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法師,  名門高僧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談《佛緣與法緣》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

佛緣與法緣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十點二十分

今天,阿彌陀佛給淨空的題目是「佛緣與法緣」,這個題目出得太好啦!佛緣、法緣,取前面開頭那個字,不是剛好就叫做「佛法」嗎?佛真是個大智者。佛法、佛法,大家常常把這兩個字掛在嘴上,要不然就是筆下寫,或是文章裡出現,可知佛法這兩個字大有學問;而「緣」字,「佛緣與法緣」之中的「緣」字的意思是有前因,加上緣成熟,就會得到後果。

這裡所說的佛緣,顧名思義,就是之前跟「佛」結下的緣,這是因;法緣,就是跟「法」結下來的緣,這是因。當佛緣、法緣成熟時,便是得到佛法學佛成佛的果報,參學的果報,學習的果報。佛緣與法緣具足了,佛法的學習才會完整。至於成佛的果報,是哪一種果報,就要看之前所結下的佛緣與法緣如何。所以這個題目涵蓋了因、緣、果報。

法於此處指的是成就佛道的法。法有許多種,國有國法,家有家法,學校有校規,而要成就佛道,當然就要將所學的佛法實際而行。所以過去生曾經與佛結下了緣,而接受了佛所說的法、所教的法、所示現的法,如果同時佛緣與法緣具足了,接受了佛法的教育,就容易成就佛道。

先來看「佛緣」,曾經與佛結過因緣,造下了因,叫做佛緣。佛,想必大家也非常熟悉了,我們不論在課堂上,甚至於在香光大佛寺隨時有阿彌陀佛的開示,還是夏蓮居老居士的開示,裡面也都教導過大家。

何謂佛?佛,就是大覺者,澈悟者,澈底地明白宇宙真相。因此,如果與佛接近,親近佛,也便能夠得受許多佛的教導,當然,這個教導絕對不會脫離真理、正道,而有機會見性成佛。這也就是大家為什麼知道哪裡有佛,不論多遠,跋山涉水都要去親近佛,即使是一句開示,都可能讓你茅塞頓開。就那麼一句話、那麼一個動作、那麼一個眼神、那麼一個聲音就打破了你身體中所阻塞的部分,打通了以後,全體順暢,就是見性時。

佛本身就是見性,不只見性,曾經與無量無邊的眾生結下過緣分,這些眾生都是他成佛後所度化的對象,等成佛就不用人家教,他都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佛可以獨立地教化一方,這一方佛國土有多大,是依照成佛前因地因時所發的願力,而有多大的佛國土,這個願力中所涵蓋的生生世世跟佛有緣的,都是佛所度化的對象。

法界虛空何其大!有無量無邊的佛國土,有無量無邊的諸佛菩薩,每一位佛所教化的範圍不同,也是他自己在因地因時所發下的願,而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尤其是地球的眾生,特別有緣。再把範圍縮小,雖然佛法發源於印度,由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所傳的法流傳到後世,稱為佛法,但是若要說發揚光大,中國是功不可沒。

佛緣從什麼時候建立的,這可說不清楚了,靈性的生命無始無終。這一世,離過去是無數世無數劫的時間,只要你與哪一尊佛過去世曾經結過緣,結下佛緣,之後何時還是有再續佛緣時。也許在佛成佛之前,因地與佛結的緣;或者是成佛之後,佛從他的佛國土下凡,應世教化眾生時與佛結的緣,有的也不止一回下凡;或是與哪一位見性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祖師大德結的緣。與佛所結下來的任何佛緣超越法緣,可以說是有佛緣者,當佛緣現前時,就有機會解脫生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求法者要有法緣,如果沒有法緣也很難成就。有了佛緣之後,這裡所謂的法是佛要教導大家成就佛道的方法,稱為佛法;而佛法,要靠人道的身體去做,去實踐,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信解行證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一個真正佛法有成就者,要從基礎打起,勇猛精進之後才能見性,成就佛道。

所以佛法所說的這些名相不一定要會背,但是要懂,要去做。所謂的懂,就是把每個字的意思搞清楚,其實多聽自然就懂,有的會背得、記得一清二楚,這也好,因為有一些學習者就是要靠這個方法才能夠進入佛門,領受到佛法的這些教義,明白了才會去學佛,才能夠死心塌地地學習。這是一種管道,有不少人是如此。所以種種的名相,除了是取得學習者的共識外,也是為了這些人而取的,讓他們能夠研究、了解後學佛。

從古至今,這樣的佛法學習者叫做佛學者,占了不少。有許多名相少見,少用或不用了,因為太艱澀難懂,不容易理解的,現在少見,少被使用;或者是有一些專門在學習名相,對名相有興趣者會去記憶。有記憶就有比較,就有思惟,其實這是好或不好啊?以淨土來講,倒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難以清淨,而且被侷限住,要離名字相才是。

淨土一切以淨為出發點。當你在思惟、比較、記憶的時候,往往已經染汙了。聽我這麼說,有很多人就想,「那我以前這麼做,難道有不對嗎?」沒有不對呀,沒有過去你所打下來的基礎,可能也不會有今天有機會聽到淨空說的這些話,只是你要繞了一大圈子走,因為走到最後,還是要回歸到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如當初單刀直入,真信,解後願求西方,直接入真行,一樣能有生西得證佛果的機會。

對這佛號要死心塌地地念,不厭不離地念,二六時中緊緊地念,才能夠念出名堂啊!也就是說,才能夠知道什麼叫做一心念佛,沒有二心,心中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就這麼一句佛號,那就不得了了。果然如此的話,離見性不遠了。

繞了一大圈之後,記了許多名相,懂了許多道理,終於願意死心塌地地抓緊六字洪名的佛號。這種情況比單純的老公公老婆婆念佛發願辛苦多了。因為你只要告訴他,就好好地念,什麼事都不要想,不要擔心,不要夾雜,整天抓得緊緊的,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尤其是臨終前,一心直直念去,沒有二心,不想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尤其絕對不能去想親人,還有銀行裡面的存款積蓄。這些事情絕對不能去想,想了就偏,臨終願求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就達不了了,因為你在念的同時,心中還想著其他事,這個就叫做夾雜。夾雜不是一心,而是有很多心,這樣念出來的佛號不純不淨,是不能夠把阿彌陀佛念來接引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

但對於許多喜歡佛學的學佛者而言,如果沒有經過前面那一段的探索期、確定期,可能他們也沒辦法打從心底真正去相信,那麼的話,即使發了願也難以如願。這也是淨土法緣不同,一種是直接從心地下功夫,一種是從名字相、佛理、佛學下功夫。這個心地功夫,是要老實念佛累積起來的念佛功夫,不是說你要有就有。最重要的是在臨終時一心念佛,把阿彌陀佛請來,帶著你的西方蓮,請你踏上蓮臺,接引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反之,你這一世在生死關頭,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望就落空了。生前所有的準備,不也就是希望在這時候能夠用上,能夠順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嗎?所以這個關頭非常非常重要。

在目前這個時代之下,有機會也方便得到許多的法寶,大家都可以參考,可以學習。所謂的佛緣,不一定是在這一世而已,而是過去生生世世,都有可能在某個階段與這一位菩薩或成佛者結下過佛緣,此時才能得遇得聞佛法。

而學佛者的靈敏度高於一般人許多,學佛者的靈敏度如果能夠不斷地提升,不斷地加強,對於佛法的學習一定大有幫助。所以加强學佛者靈敏覺知、靈敏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這也是需要有佛緣跟法緣來做聯結。這種無形的緣分,建立在過去所結下來的因,有佛緣者,是一個非常殊勝的緣分。反過來說,沒有佛緣者,可能沒有機會與佛做直接的溝通,但可以及時結緣,耳聞且聽進去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與阿彌陀佛結下得度的因緣,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願。

在香光大佛寺裡頭可以看得很清楚明白,學佛要有所成,需要靠自己下一番功夫,這一番功夫就是要聽話,要照做,佛的話如果都不聽,怎麼說跟佛結的是好緣呢?也不過在腦子裡留下了記錄,「曾經有過這麼一回事」。如果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者,也許過去所結的佛緣、法緣不過是一丁點,這一世就看自己如何學佛,如果能看好,聽好,說好,過去那段緣分很自然地就會顯前。顯前的意思就是此時你在心態上對於此處能接受,能夠了解,而有機會深入學習而有所成。

香光大佛寺,這個時候有阿彌陀佛下來幫助大家,能夠來這裡聽經學習,甚至於成為這裡的僧眾,比丘或比丘尼,這個跟佛結下的佛緣及法緣太深厚啦!如果沒有過去的佛緣,不可能有如今的狀況,竟然能夠在此世此時,大家一同跟佛救世度眾。這個佛緣太殊勝了!大家要知道,救世度眾不是只有救眾生,也是在救你自己。尤其是見性這件事情,在開示裡面告訴了大家是要靠自己的,是啊!沒錯,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尤其是生死大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件大事,千萬要自己能夠作主。

現在這個社會上法這麼多,而且傳播媒體這麼快速,法緣要起現前並不困難,有了法寶就可以跟法緣結上了。所以,目前無論是法師們還是佛寺,都要廣為流通法寶,這是接引大眾進入佛門的一個方法。大部分能夠接觸到的就是佛像、佛卡、雕塑的佛、畫下來的佛等等,真正地要遇到真佛,那可是難上加難。

見性者,見性成佛,這是人道會遇到的,但是近代而言,有幾位是見性的真佛?所謂見性的真佛,就是以人身成就佛道者。當然,目前人們如果能夠得到佛菩薩的感應,就會感到非常欣喜,確實那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所求如願,讓大家感到很開心。大家相信這是佛菩薩聽到自己的願求了,滿了自己的願望。在發願的同時,也常常許願說,如果願望成了,要怎麼著,怎麼著,所以,如果真的如願了,就要兌現當初自己所說的,這就是跟佛菩薩之間感應道交。

目前所聽到的、所看到的所謂的佛緣是如此呈現。也有少數可以聽到,遇到了某種情況或某某某,後來知道,「哎呀,原來當初這位是某某菩薩,某某大德、祖師,來示現、教導、提醒。」那個時間非常短暫,可遇不可求啊!就那麼一次的機會。這也是目前所聽到的佛緣之一,除此以外,如何能夠讓大家感受到佛菩薩的存在?

如今,香光大佛寺的佛語,那可就珍貴啦,是阿彌陀佛要告訴大家的話語,經過法師們提筆寫下,呈現在大家的眼前。這可是前所未聞的事,因為阿彌陀佛是以靈性的狀態存在於香光大佛寺,大眾們習慣眼見為憑;見不到佛,不表示佛不存在啊,是自己的心、眼睛不夠淨化。那麼佛慈悲,要傳遞給大眾的信息,就用心對心的交流來傳達,寫成文字,讓大家見到,感受到。而真佛,以見性者而言,也存在香光大佛寺,蘇佛為其代表,其實這並非巧合,是大家的福報現前。

佛緣與法緣同時具足在香光大佛寺,等著大家來尋寳,來見佛,來求法。真的把阿彌陀佛說的法聽進去了,相信真的是佛要告訴大家的話,也聽懂了,接著要去做,這是法。信了之後,了解意思,就要去行,踏踏實實地做,不要好高騖遠,求快是得不到真實的利益。

依法而行,在以往大家用法寶,也就是經典,就是大家每天讀誦的經文內容,信受奉行,將法行於日常生活中。淨土最重要的就是要執持名號,把佛號念熟了,念得滾瓜爛熟了,念到心中只有這句佛號,沒有其他了,念到後來不用念,也會迴蕩在心中,在腦子裡,這個心就定啦!因為沒有任何的事情、任何的人可以動得了你這顆心。什麼心?到那個時候就是佛心啊,不會起波動,那種安定是不受任何外力可以動搖的。

定所得到的法味、法喜又不同,念佛三昧的成就絕不會憑空而得,一定要老老實實地把這句佛號念穩了,念得不動如山,那個時候離見性也不遠了,那個時候這句佛號就可以發揮大用。許多人念佛不得力,感受不到佛號的威力;而對見性者或者是得念佛三昧者,這句佛號可大有用處,是能量,是可以打破空間,可以療病治傷,穩定情緒,治療現代人的憂鬱症、躁鬱症。如果佛緣跟法緣都具足了,把這一句佛號念得好,那憂鬱症、躁鬱症就有救啦!在這個世間生存也不容易,憂鬱症、躁鬱症是現代的文明病,念佛這樣一個妙方,值得大家嘗試。

但是如果佛緣跟法緣不具足的話,那就可惜啦!這事情也勉強不來,倒是可以從自身做起,自己做個好樣子,讓別人瞧見了,知道說,「喔,原來念佛可以念到這樣的功夫!」「原來這句佛號這麼好用!」「原來『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學問這麼深,這麼廣!」是啊,沒有深入者,沒有真正念佛,還真的體會不出這裡頭大有學問,有大利益啊!

針對大家的需要或解決大家的問題才有法,所以善用法,不但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幫助自己。所以在佛法的學習上,先是學習受到了法益,而後,帶著自己脫離生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學佛最終的目標。而修行人在往生之前,以僧眾而言,找回自性,不但是救自己,也是救了眾生。找回自性者,能夠運用各種法來救眾生,隨手拈來都是一法呀!見性者他修學什麼見性的,接下來也必定是要弘揚這個法;念佛成佛,見性者將來也是弘揚淨土法門者,這是最妥當。

目前看來,各大寺院或者是佛學院等等,對於佛法的學習都有一套教學的方法,來接引大眾進入佛法的浩瀚,但是受不受這個法,那可要看個人了,法緣具足了,現前了,自然跟自己能夠相應的法就會出現。佛法其實是真實實用的教育,不是深奧的法門,是依照真理、正道而行,找回自性就可以自主,不依靠他人,不會走偏。這時候佛寺也占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能夠幫助求法者滿足他們求法的願望。有求法者,就必定要有授法者,傳授的「授」,這時候寺院或者是學有所成之個人,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也要看大家的發心。尤其是對初學者而言,生怕會有什麼閃失,是不是會斷了這條慧命,斷了這個法緣。

沒錯,對於居上位者要做決定,拍板立案者必須經過大家的認同,願意心服口服地接受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這樣才會有向心力,不會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雖然修行是公修公,婆修婆,但這個時候是以職務內容為導向,尤其對外是為一體來看,這樣子能夠明白了吧?

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了。哎呀!這是過去講經時常說的,現在要改口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了。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二O二二年八月二十二日下午一點四十四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