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

上玄下奘大師《 一無所有》

 

blue-1977898.jpg

 

二O一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一無所有,對世間人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人們害怕失去,喜歡擁有。因為失去帶來的是空虛,傷心難過;擁有會帶來滿足與安全感。所以有,還想要有;擔憂少,不嫌多。往內觀這是無法自主,所以向外追尋;往外觀顯出欲望追求及心中貪有,是為無常之樣。

眾生來到人間,空空而來;離開時,空空而走。沒帶任一樣來,也帶不走任何一物。若要說帶來什麼,那是過去造的因,等待此世緣熟,受善惡之報。帶走什麼?帶走這一世於人世間所有存於靈性阿賴耶識中的識念,所作因及所受果,等待來世果報。

若非過去布施所得善報,此世再如何努力也不會擁有。也因為過去世曾經造下強求破壞的因,此世才得失去的果。若非有種下此因,此世如何捨離也不會失去。因果如此,世人就在其中隨之起伏動蕩,所以難安難平。既然失去擁有都是因果。何來欲望追求及心中貪有?原來欲望追求及心中貪有也在因果之中。這就是事實真相。

可曾有過一無所有的?家產夫妻子女皆是幻化,自己脫離幻化之境,卻是真實的存在人間,那是一種生命重生的感覺!不論身在何處,真正的脫離是心中在佛法的薰習之下,沒有任何的牽掛,淨化找回自己的自在本性自性。

自性之中,一無所有並非失去,卻是擁有所有。因為太多幻化的堆積,使得自性被掩蓋,見不到自己本來所有的,升起欲望向外追求想要的,結果即使得到了,因為是屬於無常,還是會有失去的時候。輪迴就在其中輪轉不停,擁有又失去,失去又擁有。而自性中一無所有卻是擁有所有,要用就有,不用未顯。永遠不會失去,可以隨時擁有,也可以隨時空無,沒有煩惱憂愁,就是這麼隨意自在。

這一份心中的自性寶藏,你我都有,不需向外尋求,可以滿足你的所有欲望,因為這一份寶藏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源源不絕的能量,沒有一事可以難得倒它,因為自性與無窮無盡虛空法界,此界他方,情與無情,與阿彌陀佛及諸佛菩薩的佛性是為一體;自性從無窮無盡之中而生,所以無窮無盡之中有的,自性都有且清楚明瞭,佛性中有的大願莊嚴及能量法力,自性也自然具足;自性是如此的圓滿,所以自然不缺任何一樣,何須追求,何須計畫,要用就有。這麼好的自性,每個人都有,可以尋回。

自性能夠空無一物,也可以隨時擁有所有,就是這麼自在。若想要見得尋回心中這一份寶藏,必須經由淨化再淨化,莫再加上俗世塵染,才能得見經過累劫累世的輪迴,壓在心中最底層的自性法寶。若要快速尋回寶藏,必須要有方法。

  • 如何將層層堆積的塵染化除

看破放下:尤其是親情感情,常常蒙蔽自己而見不到事實真相。各種情執難放,當放;家親難捨,當捨。放捨並非身離,而是身不可執著,於心須放捨去情,直到心中沒有一絲毫的罣礙及業障牽扯,自性寶藏自然現前。

一切皆是虛幻一場,因為因果而聚,也因無常而離,

不可心有,當作如是觀,方是與自性相應,才有見性的

機會。

一無所有:若要見性,心中一無所有,方可含藏無盡。

空空如也,方可清楚透徹。清淨無染,方可明亮無瑕。

智慧慈悲心量:學佛若無此三門,可惜非學佛人。拔苦與樂。

善見人長。莫見人短。容人之過。不造是非。

見性者之智慧慈悲心量無有止盡。當如是學,才有見

性的機會。

善良歡喜捨得:善良人人和睦。歡喜人人喜歡。捨得人人受益。

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

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三學:戒定慧。

六和: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修。口何無諍。意和同悅。

利和同均。

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普賢十願:一禮敬諸佛。二稱讚如來。三廣修供養。四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十普皆回向。

以上所言都是為了化除層層堆積的業力塵染,皆為無常幻化,都是為了改個性習氣而為,尚有許多未能言盡。原來個性習氣就是形成業力塵染,造成自性被蒙蔽的主要原因。需要認真面對,才能改過。一旦改過至無一絲毫個性習氣,無常幻化的業力塵染找不到當時的個性習氣,自然無機會現前,自性才能得現。愈是認真精進,愈是早日得見自性。

香光諸子,方向明確,跟隨阿彌陀佛及蘇佛,以見性自度為學佛目標,以度眾離苦生西為己任,日日精勤,切莫放逸!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澤主筆寫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