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淨下空老法師,  名門高僧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 談附體(一)

淨空老法師於西方法性土

談附體(一)

訪問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二年八月九日

我是淨空,一介老僧,年至九旬有六,一生致力於淨土講經説法六十載,畢生經歷只盼淨土法脈流傳。佛法博大精深,淨空埋首於經律論當中,融通其義,會貫古今,只願將所悟、所學、所知滲入人心,能淺能深。淺至阿公阿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生信受奉行,臨終一念十念,至心稱名彌陀聖號,得見彌陀西方蓮前來接引,踏蓮入西;深可入經藏,窮通義理,儘管學佛人提出任何質疑,淨空皆可見問予答。如此行誼,收攝多少文人雅士及學者得入彌陀大願海中!

佛法浩瀚無垠,豈是淨空六十載學佛可及?所學所知,不過是於佛之大願海中取一瓢飲而已啊!護法信徒之恭敬、景仰,淨空收納入心,卻是無形中生起傲心,以為如此,應無人能及,知不可著相,其實於知的當下便已是著相了,再談不可著相已晚。

淨空之名分布世界各地,言淨土,便浮現出淨空之樣,以為淨空代表淨土,錯矣!錯矣!唯有阿彌陀佛可代表淨土。世人以為淨空盡其本分,其形象深入大眾之心,但卻忘失一切法終究歸入彌陀願海西方極樂世界中。此語並非紙上言之,而是希望眾生發願入西能實際成就,所謂的實際成就,乃是指能夠實際地進入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部分,淨空有所缺失,眾生未能因為聽經聞法,知如何入西方,而於此世進入西方極樂世界。如此之結果,等於將淨土束之高閣,眾等難及,已離度眾離苦生西之本意。

如今淨空身體已壞,淨空之靈本該受報,蒙蘇居士──蘇佛──相救,救淨空之靈遠離苦報。此時淨空於香光大佛寺之西方法性土,蒙佛慈恩給予淨空懺悔機會,希望淨空將生平於人間有身時何時附體,附體之狀況告諸大眾,淨空將知而言。

附體之事,在佛法的教育當中並未多提,令學佛大眾對於附體之事,猶如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甚至歸納入神怪之事。實乃是因為此事涉及靈界,若非深入了解,恐怕言未能詳盡而誤導大眾,反而障礙學佛之正知正念,便是罪過,於是少提,不提,而並非無此事。附體之事,猶如呼吸一般地平常,人們的肉眼所見,不過眼前的點、線、面,再入具體實體之空間。其實空間不止如此,空間何其大,遼闊無邊際,在人們肉眼未能得見之空間,大於可見空間太多太多了。

空間之事,在以往的佛法中並非未提及,而是提及了,人們亦只能意會,而難以攝受。當然,佛法之無盡意當中,豈會漏掉這一塊,於是釋迦牟尼佛便將空間之事,於《大方廣佛華嚴經》當中,能說則說,能言即言,聞法者能明則明,不能明者亦能知有空間之事。佛法之悟性,除非上根利智者能一悟全悟,否則仍是需要一印一腳步,終至能了解全盤,不過一字「空」、「空」、「空」,誰能做到如此?真能空者,方能得知事實真相,空間非空,淨空慚愧,以為自己空啊!自以為空。怎知事實非是如此,不但是有,而且還不少,有法、有理、有事,各在心中占了一席之地,如此之心怎能空啊?以為無染,怎知非無染,且有名,名染於心;有利,利染於心;有權,權染於心。如此之況,怎可言無?不但非無,而是全有,平日自己不過轉個相,換一換言語字句,以為如此。

淨土,只有聽經聞法是不夠的,還要實際改過,改個性,身體力行,懺悔,化解,超度,才能夠跟冤親債主化解,臨終才能不受業力所障,念佛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淨空為何命終未入西方極樂世界之原因;也就是說,淨空乃是以業力附體不能作主之身離世。如今這些話説出來,心裡也比較舒坦一點。

淨空之年譜,大眾並不陌生,時常於講經之中帶出生平之事,但是自己附體之事可是從未提及,先是未知不明,後來雖知但是已經難以作主,如今既然能說,要說,也只好一五一十地説出來。

附體的層面非常廣,所謂的附體眾生,乃是指靈界的眾生,無身之靈,或是鬼道眾生,餓鬼也含在附體眾生之中,乃至累劫父母師長冤親債主,甚至於魔界眾生、此界他方的眾生,皆可附於人體,即是附體。

淨空此時無身之靈能夠感受到沒有身體的自在。此時淨空才知,原來之前的淨空以為自己已經是無我,事實上如今淨空才看清楚,以前仍是有我,因為身體是淨空的一部分,是我的一部分,那麼此時既然已無身,是否可無我?於淨空看來,尚未無我,仍是有我,仍執著於我是淨空,但事實上此時的淨空不過是個名字,但卻有心,心也是我,所以淨空尚未放下我名、我心,仍是有我。有我不能見性,這個道理許多人都懂,但是幾個人能做到呢?還真是不容易啊!

附體眾生,顧名思義,附著於身體上的眾生。既然此時淨空沒有身體,附體也無法存在,沒有附體的問題,但是之前活著有身體的時候,是否有附體的問題,淨空必須坦白地告訴大家,確實是有附體的問題。但是這件事之前淨空從未公開提及,此時要如何說才能讓大家明白這件事?

只要有念頭,就有附體,不論這個念頭是善是惡,念頭一起,便有波動,而波動是一種振幅,振幅一產生,便會向内及向外擴散,向内會讓身體受到震動,向外會讓體外的空間受到震動。而靈性眾生、鬼道眾生散布在整個空間,空間重重疊疊地存在,這些念頭所產生的波動會因為念力的强弱,以及發出念頭者本身的淨善程度,而穿透不同的空間,讓那些空間中的眾生可以收到波動。若有緣者會產生回應。善念頭善的波動,容易得到善的回應;惡念頭惡的波動,容易得到惡的回應。這是非常合理的。所以佛法常常告誡大家想好,看好,説好,就是這個道理。尤其是修行人更要具備這樣的功夫,因為人們常常把修行人與清淨畫上等號,更應該活出、呈現出清淨與善的好樣子。而不論是善或惡的回應,若是有眾生依著波動,附在身體上,便是所謂的附體,可以附著在身體表面,也可以經由皮膚毛孔進入體内,若對五臟六腑的細胞造成功能上的障礙便會產生老化或疾病。

再想想看,從小至今,產生過多少念頭?可以説是無數難以計算的念頭。那麼是否表示有無數難以計算的附體已經存在身體中,甚至於是重重曡曡地存在體内?是的,這些附體,隨著思惟及年紀的增加而持續地增加,甚至於占滿了全身。附體本身有自己的思惟及念頭,再加上與自己是否有業力因果上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關係,而形成自己是否還能夠作主的問題。所謂能作主的意思是能夠依照自己本靈的意思來做事。

附體也可以代表著因果業力。所以人們每一位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表示著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附體業力的存在,而純淨純善者、無念者、見性者身上透明無附體,即能夠不受生老病死的約束,也等於沒有生老病死的問題,這是人們所嚮往的境界。如何能夠無念、無波動,不去觸動業力附體的產生,便可以做到無生老病死的問題。試問各位,能做得到嗎?可以的,經過佛法的修行及淨化,能夠做到純淨純善,無思惟、無念頭、無波動,不去觸動業力附體便可以做到。答案出來了,什麼樣的人可以身體不老、不病、靈性不死?答案是見性者、見性成佛者,這是大修行人的境界。佛法一直强調,眾生皆有佛性、自性,都能成就佛道。是的,理上是如此,而事上,末法眾生業障深重,要能除業除障得到淨化,甚至於一念不生,能夠見性成佛者有幾人?淨空承認,自己並非其中之一,也不得不承認,蘇居士,蘇佛,卻是其中之一啊!

出生嬰兒在未能夠與外界互動之前,未有思惟及念頭,只是純粹於身體需求的反應,那時候的身心狀態是純淨純善,而後與外界有了互動,便開始有了波動,觸動業力,業就開始產生了。所以嬰孩從剛出生便要受到淨與善的教育,不讓思惟及念頭受到惡的汙染,便可以避免因惡業現前而受苦,所以佛法教育愈早愈好,就是這個道理。

而所有能夠純淨純善的方法之中,莫過於持名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念到身心靈純淨純善,沒有任何思惟及念頭產生,這也就是看念佛者的功夫了。如果能教導出生嬰孩,從頭到尾就念這麼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孩子可能很快就能夠見性,而全知全能。若是染汙愈重者,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到純淨純善,無思惟,無念頭,可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如今要淨空回溯性地看生前身體的狀況,就是要去面對自己的過去,以淨空為借鏡,讓大家有所警惕,也算是有機會讓此時的淨空懺悔消業。無身之靈確實是輕鬆了許多,靈性的狀態此時可以作主,不受身體附體的障礙,確實此時能與靈性溝通是明智之舉的。只是世上幾人有這樣的功夫?與如何的靈性溝通,便可以知道此時此靈的靈性狀態與生前的差異。大多數的人們死後的靈,仍然是與生前有身體時的狀態相同,一樣是老病衰態難以自主;部分的人們死後的靈,可以擺脫掉生前身體的附體及控制,讓靈性可以作主。此時的淨空該是屬於後者吧!算是幸運者之一,也算是生前修行得到的成果。

淨空出生時父母健在,而後接受私塾及中學的教育,歷經逃亡的日子,於戰亂中成長,學會了忍辱及堅强,歷經了父親的身亡,與母親的別離,而後到了台灣,也算是告別了之前的日子,開始了新生活。

蘇居士──蘇佛──在淨空生前,曾多次喚回淨空被身中附體眾生逐出體外的身魂、識魂,安置於香光大佛寺的西方法性土,令魂有所歸,不在身外流浪吃苦。從那時候起,淨空才真實地面對所謂三魂主魂、識魂及身魂與七魄的話題,否則在之前講經之中,並未提起這一部分,並非表示三魂七魄不存在,也才知道原來三魂七魄與身體的附體息息相關。這一部分是香光大佛寺裡阿彌陀佛、夏蓮居老居士及蘇佛對於四眾弟子佛法教育的一部分。而此部分延展開來,就是在平時,尤其是老病時,需要與附體及冤親債主眾生們進行溝通、化解、請眾及超度,才能減少或避免臨終前附體眾生及冤親債主現前干擾,難以持續念佛,而導致無法生西的結果,也是目前為何念佛者眾多,生西者卻如此稀有的原因。蘇佛經過諸多磨練、考驗及學習而見性,在這一部分下了一些功夫,實際化解超度眾生,融通三魂七魄及附體眾生的問題,以慈悲、願力實際超度眾生才能夠突破空間,自在來回西方,並且能帶亡靈及眾生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以上所言這些事情,在淨空生前並非不知,但是此事牽涉到佛法的認知及教育,並非是三言兩語説得清楚,也因為淨空顧及談論這些事情被歸納為神鬼怪力之談,有損佛法及淨空之立場,因此並未對外提及這些事情。沒想到佛法目前淨土難以克服生西者稀少的問題出現於此,淨空從未吝法,卻是因為對於此事未能全盤瞭解,而未提及,如今經過親身體驗及學習,而能夠理出目前的概念,實在是晚了!

如果能夠在生前便將此事公諸於世,即使會受到質疑或批評,淨空也能夠承擔下來,對於淨土生西必能大有幫助。若往好處想,現在説出來也不晚。有緣有福報,聽到見到而相信者,還有救;有緣無福報,聽到見到而未能相信者,也能夠在八識田中種下種子。淨空相信,我佛慈悲,也能夠有機會讓這個種子得到灌溉,冒出頭來茁壯成長,終有一天得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佛果。幸者能在此世便能如願,否則於來生何世也能夠如願生西,淨空如此期待,祝福大家!

再言一句:阿彌陀佛在香光大佛寺,此為淨空之靈親身所見所聞。

南無阿彌陀佛

釋淨空合十

於澳洲香光大佛寺西方法性土

二O二二年八月九日下午四點二十六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