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尊者,  法身超度

善性(尊者)

訪問第七百七十五位尊者-至善(一千六百年前)

善性

二O一九年二月十八日

至善一生薄名,還未成佛以前,永遠都只是個凡夫。

至善從小出生在漁村,家家戶戶都是倚靠捕魚為生,有的家庭一家十口,生了八個男丁,八個男丁全都學著父親出海捕魚。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都以捕魚為業。

特別的是,至善的父親雖然也是漁村長大的孩子,但他並沒有學會捕魚的技術。至善曾經問過父親為什麼出生在漁村卻不會捕魚?父親立刻打一下至善的頭說:「誰說出生在漁村就一定要會捕魚?若是這麼說,出生在賊村就一定要會搶劫囉?」父親說的也是有道理,誰說出生在漁村就一定要會捕魚,這是至善自己的主觀想法,父親這麼一說,倒是讓至善看見自己容易妄下定論的習氣,這習氣確實不該有,得改掉才行。

至善的父親是個老師,打從至善出生後,父親就都在學校教書。漁村裡讀書的孩子不多,因此父親的學生總是只有兩、三個,至善出生後又多至善一個,變成四個。父親從小跟著祖父學習,所以他懂得知識很多,經常一句話裡就可以帶出好幾句古人所留下的佳句,好多人都很羨慕父親的才思敏捷,隨口說來就是一段詩句,再多說幾句就是一篇精彩動人的文章。

至善套用父親所說的:「誰說出生在漁村就一定要會捕魚?那麼……誰說至善出生為父親的孩子就一定要會讀書?」至善真的不會讀書,也不會捕魚,至善喜歡一個人放空念著佛。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從小伴隨著至善長大,是母親最常念在心上的一句佛號。她用這句佛號來安定自己的身心,讓自己的心和情緒隨時都維持在平衡線上,這除了讓母親不會有過多的思惟和情緒之外,也常保母親青春美麗。父親相較於母親,雖然博學多聞,但至善經常看見父親忙著翻閱典籍,想讓自己的腦袋再裝入多一點知識,有時為了想起一句好詩句,頭髮不知抓了幾十下才想出來。父親的腦袋不停的在運轉,雖然和母親同樣年紀,乍看之下卻像多了母親二十多歲一樣。好多人都稱讚母親保養得好,母親都說她沒有保養,他們驚訝的說:「那就是天生麗質囉?」母親趕緊告訴大家:「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不但能救人,若能常念於心,還能養顏美容,常保青春永駐」這些和母親年紀相當的婦女聽得好心動,開始將這句佛號掛在嘴邊,但卻是念了一句佛號,說了十句話,有時聊了一整個半天才想起要念這一句佛號,和母親常念於心中是不一樣的。

至善看見父親和母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樣子。至善和母親一樣,喜歡清淨不多加思惟,所以選擇跟母親學習。然而,佛號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念,因為妄想容易打亂念佛的清淨,眼睛所見而進入眼識中的人事物,都會在腦袋裡多加思惟而忘了要念這句佛號。至善可是學了好久,都還學不會念佛不間斷,有時好不容易綿綿不斷的念了半個時辰的佛號,卻在一念之間全被打亂。比起父親所讀的那麼多古書,看十本書都還不及念十句佛號的功夫。

母親除了念佛,也會帶著至善到處行善,母親用父親賺來的錢,買了好多魚群放生,這個舉動起初經常遭受到村民的辱罵:「好不容易抓回來的魚,又把牠們放回去,那我們幹嘛那麼辛苦去捕魚?」至善看著母親總是笑笑的對這些漁夫說:「我用加倍的錢給你們,補一條魚等於補兩條魚,怎麼算都划得來。」這些漁夫聽母親這麼一說就眉開眼笑,有時有別的客人要買,漁夫還不見得要賣,因為母親開出的價錢比其他人高出一倍,所以大家都喜歡將魚賣給母親,才能賺到更多的錢。而母親每天省吃儉用,就是要省錢來買這些魚,將這些被捕回來的魚念佛皈依再放生,讓牠們不用繼續受苦。

至善跟在母親身邊都在學習行善布施,這是母親畢生奉行的理念,是外祖母從小對母親的教導。現在母親也教導至善,希望至善時時刻刻都懷著善心、善念,所行之處都能慈悲為懷幫助一切眾生。當母親教導致善所見是善,所行是善,所聽是善,所說是善時,不但能讓妄念減少,心情也不會因為別人一個眼神或動作就起伏,佛號更能常念於心而不間斷。

母親從小行善積德,又禪定於佛心、佛行之中,使得她智慧增長,不因年老而力衰,頭腦更不因年歲增長而退化。她總是能用最有智慧的方法帶著至善成長,讓至善能自發性的對人散發出善念,用大愛之心將所有人視為與自己一體。

母親對至善的啟蒙教育,從小就不斷開發至善的善性。在母親的教養下,至善年幼就學會看人的苦。每一個人的苦都在提醒至善,人生不值得留戀也不值得貪愛。每一個人的苦都在提醒至善要從心性中成長,應當發願了脫塵苦,且應生起菩提之心,將一切眾生視若自己,幫助所有眾生都能一同離苦。

十五歲時,至善發心出家修行。於佛前發願,普願根除諸煩惱,斷滅一切貪瞋痴,世世常行菩薩道,廣度眾生永離苦。至善以歡喜之心精進勤修,修行之樂在於無生憂苦,清淨之心絕除塵勞,身心安健乃為度眾而行。至善一生依著佛的經典依教奉行,學習佛所走過的路而不畏艱苦,不敢說自己修行有成,就是不斷往前無有退路。這一生走來七十多歲的生命,把握每一時刻救度眾苦,於七十八歲時蒙佛慈悲接引,永生極樂。

至善從西方回到人間,有幸進入蘇佛腿中相助。蘇佛多世以來都在行腳修行,所走過的每一步路都可於足中清楚得見,至善見到蘇佛當時行腳時,心中佛號恆持不滅,乃因步步都是為了眾生而行,從不為自己而停下腳步,因此從古至今生世以來度眾無數。而如今已不需如同古法行腳救世,科技的進步能使蘇佛的講經影片於網路中播放,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因此能得聞法音。

蘇佛法身超度各方,遍及宇宙無量眾生都能聽聞經法,明白求生西方之重要,超度之力更勝以往。眾生都因蘇佛的大心大願而受惠,才能擺脫多世以來輪迴之苦,感恩蘇佛大慈悲,南無阿彌陀佛。

訪問訊息由佛弟子釋法菁主筆寫下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