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

上玄下奘大師《世故與圓融》

 

 

 

panoramic-3267048.jpg

 

二O一九年三月二日

世間人有一句話:要懂人情世故,才不會得罪人。行於世間,所面對的是業力輪迴的眾生,各有各自的個性習氣,但總是有一套人與人之間所共同接受的行為及禮儀。禮多人不怪,總是不要失禮才好,失禮若是無心,尚可說得過去,還有一句世間話可以化解:不知者不怪;不知者無罪。若是知而不為,總是會落人口舌,讓人造口業,也是不宜。

所以佛菩薩應世,若要度化眾生,總要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這裡所謂的利欲,就是眾生當時心中最想要的,想完成的,想求的,可以解眾生的苦,得以所求如願,如願以償。其實這一些所欲及願求,也是此眾生因緣成熟可得,本即該得,會有的,所以眾生有感所求時,可以得到佛菩薩或祖師大德的相應,而幫忙如願,令眾生願意接觸佛法,而後一步步帶領眾生學佛,針對不同的根基,領悟佛智,修持改變行為而後成為僧眾護法、長者居士等。

若是修行行於世間尤其度化眾生,要如何善用世故轉化為度化眾生的資糧?可以在世故中加上真心、慈悲、智慧,成為圓融,是人與人之間良好互動關係中不可或缺的潤滑劑,才能於末法時期,度得了冥頑固執的眾生。若是直來直往,容易得罪對方,雙方若有任何一方動怒,就會產生業因果報,甚至結惡冤仇,實在不宜。如果為了自身利益而做的身語意,便有染污,便是不真不善。所以佛門中有禁語、不語、少語,這些都是好的。

不論世間、出世間,除了真心圓融,行要於中道,兩邊不存,不宜過多過少、過快過慢;但修行中,有時卻是會遇到極好極壞,極是極非的情境,才能磨練、考驗出行者的真心誠意,這之間的出手輕重,更是需要教化者慈悲智慧以對。所以自古以來佛門中若非見性者,不能做為人師,因為見性者方能得見行者之根性,觀機教化,其中以法無定法,沒有是非對錯可言,行者只有以無心、無我、無私相應,才能通過種種考驗,找回自性,六根本能得顯,神通自在而能脫離六道輪迴。

本來無有一法,但為了教化眾生,才會有種種的教法。智者能看得懂;不明白者,需要以文字描述,若能悟得一二,那也就值得了!因為悟道,才能行道,才有證道見性的機會。

真心圓融及善巧方便為末法時期度化眾生,不可或缺的能力,自古來以來出家眾代代相傳:要有三把刀剃頭刀、菜刀  、剪刀,如今末法時期,為度化眾生卻要十八般武藝俱全,實在不容易!更是要見性得定者為之。否則禁不起眾生及現實社會中的各種考驗,造業入地獄,所以成為地獄門前僧道多,不可不慎啊!

不論別人如何對我,罵我、打我、看不起我、污辱我,皆由他去,心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罵我,我不回罵,心中念阿彌陀佛;他打我,我不回打,心中念念阿彌陀佛;他看不起我,我仍然尊重他本來是佛,心中念念阿彌陀佛;他污辱我,我心知清淨明白,心中念念阿彌陀佛。不論世間或於僧團中,種種情形與考驗都可能發生,定心以對,佛心以對,無我以對,無心以對,無私以對,便能過關。若是起了貪心、瞋心、愚癡、傲慢心、疑心,那是冤冤相報,還是處在輪迴當中。

人生一世,歷經人情世故而後學佛,若能明白真心可貴,願意付出真心,無私無我,便可以於圓融中,如願成佛,救度眾生。而於淨土之中,更是得以超度帶領諸眾,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之一生,如此足矣!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海澤主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