師所緣的出家眾或是護法居士們,大家因為某某法師在那裡講經說法,如獲至寶,趕快放下手上的工作事務,怎麼樣也要把時間給空下來趕快去聽經,百忙中也要抽空去聽法。但是同一位信眾,可能對另外一位法師的講經說法沒有具體的行動,這是因為法師所緣的法緣眾生不同,講經說法的攝受力不同,所以不要有好壞高低的分別。

這種情況在靈界也同樣會發生。靈性的世界就把它看作是跟人道世界一樣,眾生的個性每一位都不同,只是他們沒有身體,所以不是人類的肉眼可以見到的,但是他們也同樣有機會聽經聞法,這也是佛的慈悲呀!法師所說的法是否能夠讓靈界眾生聽到?是否能夠攝受眾生?讓他們受教育因為學習而得到改變?這一些跟法師本身的修持及德行有非常大的關係。我之前曾經提到過,空間與空間之間以什麼方法來打通?就是念力,念頭。法師有願,要把所說的法傳出去,能傳多遠,這跟法師的修持大有關係;愈是淨化,超度功夫愈深愈廣者,他所攝受的眾生、聽法的眾生愈多,甚至所超度的空間眾生也能夠聞到法音。

這些事情可以從蘇居士──蘇佛的身上得到印證。蘇居

士──蘇佛的法身超度到銀河系,所經之處,在他說法的時候,自然地,說法的音聲跟內容會經過音波震動,而穿透層層空間到銀河系去。這件事情大家可能很難理解,但這就是靈性的奧妙,這就是心的世界,地球離銀河系是如此遙遠,因為有緣,有心,加上蘇居士──蘇佛見性,有能力可以把空間打開。這些條件具足了,眾生們才有機會可以聽到蘇居士──蘇佛講的經及所說的法。

講經說法是佛法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關鍵在於講經者所講的經文、經法是否能攝受,及觀人、觀時、觀地的能力,能以當時人、時、地的實際情況,用什麼方法,講哪些內容,讓聽法的對象能得到最大的受益。若是見性者隨手拈來皆是一法,隨時隨地皆可說法,不只人道,天地萬物、大地生靈都是聽法者,沒有教材內容的限制,所說之法源源不絕。而人道有教材、書本,或者經過錄音、放影的設備,或者是印刷印出成冊的方式,來作為佛法教育的方法。

其實剛剛說了這麼多,須要信解行證,相信了,懂了,瞭解了,然後就必須要付諸行動,要去做。如果沒有付諸行動,所知所了解的,不過是知識罷了。知識是會變的,知識禁不起時間的考驗。而佛法可不是如此,佛法合於宇宙準則、真理、正道,隨著說法者的功夫,能日新又新而不會離開本軸核心,這是佛法高明的地方。但不論如何,如果沒有自己去行,怎麽證悟得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啊!

剛剛提到了僧眾們的教育、靈界的教育,接下來談談居士、義工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居士、義工們來自於俗家,而進入佛寺的清淨地,在心境上、在行為上都有所不同,為什麼要到佛寺來親近法師,過著居士、義工的日子呢?一來,求得心安,二來,有些為了身體,或者為了精神上的需要。

在佛寺裡面聽經聞法,可以調心養病,也能讓自己的精神方面比較穩定,再者,修福修慧,福慧雙修,這可是在佛道上不可缺乏的。為什麼須要修福修慧呢?福報不足是難以踏入佛門;福報不足,乃是忙於俗家事,進來佛寺之後也待不了多久。

修行如果沒有智慧、真理、正道作為一切行為的後盾,常常會走邪走偏,這樣子離佛道愈來愈遠,找不到你所想要找的,不但不能夠帶你離苦,反而帶你走入邪道,進入另外一個苦痛的深淵。也許短時間內,眼前可以得到暫時的滿足及需求,但是那只是引領進入魔道、邪道的一個方法。等進入之後要脫身,難!如果沒有人,沒有善知識大力地拉你一把,起不來呀,可能就此而淪陷。現在有許多人就是這樣,而無法得到身心靈上真正的安心,無法得到真正的清涼寧靜,而讓生活蒙上了一層陰影,進入邪道,怎麼都沒有辦法把心中的那塊黑暗除去,無法除暗得明。佛法是要愈修愈淨化,愈明亮,真修如法者身上自然能夠有所感應,自己給自己的感應,從臉上可見,從身體可見。

老病死是人們以為每個人都要經過的過程,事實上經過修行,真正腳踏實地的修行者可以不老不病。而對於死亡這個問題,時候一到身體不能用了,靈性離開了身體,人們說是死亡,但是為何說不死?因為靈性不生不滅,不會死亡,只是靈性到哪裡去了,若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那恭喜你!到了西方,真的是靈性不死。

絕大多數的人靈性隨著最後一念去了,誰也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你自己知道。可能你自己也不知道,懵懵懂懂地就隨著念頭去了,去到哪兒自己也不知道,可能愚痴到了畜生道,如果沒有把空間打開,根本就活在那個空間裡。看你所到的是哪一道的哪一類生靈,或許是動物、植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這些地方若是你下一生的去處,唉,可是要非常久的時間出不來呀。你可能就作了一根草,作了十幾年、百年,沒有人能救你,沒有人能夠帶你離開那個空間;除非你遇到了一個真修的大德蘇居士──蘇佛的出現,經過那裡,念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把你的空間打開,你的靈性才有可能出得來,而再投胎到下一個地方去。

下一個地方,至少那時候你的靈性經過佛號的淨化,可以脫離當時的環境及角色,而到另外一個比較好的地方。這可是可遇不可求啊,這是要靠人,靠法緣,自己作不了主,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即使是人道,也是有歲數的,歲數一到,還是要依照業力去受報的。而天人們五衰相現,就是天壽時間將到,身上衣物現汙穢,身上發出臭味,腋下出汗,頭冠寶珠萎縮,難居本位的這些現象,當時心生恐懼而害怕,甚至於瞋怒心起,接著就到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去受報,或是仍有餘福,得以往人道去。

這不是由誰來安排,都是自己做來的呀!所以平常也需要得知這些事,之後自己要修,真正修心修行,改心改個性,才能夠得到佛法教育的好處。如果只是聽一聽,而沒有去做,那不是白聽了嗎?多花時間罷了,倒不如阿公、阿嬤老老實實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

其實不論是僧眾,或者是居士、義工,大家都要老實念佛,要聽話,才可能把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見解除去,然後安心好好地念佛,好好地修福修慧,積功累德,儲備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糧。這時候的資糧好好修,好好做,可是非常豐富的!尤其在香光大佛寺這個地方,真的是寶地呀,有阿彌陀佛在,多做,做好,絕對不會吃虧呀;也就是說,服務大眾,利益人羣,沒有自己,沒有私心,即使是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或者怕人家跌跤,擦一擦地上的水,這每一個小動作所得到的福報亦不可限量的。因為你是無心去做,無心做的功德大呀,無限啊!

佛法論心,也就是你做的這件事情,是抱著什麼樣的心來做。所以如果你有心有私,為了自己而去做了事,做了很大的一件事,可是那無功德,福報也是有限;因為無心做才是功德,有心做都是福德。福德可限量,功德不可限量。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大家想要修福修慧,會到佛寺來做義工的原因。同樣都是做,都是要付出時間、體力,但是在佛寺受到佛法的薰陶,自然地發心做事,這顆心的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不同。既然如此,何不無心去做,讓這件事情得到最大的利益?當然在你這麼想的時候,已經是有心啦!所以我們在平常所傳的佛法教育中,就須要把這些事情說清楚,講明白,大家聽進去,聽懂了,就自然知道怎麼做,做出來的就對了。

說法的法師不可吝法。若是因為你說了這些法,自己得到了好處,所以保留一些,等到大人物來再說給他們聽,或者是在什麼重要的角色、場合才說,這都是吝法。佛法無私無我,心中只有眾生,希眾生能夠早日離苦,這隨時隨地,因緣因時因地的不同,將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全盤托出。當然是要觀機而言,觀機而行,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聽得進去,你就講給他聽,多講一些;願意多聽的,你就講給他聽。不願意聽的,不想聽的,那何必說?說了,有時候反而傷了彼此感情。佛法不講情,也就是說,說了以後,反而起了煩惱,那不好,這不是佛法的本意。但是如果對方已經錯誤的行為顯現眼前了,你提點他一下,也許就是讓他能夠醒來,避免錯誤或傷害繼續地發生,這個是有必要的。所以不是一成不變,反而是需要靠人去執行才有意義;但也不是呆板的,呆板有時候發揮不了法的作用,而是須要靈活地去運用。守戒,須要讓僧眾、居士、義工知道守戒的重要,願意從心中去接受,遵守而做,那是很重要的事情。

教育總是需要讓六根有機會收攝教育者所要教導大家的,可能是書籍,可能是錄影的影像,甚至於是佛菩薩的一些雕塑,由玉石所雕,精心精工雕琢或畫下的佛像。其實真正有修有德的人或者是佛菩薩的相貌,可以讓人心自然而然地生起一種恭敬心,甚至於是敬仰而願意去學習。而事實上,佛菩薩的相不是只有一種相貌,佛菩薩到各地區度化眾生,可能到我們地球現這個相,到另外一個世界又現不同的相,這就是自在!真正的佛法是如此地自在!這也不是天方夜譚,可以經過修行而證得。

所以佛寺所需要的教育,在佛寺裡眼前所見到的任何人,包括法器、法寶、工作人員或是法師、居士、義工、護法大德們,都是接受佛法教育,是須要被教育的對象。有一個良好教育系統的佛寺,我相信他們的經營或者是運作上也會井然有序,而不會茫然無頭緒,這樣遇到眾生的問題或眾生請法,自然而然地能夠給他們一些意見。不過在沒有功夫之前,可不要輕易地給別人意見,往往是造業啊,除非你是佛菩薩再來,與眾生有前世與這一世的關係。

許多的佛菩薩及祖師大德的示現,有的不會在人間留太久。出生地、出生的父母、靈性何時入胎,以及是否能夠記得過去世所發生的事情,各依照他們自己的發心及願力而有所不同。如果沒有隔陰之迷,沒有經過在母胎內的那段日子,就是說,如果沒有經過母親腹中那段日子,而是出胎才入體的話,基本上,這樣的示現還能夠記得過去的事情。如果有經過母胎內的那段日子,一般也是跟大家一樣有著隔陰之迷。隨著身體的成長,願力自然地顯現且日漸增強,隨著願力而一步一步地去實現,到某個階段自然能夠明白自己這一世的到來,以及過去世所發生的事情。到那個時候,自然地發起了修行度眾的心,發心,願力也就顯現於前,這樣,在修持上,在精進程度上,往往都比一般人還要勇猛而早日見性。這時候才能真正發揮救世度眾的願力,到時候他所緣的眾生就有福了。

所謂的「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這是佛所到的地方,眾生所得到的利益。祖師大德依照他們當時所修行的功夫以及證悟,弘法時,接受弘法者同樣地也能夠得到祖師大德或佛菩薩示現的利益,就是好處呀,基本上能夠幫助他們離苦,離開生老病死的苦難。

說歸說,做還是要靠自己去做,沒有人可以幫你做。如果你誠心、真心,能夠得到佛力的加持。淨土法門可貴的地方,除了你自力以外,真心發願在佛道上要往前行,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拜佛、念佛、誦經、持名念佛、觀想念佛都可以得到佛力加持的利益。持名念佛大家比較熟悉,畢竟接受六字洪名這個方法,可能從小孩兒,甚至從母親的腹中胎兒就開始,有一些學佛的父母親,在懷胎時便給孩子聽佛號,來淨化腹中的胎兒。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因為也能夠讓胎兒得到佛力的加持而成長。

其實在佛法上所發生的事情,往往不能只看這一世。「三世因果」,所謂過去世,現在世或未來世,過去所造的因,就是你來世受的果;你這一世所受到的果,也可以知道你過去所造的因。所以同理可證,你這一世造了什麼因,來世也就會受到了什麼樣的果報,因果不空啊!過去世不是指前一世,而是你過去的生生世世;至於來世,也不是只有單單指下一世,而是來世的哪一世都可能會受到這樣的果報,因果不空啊!

這件事情是宇宙的準則,是真理,不是只有在娑婆世界、地球或這個地方發生,而是整個宇宙的準則,每一位靈性的眾生都是如此地接受因果的安排。為何說是安排?許多的眾生還真的就這樣受輪迴、業力、因果的安排過了一生。但是也有一些眾生,尤其是聽經聞法的眾生,修行的眾生,有人身的眾生,有機會可以轉業,可以改變命運,可以改變自己這一世所遇到的事情,這是須要下一番功夫,淨化就可以啦!

要得到真正的清淨可不容易呀!一來,不能夠有私心為了自己,二來,定力要夠,不被外境所動搖,三來,必須是要善心善念,盡心盡力,不為自己,只為眾生。在這樣的條件之下,你說要轉變命運那是有可能的,冤親債主也容易跟你化解,因為你不是為了自己在過日子,而是為了眾生,幫助眾生離苦而在過日子。冤親債主也是眾生,你幫助其他眾生,也等於幫助你的冤親債主,因為你的冤親債主看了你幫助眾生,也會願意放下過去的怨恨跟你化解。這就是為什麼蘇居士──蘇佛幫大家化解請眾的時候這麼地容易呀,因為他都做到了,讓眾生們,讓你的冤親債主們心服口服,沒話說,當然就會聽話了。所以自己的以身作則,對於一個度眾者來講非常重要。你所度的對象,因為接受你的教化指導而願意轉變,得到改變,甚至於轉業,轉變命運,而能夠尋回自性,這對於度眾者來講是莫大的欣慰。往往這樣的修行者,就是佛法的承傳者,淨土的教化者。

以上淨空大概提到了佛寺內部所需要的教育,大部分是針對人道來講,提到了一部分靈性世界的眾生。在講經說法及傳法時,其實靈界的眾生也同時在接受你所傳的法,也同時聽到你所說的話,只是肉眼有的見得到,有的見不到;如果肉眼可見的話,那對於眾生的教化會更實際貼切,對症下藥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眾生無處不在,到處都是眾生,空間裡有著你肉眼所看不到的眾生。空氣中雖然看起來沒有東西,空空的,可是事實上,在另外一個空間上,卻可能是眾生密布的地方。這就是空間層次的不同,而且主要是他們是靈性的眾生,而現在大家有著身體,所以呢,是有身的眾生,兩者存在的空間不同,基本上不會互相影響,也不會互相干擾;但會經過念力,讓眾生有穿透空間的機會,這也是為何思惟、起念頭、打妄想雜念會被外來眾生附體的原因。

比較有靈敏度的,靈敏覺知強的,能夠接收到同樣所在地的空間眾生訊息,甚至於不在同樣所在地的空間眾生訊息,也能夠接收到。真正有修有德的修行人,他能夠攝受及穿透的空間,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這在蘇居士身上就可以得見。

以上所說的,是一般佛寺所需要教導大家的,「佛寺所需要的教育」。再來看一看香光大佛寺,很多人對這個「大」字以為是佛寺的體積來看,所占據的面積來看,事實上這個「大」字我現在懂了,阿彌陀佛為法界藏身,這個「大」字是表示阿彌陀佛現在正住於香光大佛寺,所以「大」字也是對佛的一種恭敬。在這佛寺裡,最難得的就是裡面的居士們發心出家為僧,僧人的部分有了,佛寺要有僧眾在裡頭,是佛寺的最基本的成員。這樣子一連貫下來,佛法僧三者都具備了。

而剛剛所提到的僧眾、居士、義工的教育,其中也花了一些時間談到僧眾的教育。事實上,這個僧不但代表佛,也代表法,自己應該要有這方面的認知。除了僧眾,比丘、比丘尼自己本身的戒律該守之外,也要有自我約束力,所謂自我的約束力,就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行為責任。

任何一位比丘、比丘尼一站出來,都是代表佛寺,所以自己的言行舉止,說話的態度、口氣,都必須要有所調整。千萬不要把俗家的個性、習氣帶到佛寺,對個人來講是吃了很大的虧啊,在家畢竟是自己的生活地方,不會去做約束或者是有其他的限制,但是在佛寺可不同啊。佛寺不是家庭生活,而是僧團的生活,彼此之間要把過去放下,互相尊重,彼此之間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見也應該要互相包容,甚至於難免過去的習氣現前,也不要太放在心上,這些都是波動,都對自己的修行有妨害。

有時候這個波動振動到連我們法性土都可以收得到,就知道這個波動有多強,我們都收得到了!你說其他的空間中的眾生會收不到嗎?這是個清淨地,所以波動之間訊息的傳遞都更加清楚,所以自己的講話音量,還有行為、動作都要收斂,要記得自己代表佛寺,代表香光大佛寺,是阿彌陀佛正住的地方。

最好少說話,多念佛,最好彼此之間除了公事,除了佛寺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本身有執事在身才說話,否則的話,其他的話語不要多說,多說無益呀,甚至於多說不小心造了口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

當然,有許多地方也是要從學習中改過,再學習,再改過,這樣才有進步的空間。從小就要開始教育,佛法教育是不分年齡,不分地點,不分空間,適用於大家身上,連出生的嬰兒都包括,或者在母親腹中的胎兒,都可以聽六字洪名佛號做淨化,這種潛移默化無形中所帶來的改變也是不可小看喔!一切在於心,如果父母給兒女的教育能夠以佛法為基礎,那是最好不過的。但是世俗的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關係,一般是在世俗中大家都這麼做,你也以為就是對的,那不見得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聽佛菩薩或善知識的建議,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許多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問題,第三者看到了,正好可以助一臂之力。

要教育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從小有缺失的地方立即改進,千萬不要養虎為患哪!如果放縱、縱容之後,長大要學佛、改過是一個障礙,也會造成身心上的問題,是個缺點,到時候要改也很難。我們不談目前佛寺的居士、義工,普遍來看,年紀愈大,社會經歷愈豐富的居士、義工,所帶的個性、習氣愈重,愈難改;以為改了,其實一點都沒改,遇到問題全部都現出來。這不是不改,真的是難改,可是難改也得改,如果不改,真的就六道輪迴去了。

更重要的是冤情債主現前找上門了,讓身體老化、生病,心中不踏實、不安。沒有生過重病的人,不知道那種無法自主的無力感,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卻是要耗了這麼多力氣還做不成,在往常這是簡單幾下子就做好的事,那個時候心中無奈、嘆息也晚了。但是也不晚,至少現在如果在佛寺,或者是聽到蘇居士──蘇佛講經,知道改個性、習氣的重要,那麼就要去做。改一分你將會受益一分,改兩分會得到兩分的收益,也許你的老化跟疾病在無形中也慢慢地緩和下來。如果有緩和或者是轉好,那可要恭喜你啦!那是你的努力或用心得到冤親債主的認可,那可要好好地繼續做下去,畢竟要轉業、轉命運,沒有下一番功夫是做不到的!

淨空今天就跟大家講一講,說一說,聊一聊,也沒有什麼教材、什麼稿子,什麼都沒有,就隨口說說,如果大家能夠從中得到一點點的收穫,那就夠了,那我也心滿意足了。

今天就說到這兒吧!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二O二二年八月十七日上午十點三十五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