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開示 主筆:釋海澤
二O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阿彌陀佛開示:
首當念佛與定!
莫因病體現,身染諸苦,心染傷痛,
而失佛號,擾其定。
修行者若病體現,
或有違犯、離正道之心行,
或重報輕受,
當深自警惕與改過!
當慈悲、智慧以對,
莫感,莫受,不被感受牽引而失佛號,亂其定。
即使病體,身苦不堪,感受起,
而有各種苦受、識念與分別,
皆障礙修行。
識由心出。
修行者若有覺性,
能快速察覺苦受、識念的發生及存在,
不受其控制,而失了佛號,擾其定。
此亦因修行功夫深淺而有別。
愈能察覺微細之苦受及識念,
愈能及早止住,
不受其控制,不失佛號,
愈能有定,不被虛幻外境及諸念所轉。
修行者,身與心能分明,
即使假身飽受病苦折磨,處於危因之境,
其心依然清楚明白,
不為病苦外境所擾及牽引,
佛號深深由心念,念念相續不相離,
方能於危困中不受境亂心,
而心仍能處於淨念佛號中。
戒,不犯戒,定顯慧生,
此時心不受身苦病體所障,
反能借假修真,
般若智現,以假身修見真性、自性。
此一過程須要經由修行,
一步一步去染現淨,而入純淨純善,
自性方有機會顯前,
進入依報隨正報轉。
依報為身外之人、事、物,
正報為心。
一般之心,受身體病痛及各種老化、無力牽引,
而隨身況顯其心況,
此為受生老病死業力所控之生死凡夫,
無法自主,正報隨依報轉。
心能不受身老病諸苦所控,
才能超越凡夫,自主不為業所控。
為能轉境,不受境轉時,
即是轉業不受業力所轉,
能脫凡夫之輩,而入聖者之流,
而見性成佛又於聖者之上。
此為修行步步進,突破克服種種難關,
終能見性成就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