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解義》

《佛說解義》第一百四十五品:不要變化的修行

阿彌陀佛開示:
修行到了最後,
孩子,還有樣子嗎?

修行,修的是真,還是修了一身隨順?
孩子隨順的是真理還是自己?

一身榮華富貴,轉變成空;
一身貧賤苦心,轉變為幻。
世間是空,是假,也會臨滅。
還有什麼能夠證實可以永保長久?
那是修行,
修行可以絕對保存。

會變的修行,不是真的,
那是還有自己,還與自己作對,
孩子以為是在珍惜自己,
其實是在與即將成就的自己針鋒相對。

面臨成就之時,想要個性;
面臨見性之時,享受欲望。
臨,所遇大關,
未過必是大障。

世間敗態,為何不明?
淪見叢生,不能清醒。

為何今身還能有緣遇上佛時?
累生累劫,跪拜佛前求得,
或曾大富大貴,大布施而至。
多少難得機緣,今身總遇,
卻於孩身,再見變化,
孩子不能中止輪迴,
這一身也是虛幻而過。

修行,修煉的是真實本身。
幻化修行裡面,尋見真實。

這樣的修行意義很深,
如果孩子可以尋得,
那便是知道如何成就出離的道理。
其實沒有別的道理,
就是,慈悲。

心量的廣大,可以養金亮石。
行中見性,性中自然運得。
修行養的是大慈悲之心,
無量包容的自然慧性,
是自然與自在之間,
不有取捨分別。

修行不變,
會變的是孩子不有慈悲之心。

孩子一生應該找回歸處,
什麼地方稱作歸處?
當自性光明之時,
看見每一地方都心生法喜充滿。
無限慈悲與包容之力,
可以將處處都以平等之心對待。
看見每一個地方都是自己最親,又最不親的歸處,
隨於緣中,又不隨於緣中,
能見所變,又可以不生所變。

自是不變,這是歸處,
處處皆能是歸處。
歸處是極樂世界,
心中有佛,自然處處都能是佛的世界。

仰承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深重願力,
帶有慈悲之心,不執著之心性,
可以行前,又不將所有佔有,
這是如力,如實修行。

學佛無私,亦實無思,
不迷無念,學佛真實,
能找回真正自性、自如。
孩子應當了心、了義,
學成唯心,為心修行。

不將變化帶動心中變化,
變化是世變,是塵動。
孩子不該於淨心之中還令心動,
清淨便應當平止,
淨化自心,無動自明。

心應當真路,
真明真行真實,
不當令世俗之物誤心,
誤法,誤行之中,心何時得能覺路?

覺法真行,莫於途中變心。
變法、變行,都令業命,
變化的修行,
孩子應當有覺,警覺重回正途。

修行,心養正悟。
修明,心為正路。

不為世間所修法,
而為出離所修明。

修,至為正道,
不為中道兩邊存,
心當真是無思無念,
無為而行,無計心量,
當知當悟,當了世生。

學佛真正都在心量,
慈悲也當知實無誤,
一切修能真,若為假?
應相都在於心。

修行當為真路,
莫要於偽,可惜誤為,
真正應當明心見性,了脫生死。
世間入塵不要演誤,
莫要於誤,欲中自迷。

今身來在,
當實於修行路上努力,
真實證回功夫。
如此簡單,
單純,回到光途。

將人身回到單純,
不要裝滿寶物,
勸子慎行。

南無阿彌陀佛。

佛開示主筆:釋法璽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澳洲香光大佛寺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