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心語》,  開示

2022/9/3《佛之心語》—佛智何處來?

佛開示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九月三日

阿彌陀佛開示:
佛並非為了供大家景仰、膜拜而坐在佛堂,
乃是經此方便法,帶給大家沉靜、安定的力量,
這是人們心中所缺乏的,
卻是佛自然本能之顯。

人們見到佛的莊嚴相,立刻生起了恭敬心,
這是佛菩薩因地修行時得來的,
而且可觀眾生所需,而現不同的相。
這是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
令眾生接納後,便可行教化,
得教化之果,助眾生離苦,
此為「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之佛行,
若於寺中,僧眾便是負起教化之責者。

佛菩薩是以靈性狀態存在,
而其形象、外貌皆是為了接引眾生,
觀眾生心及因緣而現不同之形象,
達到救度之目的。

佛智,
來自見性後,六根清淨、圓滿,五眼圓明,通體順暢,
身體或靈性皆純淨純善,
無一絲毫染濁,一片透明光亮,
對任何人、事、物、境了了分明,
為行於宇宙準則、真理、正道,一體之行者,
自然如此,無任何勉强。

故真心誠意,神通力自然具足,
能觀眾生之過去、現在、未來,
能知其長處與短處,
助顯其長,補其短,
使能改過,與眾和睦共處。

觀機教化,
讓眾生於最直接的情形之下,
修行精進,淨化,而得見性之果;
但也必須眾生聽話照做,
改個性,無主觀,放下我,無我,
有度眾之願心,方能顯自性。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