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起惑、造業、受苦,業繫苦,這是業,業繫,繫著心,受苦。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三細
第一是「無明業相」:業者,是動作的意思。因有了妄心,不能達於一清淨法界時,真心初動,即生業相。
第二是「能見相」:既有動作,就有能見之相。
第三是「境界相」:有能見之識心相,必有所見的境界相。
此三相中,初動是體,能見所見是用,體用不離,同時具 備三相。此相極其微細,修持者甚難覺知,故名三細。
阿賴耶識中分為四分。
第一是相分,就是你主觀所緣的一切現象。
第二是見分,(能緣,了別)即指諸識,六識,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六識之能緣作用,為認識事物之主體,亦即能照知所緣對境之主體作用。
第三是自證為緣見分的時候是能量,自證分是心識的自己證知。
第四是證自證分,自證分自證之用誰證知之,於是從自證分更起能緣之用。證自證分就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
法性土上的諸位菩薩,修行中六根接觸六塵,於阿賴耶識中所見所現之境界,唯有覺知了明真相、真如,清淨無染。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量主筆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