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菩薩

馬鳴菩薩 《異相》

二O一九年三月十六日

每一個人都有佛性,雖然我們開始修行,我們也開始覺悟,開始念經、念佛,並不是表示每個人都瞭解你目前修行的進度或是覺悟的程度,所以顯示出來的也就不相同,但是因各人習氣、分別、執著而有不同,六根接觸六塵所起的境界也有不同,而本質是相同。

當我們一念不覺,譴責別人或是被譴責時所起的煩惱,對自己修行並沒有幫助。例如,世間人容易討論一些議題,而各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是每一個人一念不覺而有自己的想法,對事情的看法及所接觸的外境,而起了分別。一念不覺之後有微細的分別,依這個分別,一念又一念的下去,所以說討論的議題就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念頭是隨著我們的心、意、識而轉,能見、所見、執著都是一念不覺,念念相續,相續到不知不覺,變成習慣。依這個習慣就透過語言、行為造業,所以這些就會造成我們身心不自在。一念不覺生三細,覺與不覺,要如何去轉?

我們的修行是很微細的,一念不覺就會有無明,就是眾生,所以要成佛,在修行上就是要覺,而非一念不覺。三細六粗其實是不覺的相,為什麼要去瞭解三細六粗?是讓我們在修行去覺察到念頭的粗細,也去瞭解自己的執著與貪求。所以凡事要成為這個結果,覺察到因為我們有分別跟執著,念頭的粗細看這些問題,是讓我們斷這樣的煩惱。斷這些煩惱會讓我們先斷最痛苦的煩惱,所以當我們看到自己煩惱現象,我們就會從內心去看,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剝落,而去更微細地瞭解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以以前的不知不覺,現在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去瞭解。所以這個煩惱心跟起心動念是覺還是不覺?當我們知道修行不覺與無明,就不會要他人接受我們現在修行時所現的一切現象,這也就是修行的過程。一念不覺又發現自己有煩惱是自己可以覺察,所以有念佛的習慣,起了煩惱,會告訴自己要念佛止住。

西方法性土的諸位菩薩,修行成佛,學佛的覺性,原本清淨無染的自性,保有清淨,不受塵染,將有助於修行,所以異相也是要尊重每一位正在修行的修行人。每一位所現的現象也截然不同。若一念不覺,則起無明、起煩惱;若一念覺,則得清淨自在。

馬鳴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量主筆寫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