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
昨與今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九點四十八分
今日淨空就來跟各位談一談剛剛阿彌陀佛給淨空出的題目「昨與今」。
昨日,淨空之靈於法性土,
再昨日,淨空之身於人間,
再昨日,於輪迴業海中。
於昨日昨日的生生世世裡頭,
淨空之靈何處沒有去過?
沒有開始、也沒有止盡的靈性,
已經嘗過無數次的生老病死、酸甜苦辣。
佛法說,這些都是幻化的,都是無常的。
淨空此時無身,回到靈的狀態。
此靈在幾個昨日前,還曾經是一介僧人,
身披袈裟,身負著承傳淨土的重責,
九十六載之後,
如今無身之靈現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上。
所以談「昨」,不是只有單單昨日而已,而是無數個昨日啊!佛出了這個題目,讓淨空自由發揮,淨空就脫離了俗世時的一些想法,一些觀念,因為現在淨空也不是世間人了,又何苦受限於當時在世間有身時的一些想法呢?在以往,可能淨空會意會此題目成為「昨日與今日」,但如今,淨空略略有所領悟。佛法浩瀚無邊,佛說的這個「昨」不是那麼狹隘的只有昨日的意思,而是無數個、無數個「昨」。而「今」呢?也不是只有狹隘的今日的意思,而是無數個、無數個當下的意思。
人間一日以二十四小時來計算,一年以三百六十五天來計算,以日、以年來描述時間的長短,以過去、現在、未來來描述時空的狀況,而昨與今似乎很少去談過。這也很好,有時候大家都太局限於某一些字眼、某一種狀況,反而無法看到全面,所以現在換一種角度來談,也是一種學習。
以往淨空在講經說法的時候,比較執著於不能脫離經、律、論、祖師大德所言的範圍。畢竟那是佛菩薩或是祖師大德的經歷,他們見性的過程而流傳、承傳下來給後世學習的,依照他們的腳步前進,就有可能修得跟佛菩薩及祖師大德們的行誼以及正果。這沒錯啊,是最穩當的方法,所以淨空進入其中,將所學所聞傳達給大家,但如果自己能夠去看、去理解那是更好了。只是現代人求新求變,對於文言文,大都心有排拒,沒有耐心及時間去了解,這實在是吃了門大虧,那是精華呀!淨空曾經沉迷於其中,才會有之後走傳統文化的這一條路;但是在修行淨土,又走這一條路,確實是有走偏。
這已經是昨日昨日的事情,得與失、正與邪之間,如果不是修持見性者、證悟者清楚明白,常常會有一些模糊的地帶,而造成了大家跟隨淨空投入傳統文化中。雖然淨空有過失,但也是略盡對老祖宗們的一番孝敬,只是在那一段日子裡,淨土的弘法上是一片空白,可惜啦!不過既然做了,也是緣分吧?如果大家能從中受益,那也是好。只是傳統文化不能夠解脫生死啊!那是聖賢學,在人品道德與修養上,確實大大地有所幫助,但是在解脫生死輪迴、離開業海之苦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件事看來,老實講,確實是還有一大段距離,而生西是淨土的本願事啊,這也是淨空之過。
其實這些在淨空生前也不是不知道,卻也是做了。對不起的是,那一段日子,除了日日的講經説法仍持續以外,確實疏忽了淨土的弘法,這也是淨空如今無身、生後對於過往所做的事的懺悔呀!若是經由這個管道,能夠讓對傳統文化有興趣者,進入淨土彌陀大願海中,如果真的這樣的話,也算是稍稍彌補淨空在這一方面對淨土的遺憾。
畢竟阿彌陀佛悲憫眾生啊,在同時,還保留住蘇居士──蘇佛的這個法脈,讓蘇佛在艱辛之中,依然緊抓住阿彌陀佛不放,依然往度眾離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個目標前進,不受淨空所影響。這也是一件可欣可慰之事。畢竟淨土是大法,解脫生死、脫離苦難、往生西方的大法,阿彌陀佛伴隨著蘇佛一起成長,見性,一步一步地往前行,而在蘇居士──蘇佛代眾生苦之下,給予支持與鼓勵,走出步步的難關,才有今日的見性法身超度,進入銀河系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是人道、天道之事。
這等殊勝的事情說來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不過這段日子淨空在西方法性土上所見所聞,這事情在香光大佛寺對蘇佛而言,不但已經行有一段時間,也已經成為自己的責任之一。即使目前魔眾──魔界的眾生隨時會來叨擾,隨時在蘇佛身上令蘇佛身有諸苦,但是,佛的心豈是會受到魔界眾生的干擾而有所退行呢?不會有退行,那叫佛;因害怕魔界而退行,那叫凡夫。法身超度這事情在佛寺裡,蘇居士──蘇佛日日行之,不但更放寬了眼界,邁開大步往前行,更重要的是更有本事以及功夫,能夠帶領人道以及法界的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成果是毋庸置疑的,靈界眾生趨之唯恐不及,大家都怕來不及趕上生西的大會,卻是人道所知者寥寥無幾啊!會有這般情景,老實講,淨空也難逃其咎,每每想到此地,看到此景,淨空都心生不忍,慚愧呀!明明阿彌陀佛就在眼前,大家卻不知道,否則,豈有讓蘇居士──蘇佛如此聲聲呼喚大家回來見佛,卻還不見到人影,看不到大家回來見佛的事情,淨空看了心也很痛。如果當初不是淨空一念失,一念偏了,沒將阿彌陀佛在香光大佛寺這件事情告訴大家,今日香光之景不會是如此,如今說這些,將話說明白,希望不會太晚。
雖然淨空一口氣已經不在了,但是這條靈還在,靈性不死在這個地方得到印證,總算也算是對佛法盡了一點點心意,彌補了一點過失。大家可得趁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在香光大佛寺,蘇居士──蘇佛尚在人間時,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緣,前來求法,修行,見性,生西。
最讓淨空感到欣慰的是彌陀村在這裡蓋起來了,而且有幾位願生西方的先知先覺者入住,這麼做的人確實是明智者。淨空未完成之心願,在蘇居士──蘇佛身上做到了,可見得淨空以彌陀村度眾生西的這個心,不是只有淨空有,如今蘇居士──蘇佛也起了這樣的度眾心,並且做到了。
入住彌陀村,是一個接引眾生、度眾生西的方便法,不容易呀!在澳洲這塊土地上能夠建立起彌陀村,唉!單單是建蓋的資金,只靠各方善心人士的捐款,淨空可想而知,太不容易啦!這就是蘇居士──蘇佛度眾之行,對的事、該做的事就直直地做去,這也是他的魄力,成功的地方。
這一切昨日之事延續到今日仍在持續中。度化眾生沒有止盡,沒有停下腳步的時候,只要眾生在,苦難未盡,佛菩薩度眾之心、度眾之行、度眾之願也不會停下來。在有限的人生之下,不是為自己活,也不是為周邊幾位親人而活,而是為了更廣大無量無邊的眾生們而活,這樣的生命是可欽可佩啊!並且能以居士身,擔起僧眾之責,而且是示現出佛菩薩的心、願、行,這樣的見性行者,僧眾啊,不能夠看輕啊!白衣是一種身分,但佛法講的是心,蘇居士──蘇佛的心是佛心,僧眾們的心是什麼心啊?凡夫之心,俗子之心?或者是正在淨化之心?正在求法之心?正往見性前行,或者不是往見性前行,而是原地或退行之心?有哪一位已經證得佛心啦?
如此的情況之下,有誰還敢說「蘇居士是個白衣啊」,那就未免還在俗情之中啊,還沒有跳脫世間的看法。沒錯,可能過往所學的,確實如此,但是最可貴的地方是在實際的生活上有真實的印證,脫離了一般的常態,而且不是虛假,是真實。這種情況之下,大家更要看清楚,看明白,而起恭敬、敬佩之心才是啊!不過也不怪大家,連淨空自己也都沒有看清楚,看明白,又有什麼資格來數落大家呀!還好,雖然沒有這個資格數落大家,至少有機會把話說清楚,講明白。這也給淨空上了一課,寶貴的一課,淨空也在學習當中,這一課絕對不是在古籍、經典上可以學到的。這是「昨」的部分。
而「今」,「今」代表了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當下組成了過去、現在及未來;也就是說,過去也曾經有每個當下,如今過去的每個當下累積起來成為過去,現在也是由每個當下組成,未來又何嘗不是如此?所以在說每一個當下的同時,其實當下已經都成為過去了,因為在講的當時,當下不斷地湧出。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度日的智者,不去用心念,不去打念頭,不起妄想。
因為心念、念頭、妄想除了染汙自己的心以外,隨時都在變,狀態隨時在變,心念隨時在變,念頭隨時在變,妄想隨時在變,任何的計畫、思惟,怎麼趕得上這些隨時的變化?只會讓心窮於應付,只會讓心沒有清淨的時候,況且這一切的變化也是幻化,等到無身、生後時,已經成為昨日之事,不但帶不走,而且會讓你的靈性惹上了更多的煩憂、苦惱及業力。
既然如此,何不放下?真正活在每個當下的智者,是無心、無念、無我、無私者,不論是「昨」與「今」都一樣,無論是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也都一樣,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時間、空間能打成一片,朗朗分明於心中,絕對不是用任何的字、任何的句、任何的情境可以描述心中那一片清涼與自在。是啊!這就是佛法證悟者的境界。佛法雖然不談境界,但是那一種狀況又不得不用文字來描述、表達,雖然所描述、所表達的,不過是清涼與自在其中的一點點,但也夠啦!淨空很慶幸此時能夠略略有所體會。
在以往,淨空曾經傲慢,為何此時要說自己傲慢?因為如今才知道真正的空與無,超越自己過往所學得的、所認知的太多太多了。原來淨空在佛法中真的不過只認識那麼一點點,真的取不到一瓢而飲之就沾沾自喜,這實在是罪過!罪過!如蘇居士──蘇佛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沒有什麼好傲慢的,能夠比阿彌陀佛更厲害嗎?」這說的是真話呀!愈認識阿彌陀佛,愈能感覺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因為還沒有認清阿彌陀佛,所以才會傲慢自大,以為自己做得多好,做得多多,以為自己現在所做的無人能及,錯了!錯了!不論你怎麼做,都不及阿彌陀佛的一點點。能夠有這樣的心,才算是對阿彌陀佛有一點點的了解。
做人確實要謙虛謙卑,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啦,除非如佛者,盡知盡見,除非如阿彌陀佛,法界藏身,否則實在是沒有資格傲慢,就算是如佛者,那更是謙虛謙卑。如果大家能夠體驗到阿彌陀佛對大家開示時是如何柔和,那真是令人感動,如同慈父慈母一般對大家開示、講話,法界藏身都如此地謙虛謙卑,把大家看成一尊佛,還有誰可以傲慢,以為自己知道了多少,說了多少,做了多少?真的是傲慢,事實上自己不足的地方還太多太多了!
學淨土者,知道要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同願同行,這是在原理原則上知道要這麼做,但是真正懂得其中的含義有幾位?真的將佛的願當作自己的願,依著佛的願,踏踏實實而行的又有幾位?淨空慚愧,淨空可以說得非常圓滿,但是做到多少?實在難以回答,確實沒有做到卻還侃侃而談,實在慚愧!因為只要帶有私心、有我在做的任何事,尤其是四十八大願,這樣子就不是叫做依著四十八大願而行。因為佛的願沒有一絲毫的我在裡頭,沒有一絲毫的自私在裡頭,所以只要有我心、我念、我執、我私的存在,你說你依照四十八大願而行,那麼事實上一個願也沒有在行,而且已經行偏了。真正的無私、無我、無心、無念者,依著佛的四十八大願而作,依佛願而行,是可欽可佩者,難怪蘇居士──蘇佛可以見性。
自己常常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不只看不清楚自己的問題,而且看錯了,做偏了,都還不知覺,還沾沾自喜,難怪在因果上會被記上一筆。所謂的記上一筆,也就是造業,沒有做出好的示範,反而做出錯誤的示範,導致大家都跟著走偏了,重要的是進不了西方極樂世界。這不記上一筆怎麼行啊?這是淨土的弘法者不可不慎之事!
說開,說明白了,就是要把我──我身、我見、我執拿掉;要把自私拿掉,任何一點點對自己有好處、有利益的,都不可為。如果是對眾生有一絲毫、一丁點好處的事,要趕快去做,這樣就對了!這樣就是活在每個當下,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尤其是僧眾們肩負著弘傳淨土的重要責任,這樣才能夠繼續在西方的大道上繼續前行,才能夠接引廣大迷失方向的大眾邁向西方之路,才能夠接引找不到出口心不安、不踏實的人們,走向心安、踏實的淨土大道,直往西方極樂世界前行!即使這麼做,也都是僧眾們、四眾弟子該做的事,本來就該這麼做,這是自己的本分事。
其實阿彌陀佛就在大家的心中,只要大家心中有佛,真正有佛,念念是佛,依照佛的腳步前進,你就是佛的寶貝呀!佛隨時在你的心中,隨時在你的一言一行當中,隨時在你的一舉一動當中,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才是真正的淨土者、念佛者、弘傳淨土者該有的樣子,因為心淨了!
「昨與今」,事實上沒有時間、空間的隔閡,果能如此,就是你已經打開心,可以含容萬物,時空無存,融為一境,都在你的心中。那麼的話,還有什麼是你所不知道的?能夠讓你有掛礙的?讓你走不開的?放不下的?看不透的?提不起也難以放下的?沒有啦!這一切一切都了然於心啊,原來這些都是幻境。
真真實實地要活在每個當下,每個當下都無私、無我、無念,那就對了。佛給我們一個最好的法寶,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真正地念佛,發揮佛號的真實利益,能夠穿透時間、空間。好好地念佛,不是口空念,心無佛,而是真心有佛,能把每一位眾生都當是佛,那麼念佛就有成了。感恩我佛慈悲!
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上午十點五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