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菩薩

馬鳴菩薩 《真如、生滅、執著》

二O一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本論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相。解釋分有三。

「一者顯示正義」:第一種就是顯示正義。什麼叫正義呢?就是這個真如平等的心,這是正義。

「二者對治邪執」:什麼是邪執呢?邪就是不正當的執著。有兩種:第一是我邪執,第二是法邪執:執著我,執著法。執著我的人,對我相就看不空;執著法的人,對法相也看不破,所以這叫邪執。

「三者分別發趣道相」:第三者,要分別這種發菩提心,趣向這個無相道果這種的相。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

「顯示正義者」:顯示這個真正的這個義理。「依一心法」:他依照這一種心法。這個心法也叫「法界」,也叫「真如」,也叫「如來藏」。「依一心法。有二種門」:在這一個心法,分別出來有兩種門。

「一者」是「心真如門」,就是心的真如門。這個真如也叫如來藏性,也叫一真法界。

「二者心生滅門」,這個心,隨這個染緣就生滅,有生滅門。隨這個淨緣,就是真如門。

這兩種門–無論你是真如門、是生滅門,「各總攝一切法」:那麼一切法,都從二種門裡頭總攝著。「總攝」,就是總包括在這一切法。

「二門不相離故」:因為這雖然說是兩種門,但是還是一個。真如和這個生滅他不相離故,不相舍離。那麼這個生滅,是依著真如來生存的,如《楞嚴經》所說的: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在這個,本來是真如,真如什麼樣子?真如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顏色,就是一念的真心。那麼本來是本覺,因為生了一念的無明,就變成有這個妄了,有妄就有生滅了。所以雖然生滅,也沒有離開這個真如;雖然真如,那麼也包括裡邊有這個生滅。這個生滅和真如不相離故:這兩種門是不相舍離的。這個真如是隨緣不變。常隨緣,他常不變;常不變又常隨緣。真如也就是如來藏。

說到執著苦,如何離苦?

業轉現智蓮,意根五別稱。

意識:無明不覺心動起。

轉識:能見境界相發起,有七轉識。(七識: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

現識:能現起一切境界。

智識:能分別染淨一切法。

連續識:見聞覺知念念相續。因緣果報生死相續。

眾生根器,執妄為真,本來虛幻。

執著於苦,苦業相繫,繫苦輪迴。

業繫苦苦,如何為止?一覺即破。

三業(身口意)清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為境界相(六粗,即智相、相續相、

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

六根、六塵、六識皆無過失,才能轉識成智。

大乘《起信論》,聽經聞法,不執著於文字相,不執著於言說相,不執著於心緣相。心緣是望文解義,非如來真義。聽經聞法只是聽,不用心意識,因為心是阿賴耶識的末那識,識是第六意識,所以聽經、讀經不用心意識,如實修行,即有悟處。

西方法性土的諸位菩薩大德,修行聽經聞法不執著於文字相、言說相、心緣相,只是聽,不用心意識。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量主筆寫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